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帶你看世界丨選一本童書,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在童書世界裡探索吧!

如何讓孩子去堅持閱讀,而且能夠自主自發地去閱讀?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我們早上起來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是洗臉前刷牙還是洗臉後刷牙?這些看似都是我們精心考慮的嗎?

不是的。舉例子,冬天,鬧鐘「叮叮叮叮」響了,你睡眼朦朧的爬起來,眯著眼睛走到洗手間,左手拿住一直牙膏,右手拿牙刷,擠出來,往嘴裡一塞,然後開始刷牙。

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大腦壓根就沒有做過思考。這些全是習慣。大腦一直在尋找可以省力的方式。如果讓大腦自由發揮,大腦就會讓幾乎所有的慣常行為活動變成習慣,因為習慣能讓大腦得到更多的休息。

習慣怎麼形成的呢?比如刷牙。

第一步,看到一些慣常行為,比如爸爸媽媽刷牙,自己也學著刷牙。

第二步,爸爸媽媽不斷提醒,醒來刷牙洗臉。

第三步、爸爸媽媽的讚賞,刷牙後獲得的清新感覺。

也就是說孩子至少要有一個模仿的對象,或者行為,然後不斷的不斷的重複刺激,大腦才會開始形成固定的迴路——習慣。

所以習慣離不開,高頻次,重複做相同的行為。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如實反應父母的樣子。要讓孩子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我們至少要讓孩子能夠高頻次,重複的練習讀書的行為。

大多數孩子自制力並沒有很強,除非興趣使然或者父母上行下效,否則面對如今這麼多玩樂的誘惑,很難做到自主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想像一下如果爸爸媽媽都在一旁打遊戲,玩手機。而讓孩子拚命的看書閱讀,是不是不現實呢?容易讓孩子陷入這樣的想法「憑什麼你們可以玩手機,卻讓我看書」。

建議:

1、每天固定一個時間點和地點,抽10分鐘陪孩子閱讀一些課外讀物。

注意:要伴讀,和孩子一起看書。孩子讀書習慣的養成,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陪伴。

2、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爸爸媽媽愛看書,孩子更容易形成閱讀的習慣。

3、鼓勵孩子遇到問題,從書中去找尋答案。

父母陪伴孩子,培養出孩子的閱讀好習慣。

—————————————————————————————————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小蘭成長樂園」。

10年教育經驗沉澱,分享孩子教育最落地的乾貨,上午看下午就能用:

《孩子的100個好習慣》系列、

《100件事培養孩子好情商》系列、

《困擾爸爸媽媽的18個孩子問題》、

《單親家庭育兒三十六式》、

《培養孩子的100個財商思維》系列......


小孩子能「自主閱讀」?請問這世界上的很多人是不是對「自主閱讀」有什麼誤解?

小孩子是絕對無法做到「自主閱讀」的,因為他們現在能去「閱讀」的書,呵呵,都太「簡單」了。

當然,書籍的簡單或複雜並不是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具備自主閱讀能力的唯一標準:

自主閱讀不是「孩子一個人讀書,不用大人協助」這樣的表象。

在做到自主閱之前,讀依然需要長時間的過渡性的引導訓練——

1、基本常用字識字訓練(字音、字形、多重字義的記憶)

2、基本生活場景認知訓練

3、基本生活常識認知訓練

4、基本思維邏輯認知訓練

5、基本道德觀念認知訓練

6、基本社會關係認知訓練

7、基本社會規則認知訓練

……

書這玩意,是在早期閱讀中需要家長積極配合,並有意識進行書籍內容的篩選工作的!

要不然孩子就極易陷入「閱讀舒適區」——孩子喜歡看什麼書 就大量購買,不喜歡看的書不買也行,省錢了……

what?

孩子閱讀之路才剛剛開始,這麼早就讓孩子只看自己喜歡看的書,無異於「孩子六歲時說我喜歡吃肉,你就只給孩子供肉,半根菜都不用供」這個思路。

因此,小學一年級,家長必須牢牢控制的有以下權利——

1、購買書籍的選擇權

2、閱讀不同類型書籍的教育權

3、兒童閱讀內容的篩選權

4、兒童閱讀方法的教育權

坦白說,自主閱讀,根本就不是孩子階段主要訓練的技能,也不是閱讀的什麼高級階段!

一個人出現自主閱讀的趨勢,是需要有大量生活經驗、生活常識、系統邏輯思維、抽象與具象的明確認知……等一系列基礎之後才可以進行的活。

因此,讓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只有一條路——

和孩子一起看書!

必須具備的閱讀環節有——共情討論、細節分析、情景體驗及表達、場景認知、道德觀念引導……

明確了嗎?

