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半了,會說爸爸媽媽姥姥姥爺。姨弟弟妹妹哥哥姐姐這種就是你讓她說她才會說的,不會主動去叫。而且吐字不是特別清楚。

去遊樂園不太喜歡和小朋友玩,自己玩自己的,偶爾會旁觀別的小朋友,我覺得她模仿能力還行,我們偶爾的一個動作她就跟著學。自己吃飯自己小便都可以。

寶寶見了不認識的陌生人,如果我說叫爺爺她就會低頭,眼神躲避,和害羞了似的。

平時自己也會嘀哩咕嚕說一串我們聽不懂的話,我們給的指示她都能聽懂,教她說的詞,她當下學了,下次還是不說。能認很多東西,會學很多小動物叫,但是不叫名稱。比如她出去玩,我問她你想幹什麼?她就跑了門那裡拍門

我也不知道她這樣算不算語言發育遲緩,不知道她這個說話上我要不要干預呀。。


我有點好奇,這個能怎麼干預?

首先我想說的是:一歲半不會說話很正常。一歲半看見陌生人不喊也很正常。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幾年前我第一次去到義大利,學了第一個義大利語就是ciao(義大利語:你好,再見),但是這個詞聽過很多遍了也不好意思開口說。第一是擔心自己發音不準,第二是掌握不好說這個詞的時機。但當過了2天以後,就能很好的運用好這個詞了,跟人打招呼也能很自然的說出口。大人都亦如此,更何況這麼小的孩子呢?等到他把這些辭彙運用自如,自然而然的,不會這樣的膽怯。

我以為讓孩子開口說話,打招呼,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的信心。花式鼓勵孩子。絕對不要說:你別害羞啊,你勇敢一點啊,你怎麼這麼膽小啊。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害羞、不勇敢、膽小。

言傳身教其實更重要,你希望孩子開朗樂觀,自己就要保持開朗,把樂觀積極的態度傳遞給孩子。你希望孩子熱情,就首先要做個熱情的人,看到親戚鄰居熱情的聊天打招呼。你希望孩子愛讀書,就首先讓孩子看到你常常在看書。你希望孩子勇敢,就要讓孩子看到你勇敢面對,敢於承擔的樣子。這樣好嗎?

我覺得你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能自己吃飯自己小便,一歲半的孩子,這些方面已經很棒了。請多給孩子耐心。


這個很正常吧,我們樓上的人家大寶已經2歲多了才開始慢慢說話的。她媽說是有遺傳的。但是朋友說引導寶寶說話其實是可以讓寶寶早點說話的,可以去啟蒙班學說話,每天和他玩一小時左右,引導小寶發音什麼的,一邊玩一邊學。另外,一定要多溝通,每天有事沒事的就和寶寶說話聊天,營造一個語言氛圍。


不用!孩子會說話,只是暫時不喜歡說而已。

而且像這位媽媽你也說了,她聽得懂指令,理解得了意思,只是目前處在一個不太願意跟家人以外的人打交道的階段,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你可以引導她去叫人,發現她在關注其他小孩時,可以說:寶寶你要他們一起玩嗎?「如果孩子不想去,千萬不要強求,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兒科專家建議如果孩子兩三歲還不會說話,才需要去諮詢醫生檢查是否有發育遲緩的問題。你的孩子一歲半,會叫人,能聽得懂大人的話,跟語言發育遲緩是沒有半點關係的。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夠膽子更大一點,說話說得更多一點。

每天擠出五分鐘時間抱著孩子讀繪本給她聽,選擇故事內容簡單,單詞重複度較高的繪本,讀給孩子聽,然後問她問題,比如」寶寶,你看這朵花是什麼顏色的呀?「 」這個小兔子真可愛對不對「。不強求孩子一定要回答,但你一定要問,自問自答也行。

培養孩子語言能力,首先應該是讓孩子在家長面前多表達,強迫她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會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對以後的發展會不利哦。

http://weixin.qq.com/r/7ygOFnLEfi8BrTZ19339 (二維碼自動識別)


1歲3個月的兒童一般只能說3~5個詞。有的心理學家認為,1~1歲半是理解語言迅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能懂的話大量增加,但說出的語詞還很少,甚至出現一個短暫的相對沉默期(你的孩子正是這種情況)。

這時,兒童反而要用手勢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意願,不開口說話,甚至把原來一個人的時候發出來的自言自語也停止了,到1歲半左右兒童似乎又突然開口,說話的積極性很高,語詞大量增加,對句子的掌握能力也迅速提高。你可以再觀察孩子一段時間,不必太著急。

怎麼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

1、豐富生活內容。生活在單調環境中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不利,要讓孩子多接觸生活,多接觸社會,見得多、聽得多才有素材來說。

2、 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兒童學說話是從聽說話開始的,所以要隨時提供聽說話的環境。

3、當孩子發出語音、模仿成人說話時,一定要熱情地鼓勵與表揚,否則會使他的學語熱情減退。當然,有時兒童模仿得不像,成人也不要批評,應該多重複正確的語詞,幫助他改正。

建議寶爸寶媽們多關注著自己的寶寶一點,寶爸寶媽們可以多關注寶寶的一舉一動,然後記錄下來等寶寶長大以後全家人聚在一起來看一看。寶寶不愛說話沒有關係,只要寶爸寶媽們多和寶寶交流,多帶寶寶到處走走就好了。


