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視頻用,看到的兩個CPU對比是10400和10700,差距應該是33%,我用的話也不超頻。


30%的差距,這是啥概念?日常使用大概不會很大,因為用不滿。一旦滿載,這30%的差距就是實打實的差距,就是實打實的節省時間。

不是很同意樓上某幾個用老產品和志強平臺舉例的,還有那個剪輯喫高頻單核的是來搞笑的嗎?i3 9350KF單核強不強?頻率高不高?剪輯是能比過3600嗎?有哪個人放著3700X不用去用I3的?真剪輯的至少都用9900K了,條件好點的3900X有的是。

啥時候的問題就拿啥時候的CPU比較,這才叫真實有用。剪輯的話,A平臺低於3700X,I家低於i7的也別比了,也別看了,大家都半斤八兩,不太夠看。真剪輯的也看不上下面的,不是瞧不起,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至於題主要比較的倆CPU,既然R20跑分都能找到,那麼剪視頻或者相關軟體的跑分也不難找到吧?再不濟,3700X及以上的各類評測爛大街了,10700K的沒有9900K的還不是大把?


渲染是多核心的前提下頻率越高越好,現在的pm和ae新版本不知道對多核支持度有沒有提升。可以考慮雙路x99和e5 2643 v3、2667 v3,具體可以測試一下核心和頻率還有價格的黃金比,和賣家說好可以換。


注意一個問題,這個30%的差距是跑分跑出來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跑分幾乎就是cpu滿負荷狀態下的性能表現,也就是說,這兩個cpu在滿負荷狀態下的性能相差30%。

但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情況下,很難把cpu滿載,所以說日常應用中,體會不出來這30%的差距,也不能說完全體會不出來,但差距不會有30%那麼大。

然後視頻渲染的時候呢,我自己試過使用pr進行渲染的時候,cpu的佔用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就是說渲染的時候是可以餵飽cpu的,雖然可能只會持續十來分鐘的時間,但確確實實是用到了滿載的性能。

這就意味著,差距在30%的性能情況下,別人用7分鐘渲染完成了視頻,你卻需要10分鐘,同樣的情況下,比別人多了3分鐘,如果換成更複雜的場景或者時間更長的模型渲染,那差距拉來的必將更多。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渲染工作室會上HEDT平臺的原因,多核心多通道內存的優勢,是日常家用平臺不能夠對比的,畢竟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去做更多的活,產生更高的收益。


一代酷睿 i7-870k 最大睿頻3.9GHZ

七代酷睿 i7-7700k 最大睿頻4.5GHZ

3.6×1.3=4.68&>4.5

比intel五年的提升都高


剪視頻基本上可以跑出30%的差距了

且不說製作過程的差距,渲染的30%,40分鐘和1小時的差距,太大了

AU生產力不香嗎?


日用毫無感覺,滿載差距爆炸。如果你不是每天都去跑有限元計算,每天都去跑分,真的不大。


首先30%是跑分跑出來的,實際使用差距沒有那麼大。

剪輯視頻喫的是高頻單核,購買過程中注意甄別。


百分之30了,還不大嗎

趕上英特爾5年的牙膏總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