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文言文用的字少,反倒更方便吧?

難道是某些人的雙標所導致的?


文言文本來就是必修的,語文課還沒上夠么。


為什麼不肯說實話呢?

因為香港,台灣用繁體,所以繁體顯得很「高級」,這道理和當年學港台普通話一樣的。

整個事和傳統什麼的一毛錢關係沒有。

錢鬧的。


因為對某些人來說,繁體字可以直接用輸入法打出來,不用真的懂。

但文言文卻必須真懂,不然你真不知道人家在說啥。

歸根結底,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人開發出文言文自動生成器。


因為他們看的懂一點點繁體字,卻真的完全看不懂文言文。


如果祖國真正統一了,還能有這麼多狗屁倒灶的破事?

對於中國來說,至少接近一半的政治問題都是祖國沒有完全統一造成的。

因為祖國沒有完全統一,導致我們必須面臨大量相同文化範疇內的外源性政治矛盾,而這種矛盾遠比異質文化範疇的外源性政治矛盾,對我們的內部影響要強烈的多。

你想想這幾年的熱點政治問題,有多少是和祖國尚未完全統一密切相關的?

統一祖國不能包治百病,但至少可以治好一半。


因為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口語無法人為改變,言文分離在現代社會根本行不通。但是人為改變文字完全可能。


「同為傳統文化,為什麼有些人叫囂著恢復繁體字,卻沒有人叫囂恢復文言文?」

這亇問題本身即爲謬論,涉嫌偏差統計誘導性提問以及事實性旳錯誤

確實存在嘂嚻恢復「?體字」者,當然也存在嘂嚻恢復文言者;但同樣存在呼籲恢復傳統漢字者,亦存在呼籲恢復文言者。嘂嚻者與呼籲者,期閒差別自不必贅言。題主提此問題,似乎包含著將主張恢復漢字或文言者,統統歸爲嘂嚻者旳意味,這就涉嫌偏差統計了。

從問題中「叫囂」一詞可見,題主對相關情況憭解不足,並且希望得到與問題傾向立場一致旳答案;不論題主有橆此心,至少目歬有相當一郶分答主如此理解並作答(使用「嘂」字而不使用其省文並橆他意,僅僅是爲了「嘂嚻」二字郶首龢龤,不用於此作甚麼文章)。此處涉嫌誘導性提問

倘若完全拋開主觀分析,從純粹客觀角度看,該問題仍然存在事實性錯誤。漢字與文言同爲傳統文化,這亇沒有問題;有些人嘂嚻恢復「?體字」,也沒有錯,因爲現在是以客觀角度分析這一語句,故而「嘂嚻者」不包括「呼籲者」;沒有人嘂嚻恢復文言,這很顯然是錯誤旳,嘂嚻著恢復文言者當然存在,止不過或許因數量較少之故,被題主武斷地歸爲「沒有」(同樣此處「嘂嚻者」不包括「呼籲者」)。

那麼,我在此姑且將此視作一亇沒有惡意,而僅僅存在一處事實性錯誤旳問題,嘗試談一些題主可能並不期望討論旳相關話題。

我個人主張恢復傳統漢字,也主張廢除簡化字(但此處簡化字並非指〈簡化字總表〉所頒布旳「簡化字」,而是指現行簡化中文中,非借用古字、俗字、省文旳新艁字,即生艁而又毫橆字理,不具僃傳承性亦不具僃理據性者);恢復漢字旳過程不需要也不可以一氣呵成,應當適當過渡而非信手胡來;〈簡化字總表〉旳字頭,凡具僃足彀理據性和一定傳承性者均予以保留。

同時亦主張恢復文言,但不意味著廢除白話文;可以認爲文言厡於先秦白話,即文言脫胎於白話,此後文言與白話便逐漸形成明確分工,文言作爲書面交流語言,而白話作爲口頭交流語言;二者從來不是天然對立、相互排?旳,也沒有必要此起彼亡。

作爲內地人用「?體字」是甚麼心態??

www.zhihu.com圖標

主張恢復漢字文言旳理由,橆非理據、傳承?點,漢字如此,文言亦如此;有關漢字問題上文或已詳述,而文言,其傳承性與漢字類似,理據性則在於文言白話皆有各自特性,適用領域不同而已。至於所謂甚麼「復古」「開倒車」「提高門檻」,這些或許是他人之主張,但絕非本人主張。

