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說啊

有什麼不能直說的,直男也是媽生的,也會知道有生理期這麼一個現象,說真的,如果真的不知道那麼就是青春期的同伴們沒教育好,我腳著是不大可能的


可以直接說吧。反正不是外人。


來了例假,不僅是無法跟男朋友說,在很多社會現象和觀念裏,還包括,去超市購買衛生巾,不敢明目張膽拿走,要用一個黑色塑膠袋包起來,或者藏到購物袋的最裡面,還包括,當我們來了例假時,我們不會直接說「來了例假」,而會用一個隱晦、委婉的詞兒來代替,例如,來了那個、這兩天不舒服、這兩天肚子痛、來了大姨媽,或者,這兩天好朋友來看我了……等等。這裡有一個詞兒,需要了解一下,叫「月經羞恥」。

明明是一個女性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卻一直被污名化。畢竟,在很多文化裏,月經是一件羞恥、骯髒的事情。這種現象,也不僅僅發生在中國。

《紐約郵報》刊登了THINX委託全美1500名女性和500名男性進行的一項研究的發現。該民意調查發現58%的女性僅僅因為自己正處於月經期而感到尷尬。42%的女性經歷過「假裝自己沒來月經」,有五分之一的女性由於男性朋友的評論而對自己的月經有羞恥感。

在英國,第一次來月經時有26%的女孩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月經,48%的女孩因為月經而感到尷尬,女性中有44%在商店購買衛生棉條或護墊時感到尷尬,其中15%的女性只在線上購買衛生巾,以免在線下購買時候太尷尬。

在孟加拉,女孩們甚至不敢在商店裡買衛生巾。

綜上所述,這種羞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女生自己對來例假本身感到羞恥,二是女生對男生知道自己來例假的態度感到羞恥。

通常情況下,男人認為,談論月經、看到衛生巾、甚至關注月經這件事都會損壞自己的男子氣概。男性對待月經的迴避態度,莫名其妙的躲閃眼神和戲謔言語,也進一步加深了一些女性對月經的負面認識。

由此可見,月經不僅是個複雜的生理現象,還在文化層面引發了一系列歧視:

比如,校園中、職場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對月經偏頗的看法。一個調查顯示,接受研究的一半以上的男性(51%)認為女性不宜公開提及她們在工作場所的月經週期。還有人顧忌女人來月經就一定會耽誤工作,在職場上體力就跟不上了。

再比如,痛經時很多姑娘會體力虛弱,經期前後會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冷汗淋漓等癥狀。這些就可以成為被歧視的理由。男性們似乎也不願意聽女性談起這種痛苦,特別是在公開場景下。

整個社會都在理想化期待,女性無論在不在經期,都能成為鐵血女戰士。

談點好消息。好消息是,時代終究是變了。如今不管是各個公號,各種新聞上都可以看到,談論衛生巾也不再那麼「羞恥」了。

男生也開始給女朋友買衛生巾了。研究顯示65%的女性可以要求伴侶為她們購買衛生巾或衛生棉條。將近四分之三的男人會執行任務,當然也有17%的人表示「不」。越來越多的人也敢在公開場合談論月經這件事了。

例如,2019年第 91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月事革命》講述了一羣印度德里的婦女,為獲得平價衛生巾而抗爭的故事。

再例如,傅園慧,在2016年奧運會上,某次比賽現場狀態不佳,被記者問到是不是肚子疼,傅園慧直接說自己來了月經。這件事,不僅讓很多人知道原來經期用衛生棉條是可以游泳的,更因為傅園慧在公眾面前大膽說出「月經」這件事,在國際媒體上都帶來了震動。

再再例如,2019年臺灣電視劇《想見你》中,出現了一個平等態度、可以跟喜歡的女生公開談論例假的男生。

現在講回我自己。我現在去上健身私教課,會跟我的教練談,這兩天我來例假,可以不可以安排一些只用動上身的器械運動。老師也會問我,這是第幾天,量多不多這樣的問題,幫助他為我設計課程內容。我也會跟我的先生說,這兩天我來例假,不想動。當我先生用半嫌棄半玩笑的口氣,說我的衛生巾是「尿片子」的時候,我也會很他開玩笑,說,我聽你媽說,你小時候穿尿片子穿到3歲哦!~看到這個,喚醒你很多童年回憶對不對?!

紀錄片《月事革命》中,阿魯納恰達姆說:「神創造的世界上最堅強的生物,不是獅子,大象和老虎,是女性。」對每個女孩來說,月經都是必須經歷的成長,是走向成熟的標誌,是女性生育能力的象徵。

所以,姑娘,一定記得,月經一點都不丟人。不要活在別人投射給你的羞恥裏。如果你先不覺得,來例假是尷尬的、丟人的、不好去講白的,別人投給你什麼態度,好態度也好、壞態度也罷,對你也就不再那麼重要了。懂得愛惜自己、好好照顧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那你可就直接說來大姨媽了肚肚疼,要不然他死活也不理解你,再找點別的藉口,他會覺得你騙他。


直男,為啥不能直說


直說,不然你可能會體驗到超級疼還要表情管理的痛苦。好好窩著不香麼?


就說來姨媽了 ,肚子疼,不能出去玩,等姨媽過後在去玩 。

不然

還能怎麼樣說?


老子大姨媽來了,自己滾出去玩(隨手掏出十塊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