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在程度上和嚴重性上被大眾低估了很多,但動輒叫囂人類全滅就是高估了。

大眾低估問題的原因之一是網路上存在大量機器發帖,在質疑全球變暖——按照大數據分析,這類帖子可佔據推特·臉書上提及全球變暖的內容的25%。

工業革命以來,氣溫的上升速度是可以讓人類自豪的:我們改變地球表面環境的能力,可以匹敵古藍菌和古植物[1]。人類活動扭轉了最近6500年的地球氣溫逐漸滑坡的趨勢。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7-020-0530-7

照這樣下去,亞馬遜雨林將比任何歷史模型估計的更快地從碳匯變成碳源[2]。我們不是光合生物也不是水生生物,在這樣的環境變動中可能蒙受很大的損害,但這根本不可能滅絕人類。

如果你關注二氧化碳分壓,工業化的碳排放,只有工業化的碳回收能應對,靠減排是沒有什麼希望的。但並不是一定要降低二氧化碳分壓才能遏制變暖。朝平流層散布反光粉塵或二氧化硫,可以將一部分陽光反射回太空而降低平均氣溫。做這事根本不需要多大的投入。當然,這東西的效果不是全球平均的,熱帶將會比寒帶降溫程度更大,非洲一些地方會變得更乾旱,一些城市的空氣污染也會更難被風吹散。在能夠減排的情況下這個不是最優先的——但考慮到減排的時間表及其落實程度,也許這比減排現實得多。人造葉綠體、回收二氧化碳當做工業原料之類也都已經在搞了。2019年人類的排放量相對2018年幾乎沒有增長。在新冠病毒的影響下,2020年的排放量有可能微微下降。即便如此,追求20年內實現全球零排放根本不現實,二十一世紀三十年代能有地熱發電國家實現零排放就算是可以了。

另一個不止關注二氧化碳或水蒸氣的理由是,我們其實排放了很多比它們猛萬倍的玩意。大氣中的三氟甲烷濃度創下了新的記錄,它的溫室效果是二氧化碳的12000倍。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田納西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適合捕獲二氧化碳的新型聚合物膜。

氟與碳的結合特別緊密,是截留二氧化碳的熱門選擇。研究人員將氟基聚合物加熱處理成多孔結構,得到的膜具有高表面積和超微孔,在高溫下很穩定。

該材料價格便宜,製造工藝簡單,對二氧化碳的選擇性和對氮氣的可透過性打破了Robeson上限。

研究團隊計划進一步研究氟對二氧化碳的選擇機制來改進配方。

將來,這類聚合物膜可以安裝在煙囪上來截留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

相關論文發表在《Chem》雜誌上:

Surpassing Robeson Upper Limit for CO2/N2 Separation with Fluorinated Carbon Molecular Sieve Membranes?

www.sciencedirect.com


謝菲爾德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將採礦業和鋼鐵工業產生的硅酸鹽顆粒撒到農田等處的土壤里,可以像自然界的岩石風化那樣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世界上本來就經常用石粉改善農田土壤的pH,該計劃不需要多少特殊轉變。

此方法可能幫助印度、美國、中國這樣土地面積大的國家每年多吸收十億噸二氧化碳,並可能幫助人均排放量小而人均耕地面積大的印度尼西亞和巴西將凈碳排放進一步壓低。

論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48-9?

www.nature.com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對陽光反射率98%的白色塗料,有望塗在建築物頂部反射陽光來幫助夏天室內降溫。

此前市面上基於氧化鈦的白色塗料對陽光的最大反射率約85%。

新塗料的原料包括硫酸鋇和粉末狀聚四氟乙烯。

論文:

https://www.cell.com/joule/fulltext/S2542-4351(20)30179-3?

