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挺多人說國外的職業選手每天只練一兩個小時左右,比如和皺市明打的木村翔。中國的俱樂部,省隊國家隊都是每天最少4小時起步,一般都是6到八小時全天訓練吧。然而這麼大的訓練量,在國際上的水平確是不夠理想。

再說說個人感受,北京拳天下,格鬥兄弟我都去過,教練都是外國教練,我覺得訓練模式上應該不會差多少吧。業餘公開課的訓練是熱身,技術,實戰,體能。反正起碼我們這些晚上業餘去訓練的,肯定是打不過每天四小時課程的職業隊選手,因為晚上也經常有職業隊的下來跟業餘的一起練。

然後想問一下,有沒有留學在國外訓練的朋友,說說國內外訓練的差別。難道真就有那麼神?國外職業選手訓練一小時頂國內國家隊一整天的訓練量?


就說我知道的吧

泰國一天兩練雷打不動,不備賽就隨便慢跑練一個半小時。備賽就好好衝刺練它個三個鐘頭。一天四個小時到六個小時不等

不過也聽說過有拳館一天超過十個小時的訓練的,很少就是了。

美國的職業拳手很少,因為都養不活自己。我認識的職業mma都要到處跑去教拳,不同拳館訓練不同技術,一天兩三場像上班一樣。

美國百分之九十九的拳手,哪怕再水平高,都是有一個主業,每天一場訓練加一場體能。其他時間上班上學。我認識的大部分拳手是酒保,晚上工作白天練拳。或者是大學生,像我一樣把課程排到晚上,然後白天訓練。一天大概三到四個小時左右。或者有的白天上班,晚上訓練。

按我自己最大的感覺就是,在美國泰國訓練很多很多體能,大量打靶,隨時肺都要爆炸一樣。國內我待過的館大部分就隨便出點汗就完了。正規的幾回合的沙袋幾回合的靶一個星期都未必打一次


我和匈牙利武校的職業拳擊運動員打過了,結果是:和我們水平差不多。

他們敢打,體能不錯。但是也就這樣了。不只我,我們館另外一姑娘也把她們狠揍了一回。

所以他們每天N個小時都訓練啥去了?

————————————————————————————————

我來自己打個臉,因為又得到了新的消息。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前蘇聯體系下的國情共性——匈牙利有拳擊專業學校,像咱們的體校,學員們每天早晚訓練加上力量訓練和跑步共6小時。實力如何不知道,據教練說他們很強。

本來要和他們打,我因為受傷被迫取消比賽。來日方長,有機會和他們打一場以後再來更新體驗。

以及世界冠軍備賽期都會向僱主請假,利用年假進行全天訓練。

————————————————————————————————————————————————

據我所知,傳言是真的,白天上班晚上打拳,每天1.5小時,最多不超過2個小時。一週五到六練,哪怕世界冠軍備賽期間也一樣。

我所認識的綜合格鬥和巴柔的朋友的訓練頻率和時間長度也和我們一樣,也包括世界冠軍。

我曾經躍躍欲試想延長訓練時間,被每一個教練阻止,都說這樣反而沒效率。

訓練還是很累的,節奏很緊湊,一分鐘都不浪費。

當然也有純職業拳手,就是除了打拳不幹其他事兒的拳手,但是數量少得可憐,因為大家基本沒法靠打拳為生的。

當我和國內的朋友交流的時候,得知他們的訓練強度,真的是被嚇到了。按這種強度應該很容易出成績吧,大家的身體素質都好可怕。

我想等我再練好點,明年回國找幾個館切磋一下,還從來沒有和國內的拳手們實戰過呢。


其實國外每一個陣營的訓練都不一樣,每一個訓練師的理念,還有綜合你拳手本身的情況去分配內容,肯定108磅的拳手和200磅+的拳手訓練模式是不一樣的。

我第一個世界冠軍團隊,以小級別的拉美風格為主:

早上5:45起牀,跑步四英里然後折返衝刺變速爬坡,結束大概是7:00,然後回去喫早飯,休息。

休息到10:30去訓練場,打實戰或者訓練一些備戰的技巧,還有一些強度不大的輔助,打速度球什麼的。

然後結束大概是12:00,喫飯,休息。

下午三點半,開始訓練一些tabata,CF和HIT作為熱身,然後如果不在賽季的話就會打那種20分鐘一回合沒有休息的實戰(我之前寫過這種實戰,主頁有)

然後就是手靶沙袋,中間穿插的,大概會打15個回合(包括沙袋手靶和胸靶),打完會再跳繩三組,負重出拳2組和放鬆空擊兩組。

結束後會做腹肌,大概30分鐘,沒有休息,一直換動作。或者就是懟引體向上和甩繩子。

做完了就上訓練師和助理給拉伸和做一下放鬆。

總結一下他們和國內訓練的不同。

首先他們利用小工具很多,會使用六角槓鈴,彈力球和葯球,跳箱踏板鞍馬滾輪跨欄這些都是訓練師會加在熱身裏的。並且時長令人喫驚,動輒就是20-30分鐘一個環節而且是高效循環不浪費時間在休息上。實戰特別無情,打手靶和沙袋會穿插起來,比如說四回合手靶然後打兩回合沙袋重擊,並且訓練師的人數較多,人手到位訓練效率很高。下午基本上3個小時之內就要解決所有內容包括拉伸和按摩。空擊的數量也非常多,大概會花上超過20分鐘在空擊上,但是他們很分散,開始的時候空擊幾組,結束又空擊幾組。划船機,樓梯機,單車等組合器械也是經常使用的。

