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是否是人腦對無力處理過於龐大的社會人際網而產生的自毀因素?

似乎沒有見過哪個小山村或者隱居者產生抑鬱症的例子。大多數抑鬱症的患者都是在大型的人類聚落中生存的。

是否因為大腦感知到種羣聚落過於龐大,而自發性的產生自毀機制,以保證種羣數量穩定在健康水平?

類比同性戀並不是遺傳決定的,但是卻在種羣的角度上有意義。

在基因遺傳並不對抑鬱症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情況下,很難不去往這個方面想。


謝邀。從實際情況看,抑鬱症在有些社會環境中很少發生,而在有些社會環境中則發生率很高。這種現象只能說明,抑鬱症主要是社會因素造成的,與先天或者基因的關係不大。而且,更換所處的社會環境或生活、工作環境,通常也是治癒抑鬱症的一種最有效的辦法。


憂鬱症的根源是無明 關鍵是對身心 對人事物正知正見 可參考個人文章

嘛,感嘆一下題主腦洞真大!!!

隨便說說個人觀點,不當真哈。

首先,我覺得抑鬱症並不是在大城市或者人口眾多的地方纔有,山村小鎮同樣存在,只是由於人口基數的問題,抑鬱症在人口少的地方自然絕對數量就少。

其次,如果把抑鬱症作為種羣的一種控制數量的機制來看的話,抑鬱症的致死週期過長了,抑制種羣數量的效率也太低,也起不到優化種羣質量的作用,因為有很多抑鬱症個體其實非常聰明和優秀,反而中招。這樣,其實並不利於種羣發展。


抑鬱症還真算不上什麼自毀機制,低生育率纔算。抑鬱症的發病率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高。

確實偏遠地區抑鬱症的發病率好像更低一些,似乎其發病機理可以說是:精神文明的發展趕不上物質文明發展的情況下,抑鬱症的發病率就會高一些。基本上就是生存無憂,自尋煩惱。注意是生存無憂,不是生活無憂——都無憂了還抑鬱啥?

一言以蔽之,賈府裏的焦大,也不會愛林妹妹的。


抑鬱症的遺傳傾向是存在的,而且據說相關基因跟尼安德特人在智人種羣中的殘存基因有關。。。也就是說,抑鬱症可能是智人跟尼人雜交之後產生的某種基因性狀導致的,只是這基因性狀可能同時有某種好處,所以至少幾萬年來它都沒有被淘汰掉。。。。


並不完全。其實離開種羣也可以。那些隱居的人是因為喜歡隱居,如果去社會就討厭,就難受。

但是很多人不喜歡隱居,去山裡就難受。

這也可以放在市內,有些人呆在家裡不出門也會難受,但是自身受困於現實和困境,沒有主動出門,也會難受。這在社會,但也離開了社會。所以,說是,是一部分,說不是,那也確實。

其實抑鬱是更簡單的東西,就是難受,遇到了難受的事情,遇到了困境,生活毒打了你,或者一些事情想不通,或者你天生屬性較弱。(假的除外)

你所說的其實更確切的只能是解決難受(抑鬱)的一種方法。就是逃離讓自己鬱悶的地方。

這些都是近義詞,因為不是近義詞考試,所以抑鬱症一詞本身沒有意義。


有一個著名的老鼠烏託邦實驗,圈養一批老鼠,喫喝管夠,結局是當老鼠繁殖到一定數量之後,就開始互相攻擊,放棄繁殖,最後只有極少數倖存。

人類的社會性畢竟遠強於老鼠,所以並不會全面崩潰,但是少數個體精神上出問題也是在所難免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