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學歷史總覺得中國歷史是孤立的,除了蒙古人短暫的驅散了一下戰爭迷霧,剩餘大部分事件里,各個文明總好像是處於不同的次元的。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么?中國古代有不止一個朝代將版圖擴展到西域,那些古人在西域又製造了什麼,遭遇了什麼呢?以我個人淺薄的歷史知識,我只能說出上帝之鞭這一個來,而且我也知道上帝之鞭是存疑的。此外,今天在問題《如果契丹人直接引入回鶻文字轉寫契丹語,可能會對東北亞歷史造成怎樣的影響?》中看到@大意覺迷 的回答中這樣一句話:

粟特故地被阿拉伯勢力所佔,而粟特商人支持的安祿山集團未能奪取中國的控制權。粟特人利用摩尼教影響回鶻可汗改宗,對回鶻文化產生持續影響。

唐朝的安史之亂背後有『海外反動勢力』的背景么?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什麼故事是伴隨著多個文明之間的連鎖反應么?


很喜歡這個問題,長期更新談一些:

(壹)

1526年,奧斯曼帝國進攻匈牙利,向哈布斯堡而去。其間匈牙利國王拉約什二世在撤退中戰死,奧斯曼幾向臨維也納挺進。——而這個時候正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期間,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矛盾,逐漸白熱化。而奧斯曼此舉,恰恰救了尚處弱勢的新教一命,讓它後來得以壯大。——值得注意的是:奧斯曼的進攻,恰恰是受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邀請的,這也是他兩面夾擊的策略之一。

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 vs 奧斯曼蘇丹蘇萊曼,by 提香 1530

(貳)

通常來說,文藝復興之所以發源於中北義大利,和威尼斯、熱那亞等城邦共和國,充當東西方貿易的中介是分不開的。——而同時,文藝復興的衰落也和這條線索緊密聯繫。——先是1494年,持續近七十年的哈布斯堡vs瓦盧瓦戰爭爆發,對義大利北部造成破壞。然而更致命的經濟打擊在於:1498年,達伽馬在印度加爾各答港的登陸。這讓義大利作為東西方交易中介的地位,幾乎徹底喪失,也由此帶來了後來文藝復興的的逐漸結束。

達伽馬第一次航海路線

(弎)

葡萄牙人繞過非洲,進入印度洋以後,試圖壟斷東西方的海上航道。因此,和傳統的威尼斯人、阿拉伯人的利益都發生了巨大衝突。因此,爆發了著名的1509年第烏海戰。參戰一方是葡萄牙,而另一方陣容則非常強大,包括:

-奧斯曼帝國

-拉古薩共和國(今杜布羅夫尼克)-威尼斯支持的:古吉拉特蘇丹國、埃及馬木留克布爾吉蘇丹國、卡利卡特扎莫林國的聯合艦隊。由此可見:葡萄牙確實犯了眾怒。不過,這場戰役最終卻以葡萄牙獲勝告終。而曾經伊斯蘭文明卻失去了印度洋控制權,自此由盛轉衰。

第烏海戰示意圖

(肆)

很多人知道,俄羅斯曾經和美國做了一筆非常不划算的交易:以720萬美元的價價格,把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這塊土地的面積為170萬平方公里,但比面積更重要的是它的地緣價值。因為阿拉斯加直接和美洲大陸相連,扼守咽喉要道白令海峽。把這片登陸地拱手讓給美國,不僅相當於永遠錯失了跨越大洲遏制對手的機會,也相當於把自己的東大門暴露給美國。

俄羅斯為什麼會做?如果我們看時間,就好理解了:阿拉斯加交易的時間在1867年,前不久剛好是克里米亞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對手是:英國、法國和奧斯曼帝國。在俄羅斯人看來,這塊地方與其被英國拿走,倒不如給當時的美國。至少當時美國還沒有像今天這樣來勢洶洶,他還是固守在美洲大陸的低調國家。可是俄羅斯永遠也不會想到:不到一百年後,這個國家就將成為自己的一個噩夢。

19世紀的俄羅斯+阿拉斯加

(伍)

1904-1905年間,俄羅斯在遠東和日本的戰爭中失敗。有關日俄戰爭失敗的背後驅動,見我之前答過的一題,此處不贅述&>&>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戰敗的結果、戰爭的巨大消耗,連同俄國內部長期以來的內部矛盾一起,造成了1905年1月22日的「流血星期日」事件。彼得堡冬宮的皇家禁衛軍,向赤手空拳的人開槍。

