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首先要明確何為中藥,所謂中藥,是按照中醫理論使用的藥物,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任何可以起治療作用的事物,都可以視為中藥,反之,如果不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比如用抗病毒殺菌理念使用現有的中藥,那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中藥也就變成了西藥,例如用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所以,中藥無論是用原葯還是用現代化學分析,都不是關鍵問題,關係是解決問題的思想。

人類食用小麥、稻米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今後是走高科技的道路還是返璞歸真,我倒是很有興趣。


是規範化。


基於大部分人的認知,中國的草藥就是中藥。那麼必然需要跟隨時代進步,利用科學技術為中藥服務,對其研究,最終能夠對人類的生命科學的發展做貢獻,那就是極好的。

其次,專業上面定義的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的藥物都算是中藥,那麼現代人對中醫理論的很多方面都無法給出明確解釋,更有必要進行科學研究,弄清楚弄明白其中存在的問題,解釋清楚中醫理論,這是一舉多得的事。

最後,知乎上面的中藥認知還停留在兩千年前的草藥時代,但是草藥生長在自然環境下,人類存在時間對比草藥存在時間,可以說人類進化幾千年,還不及草藥整個進化過程中的一瞬間,有什麼理由不去利用草藥們的進化成果?能在自然環境下,進化生長到現在,肯定有它自身的優勢所在,為什麼要拋棄這些呢?

網路藥理學的提出就是基於現代科學對中醫藥現代化的一種嘗試方向,大數據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基建項目,這些都是利用現代科學去發展中醫藥的方式,是否正確,交給未來。

至於返璞歸真,目前來說,這個方向看不到未來,除非小說裡面的靈氣復甦,但是必須承認,中醫藥在古代能發展出這麼龐大的體系,必定跟整個地球環境息息相關,也就是說當時存在且發展必然有有其獨特性,現在依然存在也必然是符合當代主流的。


返璞歸的是不是"真",這是個問題。

不管何種學說,我們可以拋開他負責的理論體系,用實踐來檢驗他的目的。

中藥的目的是治病,那他就一定要體現出能被臨牀識別到的療效,並且是要體現出可以接受的毒性。

所以,不管陰陽五行如何優美複雜,在檢驗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僅僅具有指導意義而已,而不是所謂的"真"。

目前,想要知道某葯是否具有安全有效性,具有實際意義的方法論就是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或者大樣本單臂外部對照。前者是最主要的方法,後者由於存在太多的誤差來源,通常需要更大量的數據,並且能從真實世界中找到合適的對照,稍微不嚴謹一點就容易出現不真實的結果。

所以,話費更多智慧去思考如何進行雙盲對照纔是切合實際的。


首先辯證是哲學不是科學!產業化,規模化不一定能做到標準化。

中醫藥的發展應該走向宗教化,這不就是最近幾十年的發展趨勢麼?

你把這些傳統醫學的說法拆解開來看,本質就是利用人對生死的恐懼控制思想嘛。

你寒了,你虛了,你濕氣太重了,你陰陽不調了,脾胃虛弱了,脾可是主運化的!現在沒事情以後了就快死了。說法熟悉吧?

你大姨媽快來了,不能喫寒性的。這個炸雞真熱氣。等等。。。

下一步好好把陰陽五行君臣輔佐寒涼溫熱平這些思想觀念好好再滲透滲透進入人民羣眾的生活當中,怕是很大一部分人民羣眾回拿著香火錢往你中醫藥的功德箱裏投吧!

天天都喊京劇是國粹,現在除了網紅模特小姐姐們戴戴冠子,設計師畫畫海報搞搞國潮復興,別說年輕人了,中年人有幾個能聽青衣花旦唱聽不懂的唱詞?可惜了京劇沒有宗教屬性


中藥的發展,毋庸置疑,是向高科技方向的,如規模化,規範化,科學化種植,如提取有效成分。雖然目前科學技術尚無法解釋中醫運用中藥的全貌。但中藥還是需要融入科技的。如玫瑰精華,以後可能會有各種中藥精華,甚至中成藥精華。提純藥性,增強療效,一直中藥材發展的目標,我們的中藥事業的發展一片光明。


規範化(種植規範)

標準化(炮製標準)

科學化(辯證科學)


兩個方面都應該走


兩者結合最好!視具體情況而定


應該向有利於治病的方向發展。

哪個方向對於患者好,就往哪個方向走。

不過中醫的發展是非常緩慢的,不是說這個高科技就馬上用著,而是要經過非常多年的實踐,這個確實沒問題,那才能真正用到中醫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