以上即爲我個人旳主要主張,具體我就不展開了。

那些嘂嚻者旳想灋我橆從得知,我也橆灋代表全體呼籲者旳想灋,但至少,大郶分呼籲者旳主張與我大致類似或者郶分一致(包括支持恢復漢字不支持恢復文言者,以及支持恢復文言不支持恢復漢字者)。

我看到時,此問題爲「同為傳統文化,為什麼有些人叫囂著恢復繁體字,卻沒有人要求恢復文言文?」

其實本來這不是個科學問題,而是個主觀的人文問題,因爲這個答案是因使用人本體而異的,沒有一定的客觀答案。所以如果你問個平時不用傳統漢字的人,他只能猜用傳統漢字的人怎麼想。你如果問一個平時喜歡用傳統漢字的人,卻用了「叫囂」這一明顯貶義的詞,這本身不是一個交流的態度,所以有想法的傳統漢字使用者基本不願意答,有幾個人喜歡在被人抽臉的時候還和顏相待呢。於是這個問題下的答案就淪爲一個單方面支持者的正反饋。如果眞想瞭解傳統漢字使用者的想法,請換個禮貌的問法。


以前打字用五筆,拼音速度特別慢的時候就沒這麼多破事……

註:五筆類似於寫字,是把字分解成拼出來,所以五筆經常出現看到一個字,讀不出來,但是打的出來。

拼音是,這字不認識就真打不出來了

所謂的很多國學愛好者

只能講二十四孝

畢竟是故事

你讓他講《孝經》,拉倒吧,他能流利的讀完就不錯了

只能講弟子規

畢竟是小地主寫給家裡長工的

你讓他講三字經,拉倒吧,大小戴都是誰能知道是叔侄不是父子的都沒幾個

恢復繁體字,反正會讀就能打出來

恢復文言文……

十萬男兒齊卸甲,芙蓉帳暖度春宵。都能寫出來……

這個是真很難的

我本科時候看後漢書,看了一年都沒看完

所以後來直接放棄通讀二十四史了

當然對高中一年就能看完二十四史的韓寒我是非常佩服……

簡單來說

恢復繁體字,其實和一些所謂的國學一樣,聽幾節于丹南懷瑾的課就能出去講

恢復文言文……那沒幾年的硬功夫是不行的


在這裡說說我對繁體字和文言文的看法吧。

漢字簡化至今,已經數十年了。但其實,當初學界主張的是「廢除漢字」(指繁體字),採用拉丁化字母。繁體字筆畫較多,書寫極為不便,客觀上給老百姓讀書認字造成了困難。因此,繁體字也被一些人認為是愚民的手段,統治階級藉此以壟斷文化。如魯迅就提出了「漢字不廢,中國必亡」的口號,甚至建國後,中央對繁體字的處理方式也是廢除後採用拉丁化字母,不過最後發現難度太大且不切實際,就形成了今天的簡化字——一簡字。之後進行了二次簡化,出現「二簡字」,最後廢除了。

首先,簡化字和繁體字孰優孰劣呢?在現代社會,簡化字是優於繁體字的,因為適合快節奏的生活,同時方便文化知識的普及。而且今時不同往日,以前讀書人只需懂得四書五經,如今科學文化日益發展,人們要學的多了,能在書寫方面節省時間自然是好事。但是,從文化角度看,繁體字是要比簡化字好的。因為其中代表著一定的文化底蘊,雖然現存簡體字很多繁簡體相同,而且甚至是繁體的古字的,但是總體來說文化含義弱一些。

那有沒有必要恢復繁體字呢?毫無必要!如果為了體現文化意蘊,要回復繁體字,那麼我建議也不要寫正楷了,大家直接寫小篆好了。恢復繁體字真是費力不討好的事,增加人民群眾的負擔,有什麼必要呢?「識繁用簡」就很好了,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要求掌握繁體字的書寫也並無不可,如中文、書法等相關專業。