這件事,激化了矛盾,引發了黑海艦隊水兵的嘩變、城市工人的反抗等等。這讓沙皇的權力搖搖欲墜。尼古拉二世頒布了著名的的《十月宣言》,准許俄國有一部憲法和民選的國民議會,即首個國家杜馬。

另外,還有個有趣的細節:本次事件民眾一方的領導者,是一位東正教的神父,叫做加邦。根據後人的研究,他其實當時一直受日本陸軍上校明石元二郎的支持。並且加邦後來在流亡期間,和高爾基、列寧、克魯泡特金等人,都有私交。

喬治加邦

(陸)

如上壹所描述,奧斯曼與法國的結盟始於,1536年朗索瓦一世和蘇萊曼之間的盟約。這份盟約在其後二三百年間,也影響著兩國的內政。18世紀晚期,大革命前夕的法國自顧不暇,對和奧斯曼的結盟也有所鬆動。而此時的奧斯曼也處於中衰過程,加之與哈布斯堡的爭奪戰久拖未決,無暇東顧。1783年,崛起中的沙俄從奧斯曼手裡搶去了克里米亞。克里米亞汗國自此覆滅。此時的俄羅斯沙皇,正是葉卡捷琳娜二世。

(柒)

評論區里 @ylshao 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課題:關於蘇伊士運河和南非興衰間的關聯,在此表示感謝。關於這兩者,我的看法是:兩者肯定是有關聯的,但蘇伊士的開通是否是南非衰落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值得商榷。

我們知道:南非在殖民運動中的開拓,最初源於15世紀。先後經歷了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殖民。至少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以前,南非或者更具體點說是「開普敦-好望角」一線,成為整個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轉運港口。下圖有個簡單說明,就可以看出來:

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以後,航程的長度和運載的複雜程度大大減少。世界貿易的的蛋糕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大,但舍遠求近是經濟規律,更多商隊必然會選擇蘇伊士這條路。因此相比於從前,南非從貿易上的得利比例,必定會比之前壟斷時代要少。

不過在我看來:經濟並非南非衰落的唯一原因。比如眾所周知的南非種族問題、基於金剛石而生的經濟結構問題,以及大國之間的博弈而生的布爾戰爭等等。這些都是讓南非失去往日光彩的因素。所以,我並不同意單一因素論,也就是把南非的衰落歸於另一條航線的開通。

哪個國家地理位置非常好卻發展得不好??

www.zhihu.com圖標

就像我在之前這個回答《哪些國家地理位置好,但卻發展不好》里提的:決定國家發展走向的,並不止於地理位置這一個維度。

再次感謝 @ylshao 的提問,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

(捌)

八世紀初,中國和阿拉伯帝國都處在擴張階段。但當時的唐朝正和吐蕃交戰,因此對與倭馬亞王朝正面交鋒猶豫不決。唐玄宗只是通過授予粟特人和吐火羅人特權,間接抵抗阿拉伯人。這讓撒馬爾汗、布哈拉、昆都士等地,希望依靠唐軍的力量趕走阿拉伯人的希望落空。

而唐將高仙芝,雖然取得伊塞克湖、塔什乾等地的宗主權。但這種宗主權,總的來說是脆弱的。在他借口沒有履行戍邊職責,殺掉塔什干王之後,激起了當地人的反抗。751年,阿拉伯和葛羅祿聯軍在怛羅斯擊潰高仙芝。中國永久失去中亞霸權,此地開始進入伊斯蘭時代。

(玖)

小亞美尼亞,又叫乞里乞亞的亞美尼亞,處在東西方的交匯點。在蒙古西征的進程中,他們曾經試圖聯合蒙古清除塞爾柱的勢力。國王海屯一世,不僅派兄弟前往蒙古聯絡結盟。並且親自穿過中亞來到哈拉和林拜見蒙哥。

與此同時,法王路易九世也派聖方濟教士盧布魯克前往蒙古。基於歐洲和中東前哨的示好,蒙古開始了第三次西征,即旭烈兀西征。雖然這其中不乏蒙古本來就要征服的野心,但並不排除與這幾次長途來訪間隱秘的關聯。

海屯一世(坐)與蒙哥,當時不一定誰坐著

本帖將長期更新......

