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看到很多問題如何如何評價某人或者事物的時候都會特意說明要「客觀」評價。很少說要「主觀」評價。這兩種評價結果會有很大差異嗎?為什麼?


主觀評價是一種帶有自己看法的評價,客觀評價是一種描述事實的。


葉公好龍,不是要客觀評價是要合適的評價


即使再客觀的評價,誰又能不帶有主觀的看法呢


人的評價都是主觀。我們對某個東西進行定義,然後看法符合定義,那就是客觀。

比如,某東西被定義為蘋果,那麼你說「這個東西是蘋果」,那就是客觀;「這個蘋果很甜」,是主觀;「這個蘋果甜度是xx,超過某某標準」,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客觀。

你說歌手xxx是男的、得了什麼獎,那就是客觀;你若說他唱得好聽,那就是主觀。

客觀評價,強調的是論據是真實的、全面的,不是假的、片面的。根據論據用正常邏輯得出的結論,就是常說的客觀評價。

比如,你說歌手xxx得了什麼獎,就得出他唱得好聽這個結論,那就是主觀評價,因為邏輯不對,他得獎並不一定所有人覺得好聽。

若有人說他的歌不好聽,也是主觀評價,但這個主觀評價可以證明有人不喜歡他的歌、有人覺得他的歌不好聽。

如果說「很多人喜歡他的歌」,或「很多人不喜歡他的歌」,可算客觀,也可算主觀,因為沒有具體數據。


客觀和主觀評價拆分開來看就區別在於主還是客,即隨著評價者不同,評價的真實性可以發生改變。

當作用一般所說的客觀標準時,評價者即為認可某些心照不宣道德規範或社會公約的普羅大眾,例如大多數人都會認可客觀評價比主觀評價更為精確不帶偏倚。或者某些專業領域中的研究成果和共識,如循證醫學證據中的abcd分級,通過是否進行隊列研究,大數據研究,meta分析,專家共識和臨牀指南分成的。

而我們一般所說的主觀就比較泛化了,情感,生活閱歷,性格等,都會影響你做出判斷時看待問題的角度。客觀評價之所以更為明確,即為客觀評價將角度設置得更為精準,影響因素更少。但客觀評價不能說一定是最好,畢竟,我們的認知是建立在我們自己創造的世界原則和學科領域上,如果放之我們人類世界之外呢。我們是否就一定敢說,我們這個世界的各種公理,物理法則,在這個宇宙中一定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呢。


個人可以用機器思維來回答問題,就可以做到客觀性。別人評價是數據採集的過程,足夠多的人進行問題的評價就可以讓主觀性無限小,讓客觀性無限大,從而做到相對的客觀性。為什麼要客觀評價?因為它真實。


這類題主大概是要表達希望答主們可以摒棄自己的好惡來評價。

因為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觀點也是不同的,那麼是不可能存在「客觀回答」這種情況的。

不同的就是是否能夠盡量客觀。


以下僅屬於個人見解,僅限參考哦。因為客觀評價是依據事實,不摻雜個人情感,更具真實性,可靠性,可信度高。主觀評價則更多夾雜個人情感,不夠真實,可能與事實有所偏差,可信度,參考性較低。人們總是想聽到最真實的想法,從而發現不足,提升自己。


誰知道是真客觀嗎,大多都是主觀!


沒有人能逃脫主觀的影響


主觀,客觀,也是被唯物論者用爛了的一組辭彙。

唯物論的範疇中,有一堆堆被用爛的辭彙,早已討論不清楚它到底是什麼意思了。

比如:

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物質,精神,意識,心,......,等。

這些辭彙到底是什麼意思,可以隨著討論著的心思而隨意變動,給了詭辯者以各種偷換概念的機會。

其中,主觀,客觀也是被用爛了的一個組辭彙。

主觀,客觀本來是在一個觀察者模式系統的用語。主動的觀察者,是主觀;被觀察者,為客觀。

但,由於這組辭彙被唯物論者用爛了,這主觀與客觀被引申出了其它許多外延的含義,這主觀與客觀可以分別代表,如下可能的含義:

1、思維與物質:主觀思維,客觀物質

2、個體與羣體:個體主觀,羣體客觀

3、虛假與真實:主觀唯心,客觀唯物

4、錯與對:主觀錯,客觀對

5、隨意與認真:主觀隨意,客觀穩定

6、邪惡與正義:主觀是邪惡的,客觀是正義的

.....

總之,與主觀一沾邊兒,那就是虛而不實甚至是錯的壞的貶義的;與客觀一沾邊兒,那就是真的對的好的褒義的。

唯物論的這種二元對立矛盾鬥爭論用語與意識,已長期侵染到了生活與工作的各個環境中。使得這種術語有一種政治定性的意味在裡邊,而讓其辭彙的本意內涵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生機。

一使用這種辭彙,人們常常就不再認真理性區別它們的含義了,而常與定性固定的政治教條內涵掛鉤。

如此,我們再來看一下這「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是啥意思:

1、個體與羣體:個體(特指本人)評價,大家的評價

2、虛假與真實:虛假的評價,真實的評價

3、錯與對:錯的不好的評價,對的正確的評價

4、隨意與認真:隨意的評價,認真的評價

5、邪惡與正義:邪惡敵人的評價,正義人民的評價

總之,捱上主觀沒好事兒,遇到客觀纔是好。

誰主觀,主動觀察了,這就是不好滴,這就要求大家多被動一些。

因為,唯物論講了:思維意識主觀第二性——被動性


「客觀評價」的言外之意就是主觀上的「不要偏見」。

當一個人說「客觀而言」時,意思是主觀上「我只是實話實說,沒有帶任何個人情緒、好惡跟偏見的」大概這樣。並不是嚴格學術語境下的「客觀」「主觀」。

主觀就是你自己以為的,你可以說你相信有你覺得有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但是客觀上你不能確定,你必須得持懷疑的態度。


大,非常大

簡單來說,「主觀」就是「我認為」。「客觀」就是「數據表示」。


因為主觀評價帶有個人的意見、看法,而客觀評價是符合大眾的意見、看法。


因為在別人相對客觀的評價某件事的基礎上,你才能用你的主觀去看待這件事,而不是被別人傾嚮明顯的評價帶歪。

把別人加在你身上的影響降到最低,才能最大可能的用你自己的三觀去評價這件事,而非人云亦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