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中生,上下學的路上經常會遇到乞丐,有賣唱的,也有純乞討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平時走過或被攔住就經常不知道該怎麼辦。第一二次看到的基本都會給一點,不超過五塊,然後如果經常來的乞丐就不會再給了。大家認為我的做法有問題嗎?到底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有些人做流浪者?(這裡著重講先天的選擇那類)

(書裡面提到,同樣這也是我自己認為的)靈魂的胃口是很大的,他想體驗豐富很多。就像網路小說裡面一樣(我想應該比網路小說更刺激),過山車的起伏是不是很精彩很刺激。

所以我們看到一個流浪者,一個家境不富裕,甚至是無兒無女,還生著病,看起來好像孤苦一生的農者/城市裡社會屬性的「底層」。不要去帶著「可憐心」去看對方。這只是大家選擇的角色不一樣而已。

而且如果你這麼想,你還可憐人家,怕是人家還可憐你呢,人家一瓢食,一旦飲,隨風奔跑是方向...不知道比你快樂多少倍呢。

不因為角色的不同而可憐他人(事實上,我們本來就不用去可憐任何人,不只是上面列舉的「角色」這種),也就是覺察到每個人可以為自己做出完全的選擇,和去尊重他人。這也是給予自己想做出的選擇,充分的尊重與自由。

不只是不可憐,同時是懷著尊重,尊敬與敬意。因為這些都是非常勇敢的人,他才會在這麼一個時代,敢於選擇這麼一個角色去體驗這些東西,人間的冷暖,春去秋來的樹葉與風霜,這些都是切切實實的,厚重埋在心裡的財富。

同時我們這個世界,到以後一定是:你不管選擇什麼樣的身份,大家互相看待都是一樣的,沒有這種分別之心,所有人都能做到跟隨心中所想,去體驗自己想過的生活。

蕭峰,濟公,洪七公在上,受鄙人一拜。


有問題,攔你的就不用給了。

道德從來是用來要求自己而不是別人,

我們給是因為我們的憐憫之心和對不幸命運的同情,而非我們必須這麼做。

他能這麼做只能說明這個人的道德水準不值得憐憫。

那麼憑什麼要給?


行乞是人家生活方式的選擇,也是對自己尊嚴和健康的負責,因該尊重..

對我來說,為官,為乞和為妓沒有任何區別,活著的時候他們吃下去的都是能吃的,死了之後把他們燒出來的灰都是一樣的。


直接把自己的回答覆制粘貼。

你可以建議乞丐學習哲學。

乞丐的世界

贈與和受贈是人世間最普遍的事情。

無論窮人還是富人都把自己或多或少的財產贈與子女。從這個意義上看,人人都是乞丐。兩者之間的區別僅僅只是贈與人的差別。乞丐接受的財產是陌生人,而絕大多數人接受的贈與人是自己的親人。

如果接受贈與就是社會的寄生蟲,那麼所有人都接受他人的贈與。難道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寄生蟲?

受贈財產的權利作為法律認可的一項基本權利,應該得到平等的對待和保護。從這個意義上,繼承權應該給予保護。但是,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必須一視同仁。乞丐和資本家的權利是平等的。乞丐的受贈權必須享受和繼承權同等的保護。

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是不可能接受我的觀點的。我寄希望於邪惡的資本主義。

如果乞丐學過哲學,乞丐會發現人權公約裡面沒有乞丐什麼事。乞丐沒有享受到所謂的人權。

然後,乞丐可以通過哲學使乞丐成為合法職業。為了自己去乞討,乞丐就永遠也不可能是合法職業。而為了陷入絕境的陌生人去乞討,就可以成為合法職業。乞丐可以申請註冊一個慈善、公益機構,從而開始募捐工作。當然,乞丐還可以註冊一個體驗式的旅遊公司,歡迎所有勞動人民體驗一下乞丐。

當乞丐是個合法職業,乞丐可以建個最簡單的天堂。當乞丐完成了自我救贖,乞丐同時也就拯救了人類。

乞丐是所有真理的試金石。乞丐自身就是真理。

歡迎乞丐實踐我的新型的慈善公益模式:慈善公益擔保,即不是募捐善款,而是募捐擔保款。捐贈人不是直接的捐贈金錢,而是提供力所能及的擔保。一旦捐贈人和慈善公益機構違反了慈善公益的目的,為慈善公益機構和求助人提供擔保的擔保人就履行擔保的義務,賠償捐贈人的一部分損失。

編輯於

上小學時一個老太太在校門口要錢,步履蹣跚很是可憐。小孩子嘛,好奇心強,一日放學後跟隨這老太太,只見拐了個彎,立馬跟換了個人似的,腰也不彎了,拐杖也不用了,腿腳也靈活了,健步如飛!


有些是職業乞丐,繞過去就行了。斷腿斷手的有可能是丐頭從小打斷的,不用給錢助長風氣。可以報警,但不要當面詢問(乞丐旁邊一定有人在監視)。

賣唱的可以給一點,人家是出售精神價值。

我們國家還沒有到經濟大規模崩盤、個人階層跌落的程度,路上的乞丐大都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只有到了失業率極高的程度,才可以談憐憫。


這得按人來說,手腳健全的職業性乞丐,還是不要去理他,並且還有勞動能力,人懶,像丐幫什麼的,這屬於流氓一類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真的可憐還是會施捨一些,但如果有起步價的話,那還是算了吧


1.公民熱心幫助,弘揚扶貧濟弱的傳統美德,更重要的是辨清對方是否真正需要你的幫助。真正有效的扶貧濟弱要有正確的對象和正確的方法。可以通過撥打熱線解決困難。

2.我們的目標並不是消除這種社會現象,而是讓它發生時有對應的方法解決,需求者得到救助,同時從反面看也可以使需求者贏得信任、收穫溫暖。

3.政府在扶貧方面應當發揮基礎性作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並對虛假乞討群體採取一定管理和防治措施。

這樣更有助於上述第二條的實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