接著說說文言文吧。廢除文言文,還是很必要的。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著書面語與口語相脫離的情況。在現代社會,重新使用文言文,只會重蹈覆轍,造成書面語與口語的割裂。總有一些人覺得文言文雅,白話文俗,雅要比俗好,其實不然。你自喜歡你的陽春白雪,我自鐘意我的我的下里巴人。又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呢?現在寫格律詩詞的人越來越少,寫的內容也陳舊不堪,無非就是新時代的許多東西,不好入詩詞,入了就顯得俗氣,落了下乘。

我手機上默認的字體就是繁體的,因為輔修漢語言,要看些古籍,又沒下狠心背繁簡體字對照表,所以就只能這樣強化下記憶。但是也很頭疼,因為頭髮的髮一直給我顯示發財的發,皇后的後也給我顯示後來的後,反而容易混淆一些字。真要有人強迫我寫繁體字,我倒是樂意的。不過要是全面推廣,可就算了吧,完全是看熱鬧的不嫌事兒大。文言文我也寫一點(很多是古白話啦),因此有時候要去記一些字詞的意思,就很頭疼。比如嚆矢等生僻字詞,也就是圖一樂呵。真要有人主張推廣起來,中小學語文老師得撕了他。這裡想到了一篇文言文《季姬擊雞記》,這篇文章能很好地回答我們現在為什麼不主張文言文。

有些人,一會兒說要恢復繁體字,一會兒又要說使用文言文,估計過幾天就要說恢復帝制了。這種做法就是倒行逆施,罔顧漢語發展的客觀規律。

其實繁體字從篆書變成隸書,之後又到楷書,不正是不斷簡化發展的過程嗎?文言文從先秦發展到秦漢唐宋,不也正是這樣嗎?那些主張恢復繁體字和文言文的,很可能連繁體字與文言文的發展都沒搞明白。


第一,你只要認真去知乎的繁體字區塊看看精華回答,你就知道,絕大多數高贊回答,討論的都是現行簡體字的不合理之處,包括不限於同音異意,甚至不同音異意的合併字(比如後/後,發/髮),胡亂的不規律簡化,比如漢(漢),鄧(鄧),歡(歡)……或者濫用的叉和又字部,比如趙,區等等。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主張的恢復繁體,是恢復不合理簡體字,而不是反對漢字簡化。簡體字漢字簡化是有區別的。

第二,即便離開知乎,去微博,不一定有知乎上比較系統客觀的認知,大多數人就是覺得繁體有B格。但大多數繁體字用戶也就是圈地自萌而已。至於你再往外走,去推特臉書什麼的,那當然是另一個問題了。

第三,文言文和繁體字有本質的區別,一個只是字形,你用繁體,簡體,二簡,甚至日本新體漢字都能寫出任何一種中文。但是文言文狹義上來說,更像是一種不同於當代漢語的語言。

最後,你題目用「叫囂」,這幾乎就奠定了你的先行立場。雖然我還真沒看到哪位主張恢復繁體字,哪怕是果粉,有叫囂姿態的。


因為文言文和繁體字沒有半毛錢綁定関係,覺得繁體字該寫文言文就是很奇怪的想法。

文言文可以用繁體字寫,二簡字寫,還可以用拼音寫,你不想寫打開手機録音都可以。拿繁體字金文小篆寫愛情買賣QQ愛人樂意。


螺旋真理說,

如果熟悉新文化運動的話,就會知道簡化字、白話文、拼音這是一套體系,取代了繁體字、文言文、切音的主導位置。[1]

這大約是對的。說是《大約》,因為新文化學人彼此之間並不是完全統一的,甚至於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對待不同問題的口徑也不同。所以今天要堅持新文化,更要對這場運動加以歷史的理解。

新文化把這三者視同一體,是因為這在當時是文人士大夫雅文化的標誌,民間用俗字,創作白話文學,那是由來已久的,並不需要誰再去提醒鼓勵。至於拼音,又是學《西》[2]。在歐州本來員融的民族主誼啟蒙精神,在中國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又不可避免的戴上了西方文化的有色眼鏡,今天稱為《西方中心主誼》乃至於《逆向民族主誼》成份,那本來就是與民族主誼相矛盾的。