www.cell.com

參考

  1. ^這二者都引起了全球性的大滅絕,不過都沒有被毀滅殆盡。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35-0.epdf?referrer_access_token=6Oo9EpedYavJ7-JfJwI3M9RgN0jAjWel9jnR3ZoTv0NOJ2x2BsrUNZyzCBuuL0UUqQjPW2euF71wbnss7bZVTypLc0eJu3wcwXkQBGokyA9HW2k-okTMHDdectG92AB7UCaAEYubgKcBIjfvWwAarBHNAQlggxcW6gKC8EBuatXyyNG4lsNoKGBuz6jwneDBL85C6ZibPhm8YlwdenuepVVP3nfandk-FdksbHp95BPFa4107vaEra_1WJwN5ChpOkolFk76cIRk38UN3Bq0KJIwoyr8Z5JrzNTdU9CNsJ3jRSxobAivMbFzcOp5GT2t04qavU0YsiuYHiGvjps0j0i4rSfknqPMAZZiurb19HaVGS_wNCOUAytEygpakSJkOTxUWirkD2bzgG6H2iIfChT6GLlk3zQaRxc5XESUV1SeLYIM9I4gSqVvdmqMrj9suzvaj11PnmhBXWAQcM9y0QYQhgDFCYsn5YVMgI78DagZHIjl8PKcJZ1zi5VbdCGdtracking_referrer=www.theguardian.com


原來我覺得是嚴重低估了,畢竟氣候劇變會造成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毀滅性的打擊。而美帝作為現有秩序的實際控制者與受益方,居然對氣候問題近乎不管不顧(甚至扣聚變方向的經費……);反倒是很可能會從全球變暖中受益的中國在身體力行推動環保與節能減排,還動輒上百億地砸新能源方向,簡直荒謬至極。

現在我算是明白了,美帝它根本就不想,也沒有能力讓自己主導的國際秩序真的保持到氣候劇變的衝擊到來之時。

那它當然沒有理由真的去踐行什麼環保事業。

氣候劇變造成的結果再嚴重,也無非就是地球的環境承載力成比例下降,鬧出一次人類文明的大崩潰而已

都不用氣候變化,這種大崩潰難道不會因為人類內部的衝突而自然發生嗎?

美匪治球,我球必丸。 ——嵩


何止是低估,根本就是對未來將要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知之甚少好嗎?

科學家急成螞蚱,熱心群眾還在拿中世紀暖期、全新世適宜期和恐龍時代說事,完全沒有在意這一天天的高溫洪水妖怪颱風變態寒潮背後的推手是什麼。

有句話叫啥來著,溫水煮蛤蟆,不過如此不過如此。


糾結於誰應該先減,是很沒有意義的事情。

化石能源可以支撐一個2億人口規模的國家實現「美式生活水準」,但不可能支撐一個14億人口規模的國家做到同等水平,因為既沒有那麼多化石能源給你挖,也要承受越來越頻繁的自然災害。中式減排的核心,在於能源轉型非轉不可,不轉就會陷入發展停滯,並且造成越發嚴重的自然災害,傷及本國環境。

一說到減排就盯著美國「猛烈消耗化石能源模式下的大豪斯大皮卡」,這是十年前的舊思維,該往前尋找新模式了。

不要把自己拉低到和美國伯理璽天德一樣的認識水平好嗎。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圖標

評論區一如既往的感人至深。

不過,年輕人們對於國際社會在減排責任不公平問題上的強烈反彈是好事,這說明中國青年一代對於個別國家破壞全球減排議程的行為深惡痛絕。只是對於本國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正在進行的工作了解不多。

幸運的是,中國一向是一群最有遠見、最有執行力的人,引領著社會發展的節奏和大方向。所以,只要了解並積極擁護中央制定的各項減排決策,大家就都還是一個戰壕里的小夥伴。


當然,該補課還是要補,不然話不投機只能被我嘲諷。這是一部分書單,有些是年年更新的年度報告和皮書,甚至沒有給英文的:

  •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
  • 《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
  • 《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
  • 《氣候變化綠皮書》
  • 《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藍皮書》

