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對於高速無線網路的民用應用場景正越來越多,然而受無線傳輸的速率限制,一些應用場景得不到更好的體驗,例如:

1. 家庭無線網路內部從NAS播放1080p以上的高清視頻或拷貝文件,速率非常不理想,僅為千兆有線網路的約10%2. 所有VR頭戴設備至今都必須使用有線傳輸畫面和數據

(第一個場景中的速率並沒有嚴格地測試過,基本符合事實)

我想知道的是:1. 當前無線傳輸技術的理論速率上限是多少?2. 人類實際研製出來的最強無線傳輸硬體速率上限是多少?

3. 民用級別無線傳輸硬體的速率上限是多少?

4. 如果有更好的硬體,是什麼限制了其進入民用市場和普及?為何無法突破瓶頸?


理論上來說,只要帶寬夠大,你可以獲得很高的通信速率,而且隨著載波頻率的升高,數據容量也是越來越大的,比如光通信技術。然而最主要的問題不是我們做不了高帶寬,做不出高頻率。問題在於:

1、在電磁波譜上,適合民用通信的頻率就很少,長波吧,容量可憐,短波吧,發射功率和接收機都受限,除非你的設備上集成個極品接收機(然而買不起),所以民用通信出於性價比就那點頻譜。

2、這些頻譜也不是一整塊的,要分到各種通信設備上,室內無線電能用的頻率也是受到嚴格限制的。3、而對移動通信來說,一個頻譜也不是你一個人用的,是很多人用的,要是能獨佔頻率也不會費勁去搞什麼時分多址,頻分多址了。現在的速率限制還是在於通信頻段窄,民用設備頻率也做不上去,所以大家在調製方式上和帶寬分配上下了很大功夫。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無線通信的發展趨勢是向著越來越高的頻率去的,光通信也是也個很有前景的方向,到那個時候速率應當會有很大的提升。


沒什麼瓶頸。

目前商用化的5GHz wifi技術(802.11ac) ,速率500m~1G每秒,夠各種高清了。未來VR上來,就算需要的帶寬再往上一個數量級, 還有可見光通信,50G 每秒,也夠了。目前技術來說,在短距離無障礙環境,無線比有線帶寬要大的多。


家庭無線網路的場景,不說頻譜、幹擾這些雲山霧罩的詞,先看看你為這個花了多少。如果wifi路由器和網卡都支持802.11ac,在大多數場景下,速率絕對不止「千兆有線網路的約10%」。現在百元以上的wifi路由器好多都可以支持802.11ac,但網卡側並不樂觀,筆記本電腦的規格表裡,一般不會提wifi的規格,那就哪種便宜配哪種,一般都只支持802.1b/g/n,給臺式機的wifi網卡,如果你挑便宜的來,多半也是這種。其實往往只差了幾十塊錢,但因為這點錢,體驗到的速度只有主流技術的幾分之一。如果開1.6NA的買菜車不爽了,先隨便體驗下幾倍價格的普通小車就好,不必上來直接問陸地最快的車是什麼,甚至問最快的民用飛機是什麼。

WiDi支持1080P解析度已經很久了,VR頭戴設備用無線連顯示是可以做到的,但有個問題,VR頭盔需要供電。在容量可以長時間供頭盔使用,並且重量不會讓腦袋和脖子不適的電池出來之前,給頭盔減少一根線沒有意義。


瓶頸當然是通信資源有限,硬性資源是空域,時域,頻域資源,軟性資源是碼域資源。
謝邀。主要是成本。
說某運營商(雖然他最近才成為運營商),為瞭解決網路改造中最後50米入戶的問題,曾經想過建立樓道WIFI的形式進行覆蓋,但是就我所知 最後成本、信號質量、傳輸碼率兩個主要方面的影響,最後放棄了
802.11ad的速率輕鬆到吉比特呀,太赫茲的速率也很快呀。理論上帶寬足夠,速率就沒問題,問題是要考慮實際的分配頻譜、應用場景、成本等因素。
哈哈哈哈,都別爭了,瓶頸是成本,絕對的。有足夠的成本,1秒1G都很輕鬆。
瓶頸的話,就是香濃定理。實際的話,目前的協議還有很多可優化的地方。單論802.11 abgn wlan,採用CSMA/CA 來避免衝突,帶寬是共享的,衝突域也是共享的。一個無線路由器100M帶寬,5個設備共用,每人就只剩20M了。 同樣的有線路由器,每人獨佔100M衝突域。雖然出口網路帶寬是固定的,但通過無線的網路,延時和帶寬表現都不如有線。

香儂定理

無線頻譜已經很緊張了,每個協議也就分到那麼一些,帶寬不大自然限制速率。另外發射功率也是有限的,超出是違法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