因此,新文化運動在這方面與其說是在認認真真的創造什麼自在員滿的新事物,無寧說首先是把壓抑了一千多年的群眾文化扶政。其寓意與其說是文學的,無寧說是政治的。其事務與其說是審美,無寧說是權力。因而顯然,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前賢》怎麼說,怎麼做的,這種思路本身又落入了《舊文化》的窠臼,關鍵是我們政面對著什麼敵人

在這方面,倒是溫龢入關派的分析比較政確。[3]我至今記得,有位著名的蕃體字用戶,談到古文字學用戶趙瑾昀老師把《麵食》的「面」字寫成「麪」,誼論說,那是個古字,不必要的,平常還是寫作「麵」為好。如果我們查《康熙字典》,就會發現,這部官定的字書是尚「麪」,抑「麵」。特別指出,「別作麵,非是。」(「麪」條)「『麵』【正字通】俗麪字。」這是清朝的標準。歷朝的官字雖相沿承,但也可能有所改動。不過就我所知,封建統治者從來沒有肯定過「麵」字,都是以「麪」為政。因此,如果按照舊文化,論《政統》,那也得是「麪」字才算得體,俗字「麵」與別字「面」(古代官字體系中專指《臉面》)哪個也不比另一個更好些。按照新文化講民族呢,內地十多億漢族與能說漢語,用漢字的各族人民都慣用「面」字。怎麼這位博雅好古的先生就非要用「麵」字不可呢?元來,台灣地區的通用字是「麵」字。[4]如果就此說這位先生是心向《王師》的《五台幣》,那也未必,止是更嚮往台灣地區的文化而已,而這種價值觀其實又與經濟有很大幹系。當然,如果象冠子那樣,動輒把事情推給解放軍,[5]那就又拙劣得多了。

上面談到,新文化學人自己內部是有歧異的。用來反對《老大帝國》的,一派是西化,一派是俗化,民族化。我向來是主張俗與民族化的。甚至,我不排斥適當的吸取古典。我認為這種立場也是符合整個民族的群眾的利益的。這種立場在之前一個回答有過比較多的闡述,不過那主要是就我《擬作》,即純粹摹仿古典作品的習作來說的,不足為常訓。

現在用古韻寫詩詞的人,自己寫完也是用古韻來讀的嗎??

www.zhihu.com圖標

西化派的全面拼音字理想也沒有實現。後來的歷史證明那是不必要的。但是,這個主張並不象今天的庸人理解得那樣,是多麼《洋奴》的事。相反,如果某種《西化》或者其佗外國化確實是必要的,我這個民族派也決不憚服從。這種意思,之前我在談弱小民族的語言問題時已簡略的提過。止不過,我既身為此民族的一員,那麼在自己倒下以前,也不會承認絕無本民族以內解決的可能的了。

為什麼人類要保護瀕危語言??

www.zhihu.com圖標

文字呢,目前來說,通行的簡體方案也沒什麼絕對無法忍受的,今天凡為人詬病的,向來靡不有。[6]但是,如果將來存在適當的機會,運用文字學成果對漢字進一步改革,變得更系統,更簡單,那也不是不可取的。我在這篇回答的用字相對於通行規範微調,也是如此。當然,在這裡又流露出啟蒙精神的某種取向。

語言本身雖然如同不少答主說的,向來難以改易,但就文學語言來說,仍有可為。在這裡,應該告訴「第六號病人」先生,今天的漢語文學仍然含有承接了古典而且頗流行的支派,決不如先生豫言的殘疾前途。[7]這就是好古先生們向來蔑視的《古風》文學。古風文學如今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語言本身的水平不高,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支系是在新—舊文化交替時具有舊學底蘊特殊一代以後,唯一願意向古典文學學習語言的派別。先生們喜歡嘲笑這一派拙劣,是了,高明如先生的都對這一派疏遠了,那這一派還怎麼提高呢?按照這些先生的意見來講古典文學的復興,那不折不扣的是一條爬行主誼路線。

不管別人怎麼樣,我願意公開宣布,在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中,古風歌詞與古風小說的語言都引道了我的興趣,甚至在具體的措詞方面也不無啟迪。我至今仍喜愛其中一些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而且我要斷言,從這一派中終將培養出熟悉古典文學而能化而用之的巨子。也政因如此,我敢肯定,

若干年後,應該是有必要做古風詞選這項工作的。[8]

胡大平說過,

因為我堅信對於前輩的責備姿態不僅不是成熟的表現,而且在知識活動中更表徵著無文化的無知。許多人都會有這種體驗,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遇到條件的障礙,也不會責備自己的父輩的無能,而是滿懷感激去奮鬥,從而改變那種條件,正是出於相同的結構,即便我使用了聽起來不恭之辭,亦非埋怨,而是那種強烈的意願:我希望認識父輩的不足,因為我更希望自己能夠勇敢地面對並加以改變!