都是公開文件,建議先了解一下中國面臨的困境和破局的努力。


看到 @安好心 的私信和想法心情大好,給一個知識類回答合計,給缺乏相關知識有想要了解碳問題的朋友們指個路吧:

想要杠我的人,請先看我的答案補課。

1.關於碳循環

人類對地球做過什麼貢獻??

www.zhihu.com圖標

2.關於中國正在發生的環境變化

我國西北地區正在變暖變濕,會帶來哪些重大影響??

www.zhihu.com圖標

3.關於吃瓜群眾在全球變暖問題的常見誤區:

大部分人在響應全球變暖時,有何誤區和錯誤??

www.zhihu.com圖標

(這個答案下面掛了我一大堆相關回答鏈接,有需自取)

4.正確理解為什麼一個人討論全球變暖時那唐宋夏商說事你就可以麻溜閃人的原因。

恐龍時代的氣溫比現在還高,那麼那個時候的全球變暖和現在的有什麼區別??

www.zhihu.com圖標

還有一些最近新寫的科普文:

世界地球日,為了保護地球環境我們能做些什麼??

www.zhihu.com圖標種一萬億棵樹,能給世界帶來什麼變化??

www.zhihu.com圖標

先就這麼多吧。


低估了。確實是低估了,不要扯沒用的,沒意思,這沒的辯解。

歷史上有太多事情,在爆發以前都是被低估的。而且也有很多很多事情,明擺著在開倒車,要往完蛋的方向發展,大家都知道,只是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沉默、掩飾、封殺、歌頌。跳梁小狗咬人,並不可怕,也不那麼可恨,可怕可恨的是把人馴成狗,放縱那些狗咬人的人。

很多人,他們並不在乎地球是不是藥丸——他們會想,地球又不是今天明天就完,可能在我這輩子里地球都不會完,多一天少一天又有什麼關係。而且既然藥丸,那大家一起丸,我心裡很平衡。我出去干一天體力活,被資本家壓榨血汗,掙的錢都吃不起一頓外賣,讓我關心地球?不可能。我的境界最多是在有能力按下核武器發射按鈕的時候,為了保護地球而像玉米曉夫一樣選擇放棄。

也有像格蕾塔這樣的,衣食無憂,想當救世主做點什麼,但說的和做的越來越不一致的人。歐洲人其實已經很下力氣做節能減排了,但是做這個東西要講科學和規劃,她覺得那不夠——那相當於什麼都沒有做。像她這樣的人說的那些話里,唯一有價值的是:你們都知道情況在變糟,為什麼不能下定決心去改變它?

還有的人,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將自己所學所思得出的東西,科普給公眾。有什麼錯?他們是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沒有傷害到任何人,結果突然就牽涉到政治了,然後打壓掉。就像城管一腳踢翻小販的推車。

甚至還有的人,想要依靠外部勢力施加壓力來改變現狀。邏輯很好理解,但這就是賣國行為,身為一國的公民,你必須有立場,在邊界面前,要懂得大是大非,不然你就比政客還噁心。外人無利可圖,才不會費心收拾你的爛攤子,所以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自己給自己擦屁股。再苦再難,也要從最基本的事情做起,從井岡山一步一個腳印做起,別成天做彎道超車的夢。

我們為什麼不能下定決心?因為來得不夠狠不夠快。就是這樣。如果這要是像疫情一樣,所有人都得想盡辦法做點什麼,要不然自己就沒飯吃,沒法待了。

有的人叫囂:我不相信什麼狗屁氣候預測。都是忽悠人。一幫人跟著起鬨。對於這樣的人沒有任何辦法,你擺事實講道理的時候他們想的是現實利益。每個人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可以了,如果有誰很幸運地能踩一腳油門,加速氣候變化的過程,讓一百年開外的災難加速十倍到來,不要猶豫,踩到底,把油門踩碎。好好說話都不讓,卧槽,那就加速,老鐵誰怕誰!

