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通貨膨脹中有一種「滯脹」是最麻煩的吧?比通貨緊縮要麻煩的多吧?


你好是可以的,在奧地利學派的框架內認為溫和通縮是最好的增長方式。不過我不想講什麼原理,我在此貼就想反駁一下那些通縮就不會消費的人(這就是hayek所說的中世紀小店主的心態),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明明知道蘋果明年會降價為啥還要買新出的呢?在產品價格下降時會倒逼企業家向生產前端投入資本,拉長整個迂迴生產的長度或者是技術上的創新,產品質量因此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低廉。

當然我知道有人會說工人工資不會因此而減少嗎從而導致消費不足?我用的就是最簡單的哈耶克三角進行解釋(不扯現代奧派複雜晦澀的資本理論了)首先回答工人工資會減少嗎?生產結構的拉長在均衡的條件一定會導致利潤率的下降,工人工資下降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加上工資剛性的條件我覺得這對工人只是好事沒有壞處)(ps,現代奧派認為沒有達到均衡的可能,我們這邊方便解釋就假定均衡條件)

但是消費會不足嗎?消費減少是必然現象(通縮情況下我們更有理由去相信人們會去儲蓄)我們上面那張圖片是通縮以後生產結構面臨的第一次調整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生產結構的調整全是由消費端的儲蓄構成的,對於靠近消費端的企業有可能在一段時間裡面是虧損的,也會出現通常意義上消費不足的情況,但是市場是一個過程,它的調整還在繼續,由於消費者儲蓄的增多,企業得到資金的能力和價格會越來越低,企業此時有能力去投資它們認為最能盈利的機會,這不僅拉長了迂迴生產,還帶動了就業,工人的工資相比消費端價格的下降速度要慢的多,因為企業家擁有更加充足的資金以及因此發現的大量的機會使企業家有能力保持工人的工資水平(這裡已經是非均衡的狀態了)整個經濟會得到飛速的增長。


如果+2%是正常水平,那-2%當然不是正常水平咯


你好,溫和通縮是有這個說法的,在我國20001-2002年期間就出現過通貨緊縮情況,但是基本上都是在負的1%以內,並且主要不是由總需求的嚴重收縮引起的,所以問題不大。從長遠來看溫和的通貨緊縮也存在著一些利於經濟增長的方面。比如週期性的通貨膨脹緊縮對經濟增長可能是必須的,只有在通貨緊縮期間,大量不良企業和不會經營的企業才會被淘汰,它們的破產有利於資源的重新分配。此外,物價的下跌可以將提高勞動生產率所得的成果,再分配給依靠固定貨幣收入人羣(比如退休老人),這裡可以參考一下OLG模型。

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只要在國家規定的名義錨範圍以內,都是屬於正常可自行調控的,但是超過上限或者下限都會導致經濟體的不良影響,所以一般那個時候國家(央行)就會採用貨幣政策來調整了。

滯漲(以前就很想吐槽這個名字……)表示的是一個國家處於高通脹以及高失業率的環境下,困難的地方在於國家應該如何配置貨幣政策。因為無論把重心發在其中一個上都會導致另一個惡化。美國和歐洲解決這個問題通常會先解決高通貨膨脹問題再解決失業,其目的是為了確保貨幣政策的效率,但是導致短期失業率居高不下得不到控制,長期以來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技能的丟失,最後進一步惡化經濟體穩定,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解釋為什麼現在歐美國家前幾年存在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問題。

扯了這麼多,總結一下:

  1. 存在溫和通縮,只要在目標範圍以內,都會對經濟體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但是高於或者低於目標通貨膨脹率的情況,央行就會採用貨幣政策來進行調整。
  2. 滯漲是一種特殊情況(negative shock),其困難的地方在於貨幣政策實施的優先順序。所以比較棘手。


首先通縮的定義就比較嚴格,比較公認的是2個季度全行業cpi的下降,不到這個標準的基本上會認為是經濟波動,達到通縮標準的基本上來說都不能算溫和了。

同時從對經濟增長來看,輕微的通脹是對經濟有好處的,適度的貶值預期可以促進消費從而刺激經濟,所以又溫和一說,但是通縮是一個抑制螺旋,對經濟傷害極大,這種傷害經濟的狀態也配不上溫和這個形容詞吧。

另外滯脹一般不作為通脹來考慮。


通脹其實一直都在發生,但是我們並不會明顯地感覺到,因為我們的收入也在提高。你回顧以前一角錢還可以買東西,現在拿一角錢幾乎買不到啥東西了。溫和的通脹其實一直都在發生的。為什麼大家會擔心通脹呢,其實是擔心出現惡性通脹,就像突然一下子2塊的饅頭要花10塊錢買到,錢就完全不值錢了。但是惡性通脹一般不太會發生,像委內瑞拉那是很特殊的情況了。


如果溫和通縮可以促進經濟發展,全世界那麼多國家為啥就沒人做?因為從理論上就不可行。

通縮無論溫和與否,必然造成流通性緊張,抬高了信貸成本。舉個例子,比如買房,銀行貸款利息成本比房價上升要多,你還有想買房的慾望嗎?首付的錢存銀行付喫利息不好嗎?企業端也是,如果你是工廠老闆,想擴大再生產,但是利息成本比擴大再生產的利潤還高,你還有借錢擴大再生產的慾望嗎?就算不借錢,把結餘的現金存銀行喫利息不香嗎?

錢本身是個特殊商品,是一般等價物,本身要通過交易流通才能產生價值,你一邊要他升值,一邊壓縮他流通性,基本上就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喫草,行得通才見鬼了。


通脹是可控的,通縮就難了,基本上屬於不可控,而且,是正向反饋機制,會越來越嚴重,直到市場出清。所以,就沒有溫不溫和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