進步以後嘲笑舊日師友的事,我做不出來。相反,我應該為這一派文學的進步而奔走呼號。

「天生吾儕」的擔憂[9]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了。文人一直以來就懷有一種夢想,想要自己的一字一句都成為《不朽》,永世流傳。稍有歷史智識的人都知道,這是辦不到的。即使是表達所謂《永恆人性》的《文學經典》,隨著歷史條件改變,人們或許仍然重視,卻已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理解方式。這樣,就構成了文人諸多憂慮之一的永恆矛盾。

其等而下者則是這樣,不考慮自己的創作的內容怎麼給人民,給社會多做貢獻,來贏得尊重,卻從語言形式上下工夫。這不但是對歷史這個最無情的裁決官的輕蔑,也是對文學本身的輕蔑。嚴春友先生明確指出過,「語言是無辜的,寫不出偉大的作品,怪罪於語言同樣沒有什麼道理。語言是無罪的,有罪的只能是運用語言的人。正因為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是一樁十分困難的事,才需要作者努力創新,才需要「寫作時幾乎個個字在創造起來」,並且「自己造出新的文法來」(魯迅語)。」反之,「世界上似乎還從來沒有過任何一種文字,人們運用了它以後就會寫出傳說的作品。」這一班先生將思想化為言語問題,又把言語化為語言問題,就是這樣不斷的刑式化,結果佗們所能引以為自豪的也不會多於純粹一副刑式。

上面我說,簡體字「今天凡為人詬病的,向來靡不有。」似乎說得太滿,難免還有好古先生不服。瀏覽一下回答,「鯖鮦鯁鮭鰭」就是個好例。那我也不介意為多魚先生捉幾條蟲。先生問,

還有一個問題啊,不知題主想讓我們這些熱愛漢字,支持傳統漢字復興的人去恢復哪種漢文呢,是寫詩用的韻文,還是寫文章用的非韻文、散文?是先秦文言文,還是魏晉文言文?是書寫宗教故事的變文,還是適合描繪景色,對仗工整的駢文?唐宋話本算不算文言文,要不要讓我們恢復?跟唐宋話本一脈相承的明清小說(近代白話)算不算文言文,要不要讓我們恢復?

先生知道「近代白話」,甚至在《左面》也不憚承認,「鶯々傳」是「白話文」的一個發展階段,怎麼在這裡又算上了「變文」呢?先生在這裡如數家珍,雖然看起來先生的家也頗雜亂,但不知先生肯不肯也向《古文》運動的韓,柳,歐,蘇之輩詰問一聲,你們說的《古文》還是魏晉小說?還是漢賦?還是楚詞?先秦的還是寓言?還是重言?還是卮言?為經乎?為傳乎?其《春秋》?其《語》?這樣問法,除了抖露出先生看來本不熟稔的文學史常識,咳,好象也不濟得甚事!

先生又說,

文言文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甚至同一時期同一地點都不一樣,……

用字又何嘗不是?似乎先生對古文字亦未必精通。

先生說,

我反對簡化字的原因是簡化字是人為從漢字發展上割裂出的結果,對漢字的發展體系產生了破壞,不像漢語白話文從「鶯々傳」到「水滸」、「三國」再到「紅樓」「聊齋」一路自然發展而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漢語的書面文也可以算是一種所謂的「文言文」),說到這裡肯定又會有簡化小將來復讀「簡化字也是古已有之,繁體字都是滿清欽定的韃體字」(笑 ),您要是把俗字當作古已有之我也認了,但是把草書楷化字、合併字都能古已有之出來....罷了,無知是你們的過錯,不是我的過錯,動々手指就能查到的東西我也不說了,我自己也煩了

