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漢族肇造者,中國人都知道漢族之所以稱之為「漢」,正是因為漢朝。劉邦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第二人文始祖。


漢族哪來的?漢族以漢帝國國名命名。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都是漢土,漢帝國領土內的所有國民都是漢人,不僅僅是現代狹隘漢族。

包括西域都護府的烏孫、輪胎、疏勒;包括蒙古高原上的南匈奴;包括朝鮮半島的漢四郡扶餘人;包括交趾郡的越南人;以及現代關內的所有苗族、壯族、土家族等等,他們其實都是漢人。

我很反對現代民族分類,但也不得不接受現代民族分類,比如遼東的鮮卑人,按血緣是現代蒙古族、滿族、鄂倫春族、哲赫族等族的祖先,那外興安嶺鮮卑難道就不是他們的祖先?前面的成了漢族,後面的就尷尬了。

所以民族分類就湊合著用吧。

至於題主嘛,你問秦始皇是不是漢族倒是勉強算個問題。劉邦怎麼可能不是漢族?漢帝國就是他創立的。


劉邦是楚國人,但是是漢族人,是漢族皇帝。

【劉邦簡介】

劉邦(前256年 /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漢書》記載劉邦祖上來自魏國,是晉國大夫士會的後代。 劉邦這一代已成為平民,出身農家,豁達大度,不事生產。初仕秦朝,授沛縣泗水亭長,釋放刑徒,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義之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佔沛縣,自稱沛公, 投奔名將項梁,任碭郡長,受封為武安侯,統領碭郡兵馬 。率軍進駐灞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 廢除秦朝苛法,約法三章。 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 能夠知人善任,注意虛心納諫,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積極整合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擊殺西楚霸王項羽,贏得楚漢之爭,統一天下。即位於定陶汜水之陽 ,後來定都長安,建立西漢。陸續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建章立制,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兵員歸家,豁免徭役,重農抑商,恢復社會經濟,穩定統治秩序。安撫人民生活,奠定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 對外和親匈奴,開放邊境關市,積極緩和漢匈關係。

公元前195年,討伐英布叛亂時,傷重不起。制定「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長陵 。

【評價】

《史記》:「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周秦之間,可謂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朝以十月。車服黃屋左纛。葬長陵。」

《漢紀》:「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徵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曆數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夫帝王之作。必有神人之助。非德無以建業。非命無以定眾。或以文昭。或以武興。或以聖立。或以人崇。焚魚斬蛇。異功同符。豈非精靈之感哉。書曰。天工人其代之。易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其斯之謂乎。故觀秦項之所亡。察大漢之所興。得失之驗。可見於茲矣。太史公曰。夏政忠。政忠之弊野。故殷承之以敬。以敬之弊鬼。故周承之以文。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周而復始。周秦之間。可謂文弊。秦不改文酷刑。漢承秦弊。得天下矣。」

《漢書》:「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漢的本意是指漢江,漢江流域中間的城市被稱為漢中。滅秦戰爭後,劉季被封到了漢中,所以被稱為漢王。後來漢王劉季得了天下,於是中國被稱為漢朝,於是北方的匈奴鮮卑等草原民族稱呼我們為漢兒。

簡單說漢族這個稱呼的由來便是劉邦,沒有劉邦就沒有漢族這個族名,要是劉邦都不能稱為漢族皇帝,那真不知這個民族該怎麼自稱。

補充一下,劉邦的家鄉沛郡豐邑,春秋時期是宋國土地。在劉邦父輩的時候是魏國地方。後來歸入楚國成為楚魏交界之地。就劉邦自己而言,他年少時的偶像是魏國公子信陵君,追隨的大哥也是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後來秦一統後,劉邦做了秦朝的基層亭長,也算進了混了個編製進入了秦的體制內。從劉邦的文化背景來看,楚國對他最大的影響也就是他會唱楚國歌謠,應該魏秦文化對他的影響和塑造更大。


如果不想再來一遍胡圖族圖西族的事.我真的奉勸你們少來點這些路數.這種套路只能讓人平添厭惡.

漢族這人口基數,是爾等拆的掉分得開的?繼續挑事啊.棒棒的.急於做匈奴,成党項,歷史會給你這個機會的.繼續跳.跳的高高的.

不過提醒你一下,在生產力極大發展,工業化極大成就的現如今,武德充沛,重新偉大,在少數派那無異於癡心妄想.


