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挺多吧,黃疸分兩種,一種是病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生理性黃疸。一般是生理性黃疸,數值不高一般每天曬曬太陽就可以,可以自行消退。可是病理性黃疸就比較嚴重,要照藍光。我女兒出生時是病理性黃疸,數值還比較高,當時是進保溫箱照藍光,照了3天,出院時用了好像4000還是6000多吧不太記得,因為當時加上孩子媽生產費用一共是8000多的。這個最好聽醫生建議,為了寶寶好。


我之前聽過兒科醫生講的黃疸課,百分之八九十的寶寶都會有黃疸高的現象,這是由於子宮內缺氧的環境和寶寶肝腸代謝功能還沒發育完善的特點決定的。

首先我們要避免喫的不夠引起的黃疸的升高,多喫奶促進寶寶多排大便,把體內的膽紅素儘快代謝出去。

新生兒前幾天,胎便儘快排完並顏色轉變:大便由黑色轉為墨綠,再又墨綠轉為黃綠,再由黃綠轉為金黃。

多喫呢,不是說一次喫的多,剛出生的寶寶胃容量只有5~7毫升,一粒葡萄那麼大,所以千萬不要喂多了撐著寶寶。而是頻繁哺餵,不限時間、不限次數,寶寶想喫就給他喫,按需哺乳。

喫奶最好也是喫母乳,母乳是最適合寶寶消化吸收的。母乳也會在寶寶腸道形成保護膜。

不過,喫母乳不像奶瓶有刻度,不知道寶寶喫沒喫飽。可以來諮詢我,告訴我你家寶寶的具體餵養情況,我來幫你判斷。

上面說的是喫的不夠引起的黃疸升高。還有一種呢,是病理性的黃疸升高,黃疸快速上升,寶寶看起來很黃。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寶寶黃疸高,一定要遵醫囑定期監測,如果黃疸值已經達到了光療標準(照藍光)聽醫生的治療方案,對寶寶進行藍光治療。照藍光對黃疸是一種很有效、副作用也很小的治療方式。媽媽們最不願意的就是會母嬰分離,不過寶寶也會很快回來。寶寶不在家的時候,媽媽要維持泌乳,讓寶寶回來時有奶喫。

還有就是對於黃疸沒達到光療標準的,有時候醫生會開益生菌和茵梔黃之類的。

益生菌呢,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會對黃疸有效。

茵梔黃呢,是一種中成藥,原理是多拉促進多排,新生寶寶本來就拉的次數多,如果再多拉,可能小屁股都受不了。而且,對寶寶的腸胃也不好。

最好還是多喫母乳來促進大便多排出,代謝出多餘的膽紅素。


妹妹生完寶寶之後,由於黃疸問題,寶寶一個人去住院了,全家人一起擔心寶寶。因此我在學習育兒知識的時候,格外關注新生兒黃疸的問題。

新生兒黃疸有兩種類型:正常的(生理性黃疸)和不正常的(病理性黃疸)。

  • 正常的(生理性黃疸)

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三四天後皮膚開始變黃,這是正常的黃疸。

只要寶寶體內的「膽紅素處理系統」逐漸成熟起來,讓多餘的膽紅素逐漸變少,黃疸就自然消失了。這個過程通常需要一兩周,不會對寶寶產生傷害。

  • 不正常的(病理性黃疸)

不正常的黃疸通常出現得更早,在嬰兒出生24小時內就會出現。這是由於嬰兒體內太多的紅細胞被過快地破壞掉了。

不正常的黃疸通常是由於母親與嬰兒的血型不相容引起的,比如母親是O型血,而寶寶是A型或者B型。

如果寶寶出現了黃疸(大多數寶寶都會出現),你一定要請教醫生,確認是哪一類黃疸。


數值不要太高,都沒事的,我家因為早產,有黃疸,住過一週新生兒科,但是回來的時候,黃疸也沒有退下來,黃疸主要還是靠時間,還有陽光讓膽紅素降下來,注意就是不要隔著玻璃曬,現在夏天的話,要早上7.8點以前,下午4.5點以後得太陽,不然太曬了,容易曬傷,還有眼睛要用布遮擋一下,不然陽光對新生兒來說太刺眼


初生嬰兒黃疸病很嚴重,要及時到當地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並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診治,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藍光照射治療,在此期間,盡量避免哺乳餵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