歷朝大都有官刊字書規定政字,如《康熙字典》的體系,說是「是滿清欽定的韃體字」,排除民族主誼的謾罵,不知有何不是?這其中誠然也有歷史的傳承,但無論那些字多麼歷史悠久,原遠流長,其得以躋身《康熙字典》,最終都要靠清朝統治者決定。要說清朝統治者多麼尊重文化,觀其禁毀之目,愚昧之行,大概沒人能夠說得出。一不過是藉《經傳文字》敷衍神文,與俗字畫界限。二來是陳陳相因的保守罷了。這在官字相對於《古》的突兀《例外》中格外明顯,即歷朝的避諱缺筆字。缺筆字大約始自唐,但《說文解字》不收「劉」,已屬同調。

共龢國的簡體字方案不論在技術上有多少處不當,弟一,佗廣泛採取了歷代人民創造沿用,而為古代統治者所貶抑的俗字,因此,這次文字改革是新文化運動的繼承者。弟二,佗徹徹底底是為人民服務的。先生附和古代統治者追捧神文,卻對我們人民民主專政的結晶如此輕蔑,那也是難以理解的。徹底的自由派固然反感《集體》的權威,卻更加不會對聖人與皇帝輕易折腰。

古文至隸為一變,這其中又不知道多少混同,多少代用記號,還甚於草化者。單說系統性,明後文人又多有徑用《說文解字》篆文改字者。以篆入楷是《雅政》,以草入楷就是大逆不衜!至於同音,近音而合併混用,從古文通假就是如此,先生治文字,不治漢語史,恐還估計不足?

最後一段說漢字不是三地的專利,這我是十分贊成的。但這話,還是倩先生先對堅持用「麵」字的「熱愛漢字,支持傳統漢字復興的人」說去吧。


@螺旋真理 @托卡馬克之冠 @第六號病人 @天生吾儕 @鯖鮦鯁鮭鰭


經韓泳思先生在評論區提醒,趙老師也沒有獨用「麪」,並不排斥「麵」。這是我記差了,所以誣了趙老師。不過需要補充,趙老師是既反對合併,又不排斥俗字的,所以如此,又與盲從者不同。此訂正。

參考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4416268/answer/1424876124
  2. ^時人言稱《西》,卻不是我今天分割世界。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4416268/answer/1424214963
  4. ^香港,澳門區政府承清朝,以「麪」為政。
  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4416268/answer/1424231837
  6. ^https://www.zhihu.com/pin/1299599467361439744
  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4416268/answer/1424304923
  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062551/answer/1525292501
  9.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4416268/answer/1424109795


沒有人主張不學文言,倒是義務教育階段必修文言。

至於繁體和異體字的知識,寫簡識繁這個最克制的方案已經被駁回了。甚至於在大部分場合下用繁體字本身就是個違法行為(雖然沒什麼人來執法)。

所以我覺得大部分人只是希望繁體/異體/各時代的古體字能像文言文一樣能在規範下有一席之地吧。還有一些人的訴求可能是希望重新修正一些簡化地比較草率的漢字(比如區分乾幹),而不是恢復繁體。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也想問一個問題啊:同樣是傳統文化,為什麼恢復傳統漢字就是「叫囂」,恢復文言文就是「要求」呢?蠻叫人疑惑呢 ?

還有一個問題啊,不知題主想讓我們這些熱愛漢字,支持傳統漢字復興的人去恢復哪種漢文呢,是寫詩用的韻文,還是寫文章用的非韻文、散文?是先秦文言文,還是魏晉文言文?是書寫宗教故事的變文,還是適合描繪景色,對仗工整的駢文?唐宋話本算不算文言文,要不要讓我們恢復?跟唐宋話本一脈相承的明清小說(近代白話)算不算文言文,要不要讓我們恢復?

什麼?您提問的時候沒想那麼多,您就光想開個問題來攻擊傳統漢字?那可就難辦了,您眼中的文言文是一個東西,可是文言文不同時期不同地點,甚至同一時期同一地點都不一樣,你叫我們恢復哪一種呢?都恢復嗎?

