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說,性格是絕對無法改正的,那這個在我看來,好像人的性格會根據個人經歷會有變化的呀。我不太明白這個性格是不是就是我們常言道的性格,還是說哲學中的性格是另外一種解釋?求助 附上具體段落,這個給疏忽了,抱歉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中的性格當然不是指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向外向,如果這樣去定義叔本華所說的性格,自然無法理解「性格是無法改正的」這句話。

『一個人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中,首先是由他對世界的理解決定的,世界由於不同的頭腦和精神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不要因為意思淺顯而忽略了這句話,這句話足以看出叔本華對性格的理解與概括。

他所說的性格,是指能夠驅使人在這個世界上感知快樂與幸福的能力,這是天生的,抑鬱的人和樂觀的人,這兩種人本質的區別在於人生觀的不同,能夠刺激他們產生「快樂與幸福」的事物不同,而這起到刺激作用的東西叫性格,所以,叔本華說天才多抑鬱。

《人生的智慧》的前幾頁重點強調了精神世界,但是叔本華卻沒有提到如何成為一個精神世界富足的人,因為「性格是無法改正的」,一個人對世界的理解,直接決定了能夠讓他or她感知「快樂與幸福」的東西是什麼。

而叔本華認為金錢,名利這些是虛無的,尤其指出他人的看法是最不值錢的,但是生而為人,幾乎都在追逐這些東西。他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反覆強調世界的悲,人生的悲,快樂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暫,很多所謂的幸福也是轉瞬即逝,到頭來還不是黃粱一夢,一醒皆烏有。

怎樣處理這些悲?起到最關鍵作用的就是性格。如何改變性格,無解。但是這卻在警醒世人,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或許,大悲反而是一種樂。


比如這樣理解:我抬頭向青天,搜尋遠去的從前,白雲悠悠盡情地游,什麼都沒改變,,,

再比如這樣理解:桑田滄海有變更,世間萬事浮雲輕。,,,

叔本華是極力想說明,對面的世界不是由對面決定,而是由主體的我的性格決定,你觀察體味世界以及觀察體味引起的情緒反映,實質是性格本身賦予的,與世界無關。性格的不變,是針對對面紛紜的世界來說的。所謂世界只不過是你的感覺,所謂幸福也只不過是你的感覺,從這點上說,性格是不變的。


天性在我看來出生時是一樣的。實實在在你的這個肉體、遺傳基因 、還有與你產生聯繫的外界環境的這些客觀事物,會逐漸給你局限性。你的局限性就是所謂的「性格」吧。

人不可能沒有局限性,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有具體的性格而且都不盡相同。但性格在我看來絕對不是靜止的,它應該是發展的狀態。大概就是「從出生時的圓滿——客觀環境給到的局限——再到尋找並無線接近圓滿(無法到達)」的這麼一個過程。

本性難移是肯定的,叔本華雖然說性格不變我不太認可,但依照自己的性格特點去發展這個觀點我是贊同的。人生有限性格是作為一個人的特質,不需要刻意改變,隨著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就是客觀規律)。你的性格會越來越溫和越來越趨同(趨同不代表相同,每個人仍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是客觀環境塑造的不可逆)。


叔所謂性格不可改變的性格是指原始性格,但是他也在著作中說到人也有「獲得性格」,我們不可避免的也會因為接觸到一些事物經驗來發展我們的「獲得性格」,但是「原始性格」是不可能改變的,它就好比是大河的主流主宰著每個人的命運,而「獲得性格」只是經流的分支小流罷了。可以看其著作《論道德與自由》


首先,他說的性格,我的理解是一種趨勢,或者特性。比如說磁鐵A的兩極,當磁鐵B的一個極端靠近A的不同極端,A會有不同的反應,互相吸引或者排斥。A的反應,不僅和B有關,也取決於A本身的特性,而叔本華想說的性格,就類似這個特性。再比如,水的特性,遇冷結冰,遇熱沸騰,遇低勢而下流,遇容器而成形。水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遇到不同外界環境時出現不同的反應,而遇到相同的環境,必然會出現相同的結果,就像兩次給水加熱不會出現一次沸騰一次加熱的現象。我認為叔本華在這裡是想強調,一個人的性格就像這個人的特性,遇到相同/類似的環境,他依然會有相同/類似的反應。

其次,雖然我挺喜歡叔本華,但是關於這個觀點我並不完全認同。認同的部分,是相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情況可能就是這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和「狗改不了吃屎」這兩句俗語就是對大部分人性格難以出現大幅度變化的總結。然而,也存在許多人,比如對自己和世界的認識幡然醒悟,明白了原來自己是那樣的人,原來這世界是這樣的;或者遇見重大人生事件,或者神經性疾病等等,有太多的因素會導致一個人的性格會發生本質的變化,但是,相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畢竟這是少數。

所以我只能認同叔本華這個觀點的一部分。


通常意義的性格,一個人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這個人的思維方式(個性),這個性格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價值觀隨著個人經歷而改變


看如何定義性格。從三個層面來說一下我對性格都理解。

1,根本的性格:即世界、眾生、萬物之本源,即遵循「三世因果,緣起性空」的法則,這個是無法更改的。

2,成長的性格:即過去和現在經歷的疊加,也叫因緣和合。過去和現在都成為了過去,所以無法更改。

3,當下的性格:普通人是隨業展現,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當一個人明心見性以後,沒有執著,沒有妄想,能夠隨心所欲的表現出來的性格,可以根據因緣對境做些「更改(調整)」,這是聖人行為,或者說是神佛行為。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因此,嚴格來講,性格是無法更改的。超凡入聖以後,可以對性格的表現做些調整而己。普通人是掙脫不了性格束縛的。


在年歲、社會關係,甚至是知識和觀點的可變外衣之下,隱藏著的是那同一個真實的人,全然不變,始終如一,就猶如藏身在甲殼裡面的鱉。——叔本華

可見,叔本華偏向於宿命論,性格如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