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不是。是岸本一開始就設計好的。

柱間,斑這些活在傳說中的人物,如果不出現一下,怎麼凸顯鳴人和二柱子的牛逼?

舉個例子,比如最後大boss是佩恩,並且鳴人掌握了九尾和仙人的合成的安全衛士眼,鳴人戰勝了佩恩,那麼鳴人和柱間究竟誰更強呢?如果柱間不出現的話,想必支持柱間的應該是大多數,畢竟那是傳說中"最接近六道的人",鳴人的安全衛士模式強不強?的確強,已經超影了,但是自來也以一敵三也是影級,鳴人超出自來也特別多嗎?可以被稱為接近六道嗎?想必不能。

如果沒有後面的斑復活,沒有後面的輝夜,沒有穢土轉生的柱間,鳴人是不可能體現出超越了柱間,畢竟尋常人並不知道柱間和六道的差距竟然這麼大。

穢土轉生雖然有bug,但是我覺得還是有一些情懷在裡面的,也讓整個故事更完整。

~~~~~~~~手動分割~~~~~~~~

提主向我提問,說指的是復活死去的那些人。我見到說一下。

復活死去的人我覺得,其實更合理,比如三代雷,二代土之類的,其實也都是重新設計的角色,只不過是設計的提前出現的角色。其實會更加熱血,三代水影的那句話挺合理的,不打敗我你們是沒有資格取挑戰更高難度的。只有體現出一代比一代強,才會更讓人欣慰。

舉個例子,如果沒有穢土轉生,而是那麼人都是曉組織成員,或者帶土,兜之類的找來的幫手。那麼就是拚命打就是了,不會有戲劇衝突,因為他們就是敵人,就是要全力以赴的。但是把這些人變成自己村子曾經的領導人的話,會有由忍者聯軍的怯戰,不願意打,到眾志成城這樣的一個過程,五個國家的軍隊纔算真的有了統一的戰意,纔有了我們就是要戰勝一切對手決心,這是難能可貴的。

其實穢土轉生死去的影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設定,忍者就是要不斷突破,像凱,小李他們一樣,比剛才的自己強一點,再強一點,戰勝過去的自己。同時忍者世界的整體戰鬥力也要比原來強一些,再強一些,這纔有意義。三代水影剛被穢土轉生的時候確實很不情願,嫌棄麻煩,嫌棄聯軍那些人戰鬥力差,但是到了後來開始變得自願的全力以赴,因為他想知道這屆的影是否合格,最終雖然是忍者聯軍集合全部的力量才戰勝他,但是他很欣慰,他對我愛羅很滿意,自己被封印的時候是很高興的。同時他也把這種欣慰的情緒傳染給了看動畫或者漫畫的我們,我們相信那個世界是一個有情懷,並且不斷進步的世界。

有人說穢土轉生毀了火影,他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其實很喜歡這個穢土轉生的情節。

一是有了忍者世界濃濃的情懷,忍者是無情的戰士,同時也是人,也會怕,不想戰鬥,也會有迫不得已的時候。

二是更加熱血,三代水由放水全力以赴,你能感覺到人物情緒的變化,他被封印時會有一種感動,對前代影的感動,對現世影的感動。

三是讓之前忍者世界的劇情更加完整。

當然也穢土轉生的一些沒用的人,比如綱手的男朋友(抱歉,我忘了他叫什麼了)。復活他確實只是為了賣情懷。還有大蛇丸穢土轉生的一二三四代火影,雖然有些時候並不讓人特別滿意,但是也有很濃厚的情懷,一二三四五六七代火影,以及九代的爹,都在這裡並肩戰鬥,多麼符合"火影"忍者這個主題。(好吧,我承認最後這句話是吐槽)


先說結論,穢土轉生並不是為了懶得創造角色。

理由是,先代的影們一樣是全新的人物,先代們出場的時間並不長,但一個個都非常有魅力。創造這些角色費得力並不比創造全新角色少。

那為什麼要用穢土轉生而不是直接引入新人物呢?因為使用穢土轉生,戰鬥力系統不容易崩。

先不說火影,其他所有長篇連載的熱血漫後期戰鬥力系統都會崩,因為作者一般都沒打算連載這麼久,作者也怕收不回來,想要個善終。但公司看收益太好了,不讓完結,那作者就只能硬著頭皮強行加入新設定和新角色。導致的結果就是前期最頂級的強者,到了後期就成爛大街的角色了。

和其他作品相比,火影的戰鬥力系統其實並沒有崩。開篇就說了最強的戰鬥力是影級忍者,最強的外掛是尾獸。一直到大結局,影級忍者都是頂級的。那我需要新的影級忍者怎麼辦?如果創造新的影級忍者,那就會給人一種影級忍者不值錢的感覺,那穢土轉生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把已經死了的影級忍者全復活就好了。需要超影級忍者怎麼辦?一個兩個還好說,說他們一直隱藏實力就行了,可搞多了也不行。所以尾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尾獸成了戰鬥力單位,你抓幾隻尾獸就有多強,十尾雖然強,但也基本符合這個八隻半尾獸總和的設定,還是比較講道理的。