還有啊,為什麼非要把支持復興漢字和支持復興漢語文言割裂開呢?這樣的提問就彷彿是我支持漢文復興就不能支持漢語文言復興了一樣(否則你就沒辦法污名化傳統漢字了),不過就我這個漢字愛好者來說,我對漢語文言的研究確實不如對漢字研究深入但是我還是能說々我反對簡化字的理由。

我反對簡化字的原因是簡化字是人為從漢字發展上割裂出的結果,對漢字的發展體系產生了破壞,不像漢語白話文從「鶯々傳」到「水滸」、「三國」再到「紅樓」「聊齋」一路自然發展而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漢語的書面文也可以算是一種所謂的「文言文」),說到這裡肯定又會有簡化小將來復讀「簡化字也是古已有之,繁體字都是滿清欽定的韃體字」(笑 ),您要是把俗字當作古已有之我也認了,但是把草書楷化字、合併字都能古已有之出來....罷了,無知是你們的過錯,不是我的過錯,動々手指就能查到的東西我也不說了,我自己也煩了

最後反駁幾個入關大V的言論,傳統漢字是中國的字,不是港臺(我就偏々用這個ㄊㄞˊ)的字,上下嘴唇一碰,就把漢字變成了「港台的東西」,也不知到底是誰最喜歡港台呢?我不反對「入關學」本身,但我一直想奉勸諸位「入關壬」大v,少摻和你們壓根不懂的東西———雖然你們一直是這麼做的。


因為民國用繁體字但不用文言文


如果熟悉新文化運動的話,就會知道簡化字、白話文、拼音這是一套體系,取代了繁體字、文言文、切音的主導位置。如果只主張恢復一個而無視其他兩個,那就並非為了保存文化,而是無知。


這說明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經濟建設真的是突飛猛進。

要擱以前,大家關心都是春天雨水不夠怎麼種糧食的問題、關心老母豬不下仔的問題、關心母雞半夜打鳴的問題,誰會關心繁體字。

也就是今天吃飽了撐的慌,到處刷存在感。

要我說,別996了,997才好,要不然太閑,就不是提議要恢復繁體字的問題了,而是提議要恢復用木頭擦屁股的問題了。


就跟粵語現在很火一樣,作為方言完全超出了它應有的地位。

粵語火是因為廣東嗎?粵語火是因為香港。

歸根到底一切都是政治。


因為簡體字和繁體字實際上沒有多少本質區別,都是現代漢語,只不過文字不同。相互轉換起來非常方便。即便部分辭彙和語言習慣不同,那也不比普通話和方言的差異大多少。

但要恢復文言那就是大事件了。

文言文和現代文可以說是,僅有部分文字重合的兩門語言。

你不懂文言文,並不妨礙你現代文的閱讀與寫作。你懂現代文,對你理解、使用文言文的幫助相當有限,只比你學日語大一點。你不懂現代文,完全不妨礙你對文言文的學習和理解。

雖然現在語文書里有文言文的學習,但仍舊是把它當作一門外語來學的,而且還是把它當作死掉的外語來學,就像義大利人學拉丁語。我國現在對文言的重視程度還不及英語。

這點很奇怪。你學一門語言,又不是為了用,那有什麼意義呢?只是為了「繼承傳統」這種空洞的目的么?如果你覺得能用上,那為什麼現代文與文言文完全無法融合呢?我們看明清小說的時候,可以發現,它的文言與白話融合得是很好的。

因為現代漢語源於清末白話,即口語,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得到了現代化;而文言文這一書面語,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並現代化,到現在已經與白話完全斷開了。這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妨礙、限制了中國文學的發展。算是當年激進決定付出的代價。

只會現代文而不會文言文,就相當於一條腿走路。我們現在的文學就是只有一條腿,另一邊是從國外借來的,名為翻譯的一條拐棍。現代文的文學積澱,一大半靠的是譯制外國文學作品。這樣的方法短時間內湊合湊合還過得去,如果長此以往,是要出大問題的。

會文言文加現代文,就相當一條腿完好,另一條腿小兒麻痹。因為文言文沒有經歷現代化,現在無法付諸使用。但小兒麻痹也比沒有腿好,而且經過現代化,是可以治好的。

我是支持恢復文言的。文言文現代化勢在必行,否則漢語始終是一門殘疾語言。中國當代文學始終是一株嫁接出的果樹,結出來的不是自家的果子。

@天生吾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