自主閱讀,這玩意真是「坑人」的教育思想!很多家長誤以為孩子越早實現「自主閱讀」越好,其實孩子就算初中、高中,都絕對不可能徹底實現自主閱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直接的影響者。

父母只要自主讀書了,孩子也會效仿爸爸媽媽的做法哦~


1000個孩子就有1000種教育方法。我的經驗可能會和別的家長不太一樣,可能比較適合自己不喜歡閱讀的父母。

我的家很大,電視也很大 。但是沒有專門閱讀的地方。從孩子小時候我們就經常一起看電視,到現在孩子上初中了,我經常和她一起追劇。我是一個不太喜歡閱讀的媽媽,我比較喜歡從網路或電視節目上獲取資訊,或者說我比較喜歡聽,哈哈,懶媽媽的方式。我的女兒現在讀中學了,非常喜歡閱讀,而且特別喜歡古詩文和國外名著。

我的經驗

其一沒必要完全排斥電視。我並不反對看電視,但要有所取捨,然後父母共同參與,孩子是可以從中汲取營養的,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經常給她看歷史典故或者是成語故事或者是古詩文的一些碟片,通常會一起觀看,跟她一起討論,引發他一個對古代歷史和對古詩文的一個興趣。現在我們會一起看詩詞大會,有的時候一起追劇,追劇也不是完全有害的,在這些電視劇里,我們也可以學到一些人生的經驗和一些人生的感悟,進行歸納總結,我覺得對於孩子的人格的成長和人際的交往都是有非常大促進作用的。如果她比較感興趣的話,會引導他去看這個這部電視劇的原著,這樣就激發了他一個閱讀的興趣。

其次,我不太建議去限制或者干涉孩子的閱讀範圍,很多媽媽都會根據課標的要求去買書給孩子讀,並不是說這些課標不好,但不可否認很多課標的書目並不是現在的孩子感興趣的。

比如很多小學生都喜歡讀一些現代科幻小說,例如哈利波特,查理九世,這些我女兒小時候也喜歡讀,我當時是一整套買過來給他讀,他喜歡讀什麼我就讓她讀什麼,只要她感興趣,我限制的就是對於漫畫和雜誌的閱讀量,可以讀。但不可以佔用太多的時間。到了中學的時候,她比較喜歡唐詩宋詞,皇族歷史,一些電視劇的原著,或者是國外的一些小說,勇敢者吸血鬼傳說,所有的書都讓她自己挑選,只要是健康的。課標的內容如果實在不感興趣的話,那可以讓選擇性的讀一些,其他的就根據考試的範圍泛讀。

查理全套

其次,興趣引發閱讀,女兒喜歡閱讀,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特長的培養,我是建議所有的孩子從幼兒階段就要接觸到語言的訓練。女兒從幼兒園開始就開始上口才班,堅持了八年,所以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可以接觸到很多很美的散文,等到大一點,她漸漸的融入了這些文章的意境當中,他會發現這些文章的美,我一直相信,閱讀一篇文章和朗誦一篇文章,得到的這種感悟完全是不同的,也更加動人。女兒在小學高年級形成一種習慣,看到特別美,特別好的文章,哪怕只是一句話。他都會很深情的讀出來,有的時候他也會讀給我聽,和我一起分享。領悟文章的意境,真正愛上這篇文章,愛上閱讀。

最愛唐詩宋詞

暮光之城全套

所以,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父母要共同參與,參與的方式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特點或者說家庭的特點去確定,沒有必要追隨別人的腳步。第二,很重要的就是必須給孩子自由。只有自由的閱讀,才能自由翱翔。第三就是用他的興趣去引導他的閱讀,比如他比較感興趣自然科學,那就從自然科學開始去引導,引導他的一種閱讀習慣,慢慢擴散開來,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一、營造一個良好閱讀的環境

很多家長都為孩子購買了許多的書籍來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閱讀環境應該是自由的,以孩子為主體。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洲在家中建一個「閱讀角」,用孩子喜歡的顏色選擇舒適的地攤去鋪設,讓孩子可以舒服地坐在地上閱讀。

二、循序漸進

聰需要父母陪讀的親子閱讀,漸漸過渡到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自主閱讀,可以先從一個詞語、一句話或一幅圖入手。

三、別吝嗇對孩子的鼓勵與讚賞

在引導孩子自主閱讀時,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大膽地講述書中的內容。講錯了也沒關係,溫和地糾正就可以了,切莫因為一點小錯誤就進行批評,對孩子的一點一滴的小進步應多給予表揚與讚賞,才能讓孩子從內心真正的愛上閱讀,並轉化為對自主閱讀的動力。

四、多對孩子提問,也鼓勵孩子自己提問

家長可以根據書中的內容多向孩子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不讓閱讀顯得呆板與枯燥,有一個互動過程。

五、根據孩子的興趣選進行選書籍

如果想讓孩子學會自主閱讀,應根據孩子的興趣喜好對書籍進行選擇,家長可以在日常中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是什麼,然後選購相關書籍,或者帶孩子去書店引導孩子自己選擇書籍。

六、運用多種小技巧來引導孩子

1、欲擒故縱:家長在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可以先自己讀一部分,讀到有趣的部分前就借口離開一下,這時候孩子往往會因為好奇心而自己嘗試著看下去。

2、角色互換:以前往往是家長讀書給孩子聽,在過渡階段,可以讓孩子自己讀給家長聽,盡量先選擇孩子很熟悉的書籍 可以先讀一小段,一兩頁,之後慢慢增加難度,等孩子有了一定能力可以讓孩子去讀沒有讀過的新書。

3、角色扮演:家長可以根據書中的故事內容,與孩子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把故事表演一遍。這是很多孩子都會愛上的方式,一表演起來興緻高昂,在不知不覺中就記住自己的台詞和故事的梗概。

4、反向提問:剛開始陪孩子讀書時,孩子往往很多問題,家長其實也可以反過來對孩子提問,這樣孩子就不再是被動的聽眾,調動起興趣,能主動去閱讀與思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