不是為了偷懶省角色,實際上,穢土出來的也有不少新角色的。

之所以沒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這些新角色大部分都是用完就丟的,實際上不光穢土的人如此,五影會談開始新出場的角色大部分都是用完就丟,所以印象不深感覺就一些舊角色是很正常的。


不邀自來。

我認為岸本並不是偷懶,而是他本來就打算這麼設計。

穢土轉生的濫用實際上是受到火影世界觀的限制。忍界大戰中,忍者聯軍包含了火影世界幾乎所有的當世強者。帶土一方几乎已經不可能再從「這個時代」找到增強自己戰力的辦法。所以作者安排了兜過來,讓兜從歷史傳說中去把以前的強者叫回來。

第四次忍界大戰作為火影忍者中最長最重要的篇章,其戰爭性質和前三次有本質的區別。前三次忍界大戰都是國與國之間的掠奪戰爭,而第四次忍界大戰是五大國聯合保護世界的戰爭。

第四次忍界大戰,是帶土+外道魔像(七隻尾獸)+他旗下的十萬白絕VS忍者五大國的忍者聯軍+鐵之國武士。

這個陣容當然是足夠的,但是這導致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帶土一方,除了自己之外,沒有其他的忍者。

火影的世界觀是早就定死了的,劇情初期就詳細的告訴你,世界最強的是五大國,屹立於巔峯的就是五影。而第四次忍界大戰,由於五大國的徹底聯合,已經把整個火影世界的當下強者都幾乎歸納到了自己一方。五影聯合,旗下村子的精銳忍者也都紛紛凝聚在一起。

反觀帶土呢?外道魔像和七隻尾獸力量固然強大——但我認為帶土的原計劃是用白絕拖住聯軍,自己帶著魔像和尾獸去搜尋八尾九尾。和整個世界硬鋼並非帶土的目的,帶土的目的可是月之眼計劃啊。這樣的目的,導致帶土不可能把七隻尾獸投入分別投入各個戰場,然後配合白絕對抗忍者聯軍。

失去了尾獸的支持,剩下的白絕戰鬥力並不高,僅僅靠他們,岸本明白絕不足以撐起一個戰場。畢竟忍者世界所有強者都在忍者聯軍一邊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穢土轉生。

當代強者已經被忍者聯軍包攬了,想要再出現強者,就只能從歷史中去找了。於是,歷代影,忍刀七人眾,前曉組織的成員,各個血繼限界的忍者以及已經逝去的歷代名忍悉數登場。

這樣做,雖然拖了不少進度,但是也帶來了好處。

第一是增加了劇情的衝突和精彩程度,靠穢土強者帶領白絕撐起了忍界大戰的各個戰場。讓每一個戰場都具備一定的看點——否則光靠白絕,白絕脆弱的實力決定了僅有他們和忍者聯軍的戰鬥不可能激烈精彩。

第二是充實火影的世界觀,第四次忍界大戰的參戰雙方涉及年代極其廣泛,上至忍界創世之神大筒木輝夜,下至生活在當代的忍者聯軍,中間還囊括了各個國家的歷代影。他們都代表著自己的時代。我們要知道,這些傳說中的忍者在火影以前的劇情中都只是提及。臨近尾聲了,既然有穢土轉生這個設定,能以正當理由讓他們登場。充實火影的世界。


不是,穢土是為了圓夢、升華劇情的。

比如鼬,一直用窒息的力量逼著佐助變強,鼬死了佐助確實很強了,三觀卻搞歪了,這就需要鼬穢土,和佐助並肩戰鬥一次,然後告訴佐助「無論你變成什麼樣子,我都永遠愛你。」回歸到愛,所以佐助最後變好就沒有長門被嘴遁那麼突兀,試想如果當初嘴遁長門的是彌彥而不是鳴人,說服力就很強,不會被詬病那麼多了。

比如圓鳴人的夢,和四代一起戰鬥,四代穢土解除的時候,竹內順子老師配的那段「我會好好喫飯……」讓人淚崩。

比如四代風影,穢土後背了所有的鍋,我們才知道,原來我愛羅的媽媽一直都很愛他,我愛羅也能跟父親和解,得到新的成長。

比如完美如自來也,「遊龍當歸海,海不迎我自來也」,沒有任何遺憾,自然不來也。

等等等等。

火影中的很多感動,是需要慢慢看慢慢體會的,成長的越多,能體會的就越多。


個人觀點,不是。是岸本老了想不出了,開始賣情懷,走大場景,大動作,以至於忍者都開始神仙打架。都忘了當初是以忍者為題材創作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