向誰(Who)、賣什麼(What)、怎麼賣(How)的一套良性系統。

對應的是,用戶,產品,營銷體系。

什麼叫良性的系統,品牌被用戶高度認可,不斷形成復購。


適合自己的賺錢方法就是好的商業模式


題主你好,創業本沒有什麼固定模式,只不過前人成功了,他的創業路徑就變成了「模式」,而換一個人,按同樣的模式走,則不一定能夠成功。模式起到借鑒意義,借用模式的同時也要隨機應變。另外,創業很難做到「輕鬆」創業,順風順水只是暫時,創業路上一定有許多困難挫折,不要妄想套用某個模式就能「輕鬆」創業,而是在做好應對困難挫折的準備,創業成功的案例不少,可是創業失敗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我將創業分為起步和擴張兩個階段,針對兩個階段總結出相應的模式。

第一部分,起步階段。

現代社會信息發展迅猛,產品價格和成本接近透明狀態。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商家們紛紛表示沒有前兩年賺錢容易了。這也沒什麼可抱怨的,時代在進步,消費者更「精明」了,有了「新」的競爭對手——電商。面對新時代,新的消費者,新的競爭對手,如果還是按照「老」模式經營,勢必掙不到錢。創業要與時俱進,敢於嘗「新」。就起步階段,有兩種模式可供借鑒。

首先,產品創新。為什麼有很多新的產品能在競爭中輕鬆的賺錢,因為他們在產品上做了創新,滿足了用戶新的需求。如果你的產品不是滿足用戶某一種需求的話,即使你的產品質量很好,價格更低也很難贏得消費者買單。例如,移動互聯網產品Keep APP,滿足大多數人想健身的願望。大多數人想健身,但沒時間或者去不起健身房。大多數人想健身只是想身體線條更好看,身體更健康,而不是對健美健身有專業要求。Keep滿足了他們的需求,為他們制定了健身70分的目標。在Keep之間,這一部分人的這一需求是沒有被發現和滿足的。

其次,產品不變,營銷創新。無法在產品創新上做文章,要想脫穎而出就要在營銷模式上做文章。一個好的營銷模式同樣可以讓你在競爭中輕鬆的賺錢。營銷模式多種多樣。成功的營銷模式有共通點,即我要讓消費者在我這裡購買比在其他人那裡購買要更加的實惠,以吸引客源,同時通過這個產品鎖定你。這種營銷模式會虧嗎?不會。因為我不靠這個產品賺錢,我可以靠後端賺錢也可以通過跨界賺錢,我通過這個產品牢牢的把你鎖定,讓你在我這裡產生更多的消費。

第二部分,擴張階段。

如果只是開一、兩家店之類的小創業有個起步階段足夠。但是想有更多店面擴張,或者將自己的產品推給更多人使用,就要進入我們的擴張階段。進入擴張階段,創業者一定要有一個戰略佈局的思維。戰略佈局就是用倒推的思維,站在未來看現在,制定方向,3年以後5年以後市場是一個什麼樣的格局,只有你想明白了才知道自己現在應該怎麼做,並且分析自己的長短處,發揮自己的優勢。有了戰略佈局以後,關鍵的是要找到一個容易的突破點,也就是切入點,然後把它做深做透。有所取捨,大舍才能大得。擴張階段我介紹兩種經典的擴張模式。

首先,規模經濟。例如,現在做的風生水起的盒馬鮮生,它要做起來,需要門店、物流規模足夠,足以支撐各地用戶點單。規模經濟總成本很高,但是如果需求足夠大,單位成本可以分攤得很低。比如盒馬鮮生,即使投入成本巨大,但是它所佔領的市場也大,所以還是有得賺。而且先發者一旦到了某個點,這個市場就不足以支撐第二家新的進入者。盒馬做起來後,後來的京東到家,7鮮等等也很難撼動它的霸主地位。

其次,範圍經營。例如,美團一開始是做團購的,後來美團的業務邊界不斷拓展,美食、電影、娛樂項目、景點門票,甚至還有美團打車,業務豐富意味著經濟來源更加豐富,降低了風險。