————我是報幕員+分割線—————

另外,應知友之邀,給大家寫了一些不同時代的《時空穿越指南》。這個指南目前還在更新當中:

怎麼才能活出維多利亞時代資本家的感覺??

www.zhihu.com圖標怎麼活出大航海時代的海盜頭子的感覺??

www.zhihu.com圖標怎麼才能過上俄羅斯帝國的貴族生活??

www.zhihu.com圖標怎樣才能過上拜占庭貴族的生活??

www.zhihu.com圖標怎麼才能活出春秋戰國諸侯的感覺??

www.zhihu.com圖標怎麼樣才能活出古希臘貴族的感覺??

www.zhihu.com圖標怎麼才能活出古羅馬貴族的感覺??

www.zhihu.com圖標怎樣活出拿破崙時代的英法貴族的感覺??

www.zhihu.com圖標怎麼才能活出尼安德特人的感覺??

www.zhihu.com圖標121國環球人文旅行 | 東西堂主

最後,附我121國環球旅行視頻,更多一手見聞和我的個人思考,請搜索:


韓愈上諫佛骨表

雖然韓愈沒有成功,但是此舉打醒了朝中不少貴族,有效抑制了佛教在安史之亂後人心不穩局面中的擴張。為唐武宗滅佛開了先聲,清除了唐朝中這個勢力龐大但是沒有抵抗能力的毒瘤。

從長遠來看,這篇文章直接避免了中國進一步像神權國家墮落,避免了中國陷入伊朗一般的尷尬局面。


站在吃貨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有兩種原產於美洲的作物:辣椒和花生。

明朝年間,這兩種作物傳到了中國。這兩種作物的引入極大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花生成為白酒的最佳伴侶,辣椒豐富了中餐的品種和口味,是諸多菜系(以川菜為代表)的首選調料。

到了清朝末年,愛好飲食的晚清名臣,四川總督丁寶楨(老家貴州)將醬爆雞丁做了改良,加入了辣椒和花生,使得味道更為豐富。丁寶楨將其在四川推廣後大受好評。因丁寶楨官至太子少保,又稱丁宮保,故將此菜命名為宮保雞丁。

丁寶楨

後來一部分華人赴美謀生,將宮保雞丁也帶到了美國,宮保雞丁的主要原料辣椒和花生用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落葉歸根。後來美式中餐大行其道,但都少不了這道中美兩國人民都為之傾倒的宮保雞丁。

美式中餐連鎖店熊貓快餐的招牌菜宮保雞丁

《老友記》(Friends)第一季第11集中,Chandler的母親在電視上接受採訪時說「我喜歡吃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出現在《生活大爆炸》中

我來答一下。

一、東漢竇憲閃擊北匈奴

永元三年(公元91),竇憲領一支精銳騎兵,由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等率領,星夜兼程,出塞5000餘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匈奴北王庭,在漢軍的凌厲攻勢下,匈奴軍隊潰不成軍。單于慌亂中被流箭射傷,勉強撿得性命。

竇憲打的匈奴從此漠北無王庭;北匈奴直接頭都不回往西一路跑到伏爾加河和黑海北面,把這裡的東哥特人又攆到更西面;更西面的西哥特人又往更更西跑,路上夾雜著日耳曼等各民族一口氣跑到了羅馬境內,英 愛德華·吉本在所著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稱之為民族大遷徙;之後這幫人就把羅馬帝國滅了,從此西方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

二、孛兒只斤·蒙哥戰死釣魚城

1259年,大蒙古國大汗孛兒只斤·蒙哥南下攻宋。在合州(今重慶合川區)釣魚城下攻勢受阻,數月不能攻克。8月孛兒只斤·蒙哥戰死釣魚城。

蒙哥突然暴斃,甚至急促到沒有在臨終前留下遺詔確定繼承人,導致了此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而內戰五年。他的去世,對當時的世界格局,有極大的影響,蒙哥去世導致了旭烈兀統帥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讓歐洲歷史在這裡拐了個彎。

不然的話,今天中東可能信仰長生天或成為歷史也猶未可知。

19.04.19 凌晨 隨筆


蒙古帝國為了對付金國,為了爭取原遼國的歸降,對遼國貴族採取拉攏政策。遼國貴族認為這個也是類似於金國對遼國的態度,契丹人無非從受困於女真人變為收困為蒙古人,於是遼國貴族耶律大石在征朝鮮被干涉之後,遠征中亞。最遠達到了東歐草原。在中亞期間,聯合了中亞多部多國,反伊斯蘭宗教的立場(所以後來蒙古支持中亞伊斯蘭教,而反對中亞本土教),在東歐以中國的名號自稱,其禮儀形制深深影響了整個東歐國家。


19世紀工業革命後,世界一體化程度太大,可以不考慮了。

19世紀前的話,我覺得七年戰爭中俄國、中國、准格爾三方在新疆的爭鬥也許影響了歐洲的戰局。


西方發現新大陸後,美洲大陸的高產作物經西方傳入中國,導致了明清的人口膨脹。

蒙哥死

蒙古西征軍退

歐洲某種意義上逃過一劫


東印度群島的火山灰噴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