我的孩子也是,盡量引導。她2歲半才能說4個字以內的句子。最近快3歲了,還說不了特別完整,我只能多跟她說話,或者讓她自己說,其次就是等待。


孩子沒有問題,語言學習方面要注意提供給孩子良好的需要環境,不斷的示範然後等待。

如何創造良好的需要環境呢?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第一,做到跟他關注在同一件事上,也就是跟他關注同一件事情(Tune in),不要他看著螞蟻你在說大樹;第二,多說(Talk more),需要簡潔,多用短句,可以描述跟他相處的環境、事物,講述他正在進行的事情。第三,跟他輪流說(Take turns),適當提問,從簡單問題開始,比如是不是啊,對不對,等孩子的需要能力逐步提高後,可以問他東西在哪裡啊?什麼顏色啊,這種複雜一些的問題。

在期待孩子說話的時候,注意彆強迫他說話,不用跟他說「你說呀」,「你叫人啊」諸如此類的話,這樣反而會給孩子心理壓力,不利於孩子學說話。不斷示範,把自己培養成一個「話嘮」,孩子的需要環境豐富了,就願意講話了。


寶寶的語言不只是發音,表達也算,你家寶寶有時是在用一些動作表達,這個時候需要用合適的方法回應,才能推動寶寶的發音學習。比如寶寶拍門這個動作,家長應該說:「寶寶你是要出門玩嗎?」「寶寶是想xxx進門嗎?」「寶寶是想開門嗎?」等等,直到寶寶用肢體語言或者表情贊同你的說法,寶寶是在表達,但不清楚用發音如何表達,這個時候家長最好的辦法是猜寶寶的想法,給寶寶做示範,關於拍門這個動作表達的意思有哪些,寶寶會自行學習你們的表達方式。

至於不喊人或者不跟其他孩子玩這點,一歲半的娃娃大部分都有這個特點。我家寶寶一歲半可以說完整的句子,已經可以和家人交流無障礙了,但是依然見到陌生人會害羞不說話,也沒有興趣跟其他孩子玩,這是寶寶天生的一種對陌生人的排斥,是基因里的防禦系統,在遠古的時候可以保護人類幼崽遠離未知的東西包括一些危險。隨著寶寶的成長,語言邏輯等能力的完善,寶寶自己會有接觸他人的需求,也就開始和他人的交往了。

關於如何讓寶寶更快的進行語言表達,有幾點建議:

一是少看電視、少聽音頻故事,寶寶語言的學習不僅是聽發音學習,更需對大人口型的觀察,才會吐字清晰。

二是寶寶的語言表達不僅是語言,更是表達,鼓勵寶寶多表達,包括用肢體語言表達也是語言發展的一環,寶寶表達了大人要及時予以回應,多交流才能促進寶寶語言發展。

三是用兒歌詩歌等朗朗上口的說法,更能引誘寶寶發音。我家寶寶是一個月內從只能表達兩個字變成交流無障礙的,那個月整好是春節,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家裡所有人都在家不敢外出,寶寶在家大家都很自覺的不看電視不耍手機,沒有娛樂項目只能四個大人一起陪孩子玩,每天上午全家一起圍著沙發唱歌跳舞,寶寶跟著學了很多兒歌和表達方式,語言也突飛猛進。


不是不喜歡,是因為沒有人跟他說吧,孩子的語言跟周圍人有很大關係。


小朋友這個年紀會有小段時間不愛說話,這個時候不要著急,

1.平常多跟他說話,哪怕他不回應

2.如果他想表達一些東西,用肢體語言時,盡量引導他說出來

3.帶他到人群中去

4.給他找個差不多大或者略微大點的小朋友一起玩


我兒子兩歲八個月,倒是也喜歡學話,但是發音相當奇怪!我看別人家孩子這麼大都已經能說清楚很多話了,語速也都挺慢,我兒子語速就快,而且咬字不清晰。不知道正不正常。


這很正常啊,我們現在也不愛跟別人打招呼啥的,外人或者不熟悉的人,孩子也有警惕心,熟悉了孩子自然會正常相處的,不要焦慮。


孩子一歲半說兩三個電報式的話是正常的現象。孩子遇到陌生人害羞也是正常的。目前還不能很好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行為,而是用動作來表達也是正常的。家長不需要太過焦慮了。一般孩子的語言爆發期是在2周歲左右。在這之前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多給孩子輸入語言辭彙。日常多和孩子交流,注意語速不要過快。對於一些動詞名詞可以反覆強調。因為這些詞語簡短,日常使用率高,更容易被孩子模仿和使用。每晚睡前也可以閱讀幾本繪本,培養閱讀興趣積累辭彙量。 擔心孩子口齒不清楚的話,可以看下是否日常吃的水果蔬菜切的太小,煮的太爛。孩子的咀嚼肌沒有得到鍛煉,也會影響口齒髮音。不過這個月齡口齒沒有很清楚也是正常的現象。

喜歡自顧自玩,可能和很少接觸群體和其他小朋友玩的頻率少也有關係,目前還不會表達也有關係。可以多嘗試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同玩耍。期間不用勉強孩子互動。以免給孩子造成心裡負擔。順其自然就好。當孩子做出了模仿和互動的行為,加以鼓勵和稱讚讓孩子對這一行為產生正面積極的印象也能幫助孩子主動社交。


怎麼會呢,他只是還沒有到說話的時候,有的小孩到兩歲多才說話的很多,寶媽寶爸不要擔心,多引導他說話,多帶他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


我感覺不太正常吧,寶寶這個年齡正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時刻,從出生到一歲半也儲存了不少,是不是太少跟寶寶互動聊天了。


寶寶最可能是希望表達太多,詞不達意。

老習慣也改不了,說少了也恐怕誤解,乾脆多講點。


多觀察,小心自閉症,自閉症兩歲左右會到頂峰,看著又不太像。反正多觀察吧,貴人語遲這種鬼話不不要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