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運動不愛運動,只愛走路。請求小仙女們帶圖來答,看到瘦下來的美好,給我一點信心。


不需要。但可以這麼選擇。攝入大量蛋白質能提高一點基礎代謝率,但是只是一點點,不到100kcal的基礎代謝率提高並沒什麼用,同樣,增加一公斤肌肉每天才增加70多kcal的熱量,作用也不大。減脂期最重要的是製造熱量赤字,吃的熱量比消耗的少。但是仍然推薦高蛋白,因為高蛋白更有飽腹感,消化時間更長,就是同樣熱量攝入下,讓你餓得不那麼厲害。同時消化蛋白質的時候消耗的熱量大概是吃進去的20%,精製碳水只是5%。吃同樣熱量的食物,高蛋白更抗餓,消化時的消耗更多。但是並不是必須的。總而言之,有條件可以這麼吃,但是沒必要特別嚴格。


不需要太高,合適就行!

如果不想運動,那就主要靠控制飲食來降低我們的攝入能量。

如何控制能量呢?我們就需要減少攝入能量,我們攝入物質中功能物質就三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其實減少攝入能量就是減少這三部分,但是我們也要合理的減,不能全減掉了,畢竟人體還需要能量的供給。

所以,根據這三大物質的各自特性,會優先減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然後維持一個較少的攝入量,然後蛋白質因為組成了人體的基本物質,所以儘可能不要減少,只是控制在合理的範圍類就可以了。

一般選擇中午或者晚上吃瘦肉補充蛋白質,至於攝入多少,要看你的體重大小了。


減肥肯定需要充足蛋白飲食的。因為好處很多呀

1、飽腹感強,抑制食慾,並且更難消化,消化過程中的能量損耗(食物熱效應)更多

例如,Clifton等人2014年在《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期刊發表了一個大型META,包含32項研究和3492名實驗對象。Clifton等人發現,蛋白質的增加,與食慾下降和身體脂肪減少三倍有關(0.9KG VS 0.3kg)

2、蛋白質可能增加瘦素敏感性

David等人2005年發表於《Am JClin Nutr》期刊上的研究發現:

在碳水攝入不變的情況下,飲食蛋白質從佔總熱量的15%增加到30%,導致熱量攝入減少、身體脂肪持續減少。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蛋白質攝入與中樞神經系統瘦素敏感性提高有關,因此導致了並導致顯著的減肥。

3、蛋白質充足有助於保持骨骼肌的含量。

(1)骨骼肌能儲存糖原減少胰腺壓力

(2)骨骼肌內的脂肪儲存能夠有助於減少脂肪在身體其他部位的儲存(在內臟附近儲存就糟糕了)

(3)同時,骨骼肌在安靜狀態下,也有一定的能量消耗作用,有助於減肥;

(4)骨骼肌越多,越強,你就能進行高強度舉鐵,有助於消耗更多的熱量,維持略高一些的新陳代謝水平

4、蛋白質充足有助於保護心臟。

在美國,70年代,有一些極低熱量、極低蛋白質飲食減肥者意外死亡。

死亡原因是蛋白質被大量分解,包括心肌被分解,造成心律不齊。

5、蛋白質是人的生命運行所必須的,在整個代謝環境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蛋白質一定要吃,一定要吃夠。

至於多高算高,這個仁者見仁。

通常來說,減肥期間保持每KG體重1-2g蛋白質/日,算是還可以的。

1g/日是什麼概念呢。一斤瘦肉500克,大約含有不到100g蛋白質。

如果你的體重60KG,那你每日需要60g-120g蛋白質,瘦肉類攝入就是6兩-1斤2兩之間。

加上你無法完全吸收,所以實際攝入量可能還要大於這個值才行。


不運動只能少吃點 每天走一個小時應該也可以減下來。

至於高蛋白飲食,比較適合運動減脂增肌人士,不運動只高蛋白飲食是增加不了肌肉 的。要想瘦下來,每天的攝入量低於消耗量就行了。


需要的,看你的身高體重和運動量確定蛋白質的量


為什麼很多人健身很多年身材變化不大(外面跑步的就不說了,體型不好看還傷膝蓋)?

第一,訓練方法不對;第二,營養沒跟上。

更多健身知識關注健身達人交流圈↓↓↓

健身達人交流圈 - 知乎?

www.zhihu.com圖標

無論增肌還是減脂,最終目的都是改善體脂比,提高肌肉量,降低脂肪量,它們倆是蹺蹺板,脂肪多容易胖,肌肉量多就容易瘦。

長期做有氧減脂的人,脂肪量是變少了,肌肉量也跟著流失,最終基礎代謝率還是沒提升上來,所以一停下來馬上反彈。

正確的操作方式是減脂的同時還需要增肌來提升代謝率,從而避免反彈。

然而骨骼肌又是蛋白質合成的,除了每天額外攝入相應蛋白質以外,還需要適量補充氨基酸、鋅、鎂等微量元素幫助機能恢復,這就是運動補劑存在的意義。


低油飲食法都有利於減肥


不需要哦,你只要喝喝奶茶,日常飲食沒事兒走走路體脂率就會自然而然的降下來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