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赤小豆,茯苓,黑豆,山藥,枸杞,紅棗

本人脾虛濕氣重,而且陰虛火旺氣血不足,自己研究了這麼一套,想請懂的朋友看看,有多餘的或者相衝的嗎?


不知你是如何判斷「脾虛濕氣重,而且陰虛火旺氣血不足",很多人都符合這種描述,但使用現時的方子都沒什麼效果。

這個組合看起來不是一個藥方,可把它們當作食物。既然是食物,就可試服用一段時間來看效果,如果自己覺得有好處就繼續食,如果有不良反應就停用,無須問醫生。

如果真是上熱下寒比較嚴重的病情,用這些組合是不能治療的。可考慮真武湯四逆湯之類。


謝邀!建議你把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山藥這四樣藥材放一起煲湯,然後黑豆,紅棗,枸杞再加點黑芝麻、黑米打豆漿喝會更好哦!

家裡批發中藥材的,分享幾個平時老媽常放在湯裏的中藥材配方吧

健脾祛濕湯:薏米2匙、赤小豆1匙,去皮芡實3匙,山藥隨意,茯苓可放可不放,因為不好喫哈哈日常清涼潤膚湯:沙參3條,玉竹一把(拳頭大小),紅棗枸杞適量,也可以不放,感覺內熱的話加點海底椰、霍斛、西洋參

滋補雞湯:人蔘、北芪、黨參、蟲草花

家裡煮魚湯會放幾片當歸,感覺還可以接受,當歸味道太重,除了魚湯,其他湯都不放。

煲湯還有一個祕訣,就是加點無花果或者蜜棗,味道會比較鮮哦,一兩顆就夠了。

建議想自己調理身體的,一次放3~4種藥材就可以了,煲湯或者煮水試幾次先看看,喝了感覺身體沒有不適癥狀,再配多一些來喝。


這些葯大都是葯食兩用物材,是可以放在一起煎煮的,而且煎煮出來味道應該還可以,沒有濃重的中藥味。問題是療效怎樣,這最重要的是取決於你辨證正確與否,


脾虛濕氣重,陰虛火旺氣血不足。陰虛火旺與氣血不足總歸屬於虛證,再加脾虛,虛則要補,但是脾虛濕氣重的話,極有可能會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所以應該分步驟來,先補脾除濕,解除「濕困脾胃」的困境,再循序漸進滋陰補氣血。

「薏苡仁,赤小豆,茯苓,黑豆,山藥,枸杞,紅棗」,建議剛開始的時候去掉枸杞和紅棗,因為枸杞甘溫,容易引發肝火;而紅棗滋膩,容易讓濕氣纏綿不盡。用「薏苡仁,赤小豆,茯苓,黑豆,山藥」煲湯喝,或者加少量糯米煮粥喝,糯米滋陰補血,且性味比較平和。把脾補益好了後,再酌情加紅棗、枸杞等溫補之品。

總之,養生滋補需要一步一步來,循序漸進、適應身體變化。


那就是精神緊繃,病由心生!這些草治不了你的病


可以

配伍禁忌是根據十八反十九畏

具體你自己百度一下


按方說體質去杞枸,紅棗,黑豆。白朮,澤瀉 香砂仁


可以放一些新會陳皮


可以的,你可以根據這些來進行搭配 或者 食療粥就健脾祛濕,平常喝滋陰茶也行


不衝突,你可以自己百度一下「十八反和十九畏」。


建議找專門的中醫諮詢


建議您試試以下方法:

1.蓮子芯水可防治口乾舌燥:將蓮子芯用開水沏,不要過濃也不要過淡,日飲二三次可預防口乾舌燥、虛火上升、嗓子疼癢、聲音嘶啞、腦覺昏沉等.

2.喫拘杞子治夜間口於症:每晚喫拘杞子30克,嚼得越爛越好,要堅持不斷!

3.蜂蜜加米醋治咽乾舌痛: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匙蜂蜜、2匙米醋,沖一大杯開水,連續喝幾個月就會好轉,同時對大便異常也可得以恢復正常!

順便分享個脾虛、陰虛火旺、濕熱內盛。宜清熱除濕,健脾滋陰的方子:茯苓15,白朮10,白扁豆20,蒼朮10,陳皮10,丹皮10,知母10,麥冬15,太子參15,薏苡仁30,佛手10,鱉甲15,黃柏10,澤瀉10,甘草6!

我是 @豫蓉堂野生肉蓯蓉 !如果您有養生健康,身體調理方面的問題,歡迎留言或者私信跟我交流!瞭解更多內容請關注我!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


濕氣重建議買祛濕茶喝,一包一包的非常方便,我還個人建議平常上班期間可以買點甘草片跟金銀花一起泡水喝效果更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