這個問題問的,真擰巴。。。。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的話,當然覺得肯定是啊。但是細細想想,我覺得非常非常嚴格的來說不算。

漢民族的形成正是在漢朝時候,劉邦作為開國之君(當皇帝沒幾年就沒了),肯定是沒趕上。但是漢朝中後期的應該能算是漢族皇帝了,但是後代是漢族皇帝,老祖宗不算嗎?真擰巴。。。

所以,以非常非常嚴格的條件框定的話,不算。但凡條件鬆一鬆就算!


漢太祖高皇帝

把這六個字念一遍,謝謝


??????

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他跟始皇帝歲數相當,他小時候楚國人,創業的時候是秦朝人,功成的時候是漢朝人。

初起義的時候是沛公,項羽封羣雄,被封為漢王。以封號定國號為漢。

說實話漢族應該是大一統治下的順民,服從朝廷法令徭役稅收。他們統一特徵:受朝廷管理,推行全國標準化,認可是自己帝國臣民。所以說漢族只是個符號而已,你匈奴人只要願意接受中央政府管轄,全盤按照朝廷生活方式是可以被歸類為漢人。

以前哪有民族之分,是根據政權劃分的。接受政權管轄,你自動默認成為。


孔子說名不正,言不順。討論就要先明確名詞概念,不然越說越亂。這裡說幾概念,中國(古代)、華夏、漢族、中華民族。古人認為我們居住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央,所以這片地區叫中國,天下中央之國,這是一個形容詞,不是名詞,後來這個詞有了名詞含義就是國之中央也即是首都的意思,史書上的中國大多數都特指當時的首都,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的稱謂第一次出現是在滿清簽訂的賣國條約上,一是為了維護滿清顏面,二是準備賴賬,大清非中國。因此涉及中國作為國家討論到1840年就是上限了。再說華夏,華夏是一種文化,是這個世界中央之地的先進文化,不分血統民族,類似美國的普世主義。然後就是漢族了,漢族的血緣存在時間很長,但是形成民族意識是在漢朝。作為民族而言誕生於漢朝。大一統穩定政權漢朝的出現提供了土壤,漢匈之戰帶來的巨大民族矛盾,直接激發了民族自覺,漢族作為一個民族開始走向歷史舞臺。另外五胡亂華的動亂到後來元朝期間的民族成分問題,我們現在一般不提 燕王掃北,才會有問題。實際上燕王掃北北方人口幾乎被殺絕,現在北方人口絕大多數都是從山西和南方遷移過來的,和歷史上的北方漢族沒多大關係。再就是中華民族,中共建國後創造的概念,很多地方模糊不清,一團漿糊,本質是很清楚的,但是不能說,說了就會被封。明白概念你就知道劉邦是不是漢族皇帝了。


漢以後跟劉邦拉關係的很多,跟秦始皇拉關係的......

漢始皇這個稱呼還是有點道理的!


劉邦那年月都沒有漢族,何談漢族人?漢族人這三個字一起出現得民國了。漢人這兩個字一起出現也要到金元,搞笑的是漢人指的是北方人,包括女真,契丹,奚人和現在所謂的北方漢族人。而南方漢族人彼時還被稱為南人呢。

漢子這兩個字,倒是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指代過現在所謂漢族這個概念,當然,彼時比較正規化的稱呼,例如羯趙,就是國人和晉人。同樣搞笑的是,這些少數民族出身的國人,到了隋唐以及後世,也是被視為漢族的。

按照這種論調,漢族打有就民國了,就從來沒有存在過漢族皇帝,漢人皇帝都只有各種老劉家


如果劉邦建立的國號是帥,那我們這個民族就叫帥族,然後你就會問劉邦算不算帥族皇帝。搞清楚漢族的起源再來問這個問題,本末倒置。


謝腰!

你先要清楚「漢族」名詞的由來、演進!

劉邦是楚人,楚地有漢江,秦末起事後被封漢王!

這是漢朝一代的起源,有漢一代,注入了族羣形成的基本內核: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犯我強漢,雖遠必誅!

單騎滅國!

勒石燕然!

………


秦始皇也是漢族皇帝啊

壯志難酬的悲劇人生 劉琨?

mp.weixin.qq.com

國士無雙於少保——于謙?

mp.weixin.qq.com圖標宗法制的破壞者和維護者 趙毋恤?

mp.weixin.qq.com

囂張跋扈的「冠軍侯」 竇憲?

mp.weixin.qq.com

鬥富第一人的奢靡人生?

mp.weixin.qq.com圖標


劉邦作為漢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被質疑不是漢族皇帝,我笑了


不算。

劉邦的民族應該是華夏族,而不是漢族。

漢族的出現,應該是與匈奴人對立、與五胡對立、與女真蒙古滿洲對立,才能說漢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