不會花大量的時間長跑,但會短跑和折返變速,還會練一些步法和跨欄。組數密度大,花樣多輪著換。實戰往往會在第三個環節打,而手靶什麼的是第四個環節。中間經常穿插一些內容去激活和維持。單是打沙袋他們就會變換各種不同的方式和節奏,然後訓練師各司其職,訓練手靶的,計時和監督的,梳理戰術的,一般最少都會留三四個教練在場。然後拳手們也不會一起做一個項目,而是穿插的交換,一個打手靶另一個就打圓靶,打完幾組然後交換內容打。而不是一起打沙袋一起打手靶,減少了等待的時間但是增大了教練的壓力。

事實上訓練的時間和環節是沒有什麼祕密的,但是他們的祕密在於訓練時候的內容。這些反正就不多說了,說了也很難去落實。

其實很多團隊都是這麼一個訓練方式,我外公也是差不多,只是訓練內容和環節可能順序會不一樣,但是主旨都是一樣的,第一是高效,節省時間讓你達到這個量,不要讓訓練冷下來。第二是合理科學的分配內容,以還原比賽和實用為目的去給拳手技巧。

補充一些,他們其實很重視專項的體適能訓練。或許針對某一個環節或者部位會專門改善和加強,但並不花裏胡哨,而是練到實處。力量訓練其實也不算少,但是複雜的組合力量架就不怎麼運用,基本上是力量舉。並且拳擊訓練由於項目的特殊性,需要減重,需要更換面對不同對手的不同戰術,在這些點上國外的確做得更細緻。我是親身經歷了這麼久,很多東西感同身受,但並不建議國內照葫蘆畫瓢。

也有一些人鼓勵傳統訓練法,就是像老一輩人一樣不做過多花樣也不靠藥物科技什麼的。但是這個所謂的傳統訓練,其實也沒那麼老套。我外公今年76歲了,但他除了讓拳手結結實實的跑步跳繩打擊外,依然會使用小工具輔助,他甚至懂得肌肉代謝訓練原理。而且他後來也和一些奧運訓練師合作,科學和傳統互補起來。


沒有什麼神祕的,難的不是訓練,難的是訓練師怎樣去進行訓練。好多東西盲目模仿是學不來的,必須要了解了這個訓練體系的主旨和其中的科學道理。還有就是拳擊技巧上的東西,技術這種差距是需要更潛心去鑽研學識才能彌補的,國內不盡人意的很多問題出在技術上,拳擊技術也好訓練技術也好,仍有待人們去學習。拳王們的模式其實沒什麼區別的,類似這種訓練我經歷不計其數了,大可寫它個三五萬字,但都是不得其法,因為模式是表面的而已。


我問過我們這邊的教練,1~3練。 英國,拳擊。

俱樂部不同,教練不同,選手不同,是否備賽,之類的都不一樣。

有的俱樂部是教課式的

我在的俱樂部是放羊式的,業餘訓練。

館裡有個4分鐘鈴,0123,針轉到3和0的時候會響鈴,所以就是3分鐘1回合,然後休息1分鐘,進入下一個回合。 所有訓練者都是根據這個回合鈴來休息和訓練。

館裡有3個靶師,每天大概就是自己到了場地,自己熱身,空擊,熱身差不多了就上靶師那打靶,打3回合靶。以打靶的方式教學。 然後空擊3~5回合,自己再打3回合沙袋,教練還說不要打太多,3回合就好。跳繩15分鐘,身體素質訓練。

我和國內教練溝通過,國內教練覺得3回合太少,起碼得6回合沙袋。 我琢磨估計如果打沙袋的強度有要求,比如出拳頻率等,6回合最後的兩三個回合的打沙袋質量肯定是很差的。

中國國家隊我記得也就4h吧。

我們館的話職業選手也就3h左右,還是備賽的時候。這玩意又不是比誰練的小時多誰就厲害,關鍵是你在訓練時的訓練質量是否達到。

時間再長身體根本回復不過來,那你下次完成的訓練效果肯定打折扣。 疲勞還加大受傷風險。中國 體校武校練的時間就特別長,我個人覺得是不太科學的,好多人都是半道練殘練廢的。

拳擊我覺得靶師還是關鍵,我們雖然是業餘俱樂部,但是靶師是給奧林匹克運動員訓練的靶師。


紐約Gleason』s gym,我屬於這邊的新手,所以基本是最菜的那一批。一次訓練大概兩個小時,一輪三分鐘,兩輪間休息一分鐘,上來先是2*7分鐘跳繩,兩輪不負重空擊,兩輪負重空擊,四輪步伐,四輪沙袋,三輪手靶或者三輪double end bag或者三輪梨球。然後是exercise,大概20分鐘的樣子。

我平常看他們職業或者那些進階的拳手的訓練基本內容相當,但是量基本是我這個的接近1.5倍,教練會指導細節但更強調體能這塊兒。

我的教練是個多米尼加人,打過奧運會和職業。他英語會帶西班牙語口音,我也在學西班牙語嘗試更多跟他交流。他平常的指導就是並不強調動作細節,但是拉體能的時候毫不含糊。

國內是跟著省隊退下來的運動員練的,跟國內教練交流比較多。我感覺國內因為主要還是為奧運拳擊服務,所以對技術細節要求比較高。聽他們說就光左手勾拳是否提肩訓練了一個月。但國外的話主要是針對身體素質這一塊,因為主要是服務於職業的,所以對體能要求比較高吧。

畢竟國內整體大環境還是業餘拳擊高於職業拳擊的,整個體制的目標也是培養奧運冠軍而不是職業拳手。所以努力的方向並不一樣,而不是真的就技不如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