最後,規模與範圍相平衡。規模經濟帶來成本優勢,範圍經濟帶來成長前景。範圍經營下的通才型公司更靈活,更適合探索新市場。但隨著市場逐步做大,規模經濟下的專業化的優勢會與日俱增。規模和範圍的平衡在擴張階段非常重要。當擴張到一定程度後,單靠規模或單靠範圍都不行,必須結合兩者。例如,阿里涉及那麼多業務,生鮮配送、阿里影業、滴滴打車、收購大潤發等等等等,這是範圍經濟的應用。而提到阿里,還是想到淘寶,這是規模經濟的應用,電子商務還是阿里的支柱。這可以作為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協調的典範。

綜上,給出了公認的成功的商業模式。同樣一個商業模式,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結果,投資人一定要跟創始人團隊互相瞭解、深入考察,這也是實踐好商業模式的重要方面。創業不易,且行且珍惜。


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有以下特徵:

第一,能提供獨特的價值。

第二,難以模仿。

第三,腳踏實地。

梳理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需要通過價值主張來解決客戶難題和滿足客戶需求,明確價值定位,需要設計出持續盈利的方案。但價值定位和盈利設計都是可以被模仿的,一旦被模仿,就會出現競爭者,很有可能被搶佔市場。

所以需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保證自己的商業模式不被抄襲。那麼怎麼去增強,就需要構建壁壘。

需要構建的五個壁壘:

1、技術壁壘:企業的核心技術以及自身優勢。

2、人才壁壘:高管及核心員工的經驗以及專業能力。3、渠道壁壘:豐富優質並且牢固的渠道資源。4、資金壁壘:自身現金流。5、規模壁壘:市場佔有率以及客戶數量。

構建了這五個壁壘之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你的商業模式就無法被複制。沒有了競爭對手,企業就能迅速做大,甚至壟斷行業,進而就會形成品牌壁壘,接著就會產生品牌效應。

當然,好的商業模式都必須進過市場的檢驗,使其在不斷地試錯調整的過程中慢慢飽滿。

小結:

把握好價值定位、盈利設計和壁壘構建,不斷進行市場檢驗及調整,就可以設計出好的並且難以被模仿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核心三要素:顧客、價值、利潤。

商業模式創新源泉:用戶需求

商業模式創新靈魂:價值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結果:共享共贏

怎樣去描述和使用商業模式,我們需要一個框架,這個框架就是商業模式畫布

商業模式畫布(The Business Model Canvas)是亞歷山大·奧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伊夫·皮尼厄(Yves Pigneur)在《商業模式新生代》(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中提出的一種用來描述商業模式、可視化商業模式、評估商業模式以及改變商業模式的通用語言。商業模式畫布由9個基本構造塊構成,涵蓋了客戶、提供物(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財務生存能力四個方面,可以方便地描述和使用商業模式,來構建新的戰略性替代方案。

商業模式畫布的九個構造塊:

CS客戶細分(Customer Segments):企業或機構所服務的一個或多個客戶分類羣體。

VP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s):通過價值主張來解決客戶難題和滿足客戶需求。CH渠道通路(Channels):通過溝通、分銷和銷售渠道向客戶傳遞價值主張。

CR客戶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s):在每一個客戶細分市場建立和維護客戶關係。

R$收入來源(Revenue Streams):收入來源產生於成功提供給客戶的價值主張。KR核心資源(Key Resoures):核心資源是提供和交付先前描述要素所必備的重要資產。KA關鍵業務(Key Activities):通過執行一些關鍵業務活動,運轉商業模式。KP重要合作(Key Partnership):有些業務要外包,而另外一些資源需要從企業外部獲得。C$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商業模式上述要素所引發的成本構成。

推薦工具:

BMS

BMS(商業模式沙盤:Business Mode Sandboxie)是一個在線製作商業模式畫布的工具,裡面還有一個案例庫,你可以在案例庫裡面看到優秀的商業畫布。

BMS商業模式畫布模板

strategyzer

strategyzer商業模式畫布工具。

strategyzer商業模式畫布模板

滿足用戶需求的模式


傳統差價商業模式已成過去,而現在就如何動腦時代,讓消費者得到實惠和便宜!


就目前現在的商業模式,個人認為現在分享經濟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抓住他你就有可能有所成績,希望你能抓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