有的人臉皮再厚,只要加足了速,照樣給它沖爛。人們用腳投票而不是用腳加速,說實話都是給你們臉了。


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道 英媒稱,一項具有開創性的氣候變化研究的首席科學家說,全球變暖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由於科學家沒有將自然環境中一個重要的碳源考慮在內,氣候變化的真正影響被低估。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1日報道,托馬斯·克勞瑟博士的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從土壤中釋放的碳正在加快全球變暖。這一研究結果已經得到聯合國的採納。

克勞瑟在接受《獨立報》採訪時說,特朗普對氣候變化問題所持的懷疑立場「對人類來說是災難性的」。

這位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專家說:「完全可以說我們在全球變暖的問題上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我們無法逆轉這樣的影響,不過我們確實可以降低危害的程度。

「氣候變化的發展速度可能遠比我們以為的要快。」

這份刊登在《自然》周刊上的報告整合了最近20年來在北美洲、歐洲和亞洲進行的49次田間試驗的數據。

報告說,地球上儲存的絕大部分碳都存在於土壤之中,隨著氣溫的升高,會有越來越多的碳釋放到空氣中,形成被稱為「正反饋」的惡性循環。

研究發現,到2050年,會有550億噸碳釋放到大氣中,而科學家在之前的統計中沒有將這部分碳計算在內。

克勞瑟說:「隨著氣溫的升高,微生物會變得更加活躍,而微生物越是活躍,土壤的呼吸就越發頻繁,這一點和人類相同。」他過去在耶魯大學氣候和能源研究所擔任這一研究項目的負責人,現在他是荷蘭生態研究所的研究員。

他說:「我們的研究表明,這種大規模反饋的確已經開始,而且會對未來幾十年的氣候產生重大影響。在我們試圖了解未來的氣候會如何變化之際,這一信息將產生決定性影響。如果我們要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意義的策略,它也是至關重要的。」

克勞瑟預計,氣候變化會導致大範圍移民和不同人群之間的敵對。

克勞瑟說:「出於多方面的原因,氣候變化給海平面、洋流和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帶來的影響同樣是毀滅性的。」

特朗普在總統競選中稱氣候變化完全是「騙局」,並說這是中國人為了操控美國市場而創造的概念。

這位資產過億的大亨還曾於2014年在推特上說:「現在是7月底,紐約室外很冷。哪來的什麼全球變暖?」

克勞瑟說:「絕不能用不確定性來證明氣候變化不會發生。打個比方,如果你走到一輛迎面駛來的公交車前,世界上沒有哪個醫生能夠告訴你,你會受到多麼嚴重的傷害。但我們的確知道,那會是非常嚴重的傷害。單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我們避開駛過來的公交車。」

20世紀最後的20年是400年來最熱的一段時間。

克勞瑟說:「懷疑論者經常說,科學家總是說氣候變化是真實發生的,這樣他們就能保住飯碗。

「我只想強調一點,如果我要做一項證明氣候變化並不真實存在的研究,我得到的錢要比學術機構現在給我的錢多得多。」

被視為氣候變化生態學領域奠基人之一的伊萬·讓森斯教授說,這一研究為氣候變化模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數據。

由聯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設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正在收錄這項研究得出的數據。

身為安特衛普大學教授的讓森斯說:「這項研究非常重要,因為土壤中存儲的碳對於目前氣候變暖現象作出的反應是我們氣候模型不確定性的最大來源之一。」

他說:「我是樂觀主義者,我仍然認為現在還不算太晚,但我們急需發展由可持續能源推動的全球經濟,並開始利用二氧化碳,把它作為一種基材,而不是廢物。如果在2050年之前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就能避免氣溫升高2攝氏度的局面。如果不能,我們就會面臨無可挽回的風險,最終的升溫幅度可能會超過5攝氏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