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晚,結婚後突然覺得租房子對不起老婆,於是開始看房。


13年先看上一個小區,就兩棟樓,一開始預計銷售價8000+,然後老是不開盤,預測價格從8000+一路漲到了1.1w+,還在捂盤……棄了。


後來參加了365的看房團。一個恆濕恆氧的貴且前面及其大家評價質量差,當然,主要還是貴,當時要1.4w+;一個小區很不錯但是一問最小137m2的三室送一個贈送空間,單價1.1w,我直接回車上眯一覺;最後一個小區就是現在住的,單價1.05w+,兩室送一個贈送空間,走時候還送了一個卡包。

這個卡包絕逼是我有史以來最貴的卡包,至今還不捨得用。


當時單位搬遷,搬遷地的對面有個盤,保利的,也去看了。當時囊中羞澀,只看中了那邊63m2的,單價8900,開盤那天公司有個工藝交接,第一次交接不好意思跑路,結束了工作到下午才去。結果被告知63m2的售罄了。

前單位的領導,你們欠我好幾萬人情啊。為了你們那破工作我8900的房子沒有買到,最後買了1.09w+的。另外,真心忠告大家,買房的事情最大,工作算個屁,工作沒有房子划算。

保利那個當時還有91m2的,單價9200,且下次開盤單價會直接漲價500,銷售員強烈建議我考慮下。我思慮再三,還是放棄了。


最後還是定了現在這個,10900單價買了93m2的,既突破了之前90以下的心理預期,又比保利那個還貴不少。買房就是這麼神奇且莫名其妙。


買房一番折騰了之後的,兩年內價格紋絲不動。等到了16年,房價一發猛漲到了2.6w+,現在起起落落貌似定在了2.4w+。不管多少,反正翻倍肯定有了。

如果問我感想,反正現在就是後悔,非常後悔,當時咬咬牙上那個137m2的就好了。

當然,保利那個棄了也無所謂,我們拿房那年去那邊定做鋁合金,發現廣場全是全是青苔,聽說喜歡淹水。

一開始那個捂盤的兩棟樓,最後13年下半年開了,1.7w+,幸虧沒有等。那個小區出門各種困難,還是超級mini小區,買了鐵定後悔。


時代的一套房,落到個人頭上就是財富翻N倍。

我在南京買房,翻倍;同學在上海買房,翻三倍……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剛剛工作那會兒,覺得年輕人要獨立,不要家裡幫忙還貸。年輕人倔強的獨立,帶來的就是後悔:當初特么工作後強行買一套,哪怕跟家裡伸手吃飯,也不至於現在就一套房。

隔壁公司小夥子,就是典範。他畢業強上一套南京江北,漲價後賣掉去江寧換成兩套,漲價後賣掉一套變成周邊兩套……一番騷操作,13年時候已經有了6套房了。


對了,我這套房是我辛辛苦苦攢了6萬塊錢,加上父母支援的25萬,付的首付。前單位是國企,工資低,當時想起月供,半夜能驚醒一身汗。後來換了工作工資飛躍了一大步。

有時候,人就得努力攢錢加逼自己一把,當然了,六個錢包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後,借用單位里某神仙的一句話安慰下像我這種上車晚的同志:

年輕人總要吃點苦頭的。


為什麼說年輕人總要吃點苦頭的呢?

08畢業那年,腎結石,恰好國慶,回老家熟人醫生那邊治療,完事兒吃飯的時候聊了工作。

醫生:在南京工作啊,可以去江北買一套房先。

我:我工作了,不想花家裡錢。

那天,醫生臉上彷彿寫著一句話:年輕人總要吃點苦頭的。

真苦,因為那年南京江北貌似3000+


也是好幾年前趕上限售搖號的時候運氣好中了一套,賺的不算多吧,但買房這個事兒真的要放亮眼睛,尤其是在南京買房。

不論你是投資還是剛需,首選價格與周邊二手房產生倒掛的項目,雖然這種房需要搖號,買到需要運氣,但如果被你買到,一定不會虧,即便是自住的剛需,也為未來換房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話說回來,一些遠郊項目尤其是區域內都靠中介帶客還賣不好的一定要慎重,打個比方,祿口板塊,這個地方雖然毗鄰祿口機場,口號喊的是空港新城,但是板塊啥利好也沒有,與市區有收費站隔絕,來回20塊一次。

板塊內的絞殺程度接近肉搏,完全被分銷綁架,家家樓盤都有優惠還沒客戶主動上門的。

中海在祿口有個叫雲麓公館的項目,位置在板塊裡面算差的,賣的價格卻是當地最高的,而且由於機場限高,當地項目都是洋房產品,房子也沒比別的樓盤優惠,說個不好聽,剛需要買還不如跟著分銷買當地別的項目,中介還能給咱買房人分個萬兒八千的返點。


02年2900入手的婚房,16年22000出手,這會兒看看都漲到30000+了,還是妥妥的鼓樓區墊底價格。


南京讀書畢業後留在南京,那時候考慮投資一套房子,在比較熱門的板塊,入手的江寧麒麟。當時對比了幾家開發商,中海、啟迪、中糧、中南等,然後綜合考慮了下最重要的品牌未來二手房的溢價能力,然後對比戶型產品設計還有社區的規劃,還有次重要的物業,最後選擇了中海的小區,當時買的中海國際社區,我都沒去看過房子,直到我把房子賣出去那天才第一次踏進我買的房子。也就差不多一年,轉手賺了150萬,然後我果斷把轉手賺的錢換到了鼓樓區的中海(#^.^#)這套就是我自己住了,更不能馬虎隨便選個開發商,我還是選擇中海。我的發小也跟著我買了2套國社,現在評價也一直都很好,升值了很多。

不是我吹,當時買的時候比周邊自吹自擂的啟迪啊中南啥的,價格了差不多2000元/㎡,但二手房我當時賣的時候中海就是比周邊貴1500-2000元/㎡,中介也是說就是品牌+物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手房售價,然後也確實看我房子的很多,二手房客戶就先看品牌。

反正,買房子我很看中品牌和物業的,有些東西可以追求便宜,但有些東西就是奢侈品,保值這玩意就跟奢侈品是一樣的,你買個MK包包是挺划算的,但它保值率太低了呀,我買香奈兒背著更好看還增值不香么?


挺羨慕你們的。南京的房子太貴了。我根本就買不起。只能在長江路上隨便找個地方搭了間茅草屋權當是遮風擋雨了。沒事兒就到德基麗思卡爾頓酒店去蹭房子住。過一天算一天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