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個創業者,那我強烈推薦你看一下這部片子!!!】

高清資源,文末下載!

《中關村》 豆瓣還沒有評分!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征途中,有兩個村的名字一定是日後揮之不去的記憶。它們一個是打響改革開放第一炮,18位冒著殺頭風險的孤膽農民,以摁紅手印的方式在土地承包書上簽字畫押的安徽鳳陽小崗村。另一個則是誕生中國第一批民營科創企業,被譽為「中國矽谷」的中關村。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科學大會,在會上鄧小平發表講話,「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並闡述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這次科學大會意義重大,標誌著一直禁錮中國科技事業的阻力被破除,科學的春天已經到來。

「恩格斯在談到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曾經說過,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中學語文課本收錄了一篇郭沫若的課文《科學的春天》,郭沫若熱情洋溢地讚揚了科學大會的召開,並預言祖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將從此開足馬力,一飛衝天。

果然在短短几年之後,北京西北面的一塊小村莊成為日後頻繁出現在媒體輿論的熱點頭條,而這裡也成為孵化中國民營科技企業的一片處女地。

北師大校長陳垣起初聽著"中官"二字晦氣,才將本名叫中官村的中關村改了名字。中關村在明清時期是太監的墳墓,解放後,中科院在這裡選址建院。接著北京市各大高校紛紛進駐海淀,在中關村周圍便形成了類似美國矽谷一樣的科技人才聚居區。如果說上海陸家嘴是中國每平方米土地價格最貴的地方,那麼中關村就是中國每平方米土地知識含量最高的地方。環繞中關村周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四十餘所高校比鄰而居,中科院、工程院等國家和省市級科研院所二百餘家。有人講,走在中關村的大街上,一揮手就能打倒一片清華北大的高材生。

2018年9月,中關村220米的創業大街上,開了一家別開生面的創業博物館。博物館門口是第一代中國科技民營企業「四通公司」的基石,門臉是那塊曾寫出中國第一面科技廣告:中國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自此向北1500米的瀛海威公司,博物館大門左面是淺黃色,而右邊則是硃紅色,這兩面大門分別仿照了金山公司和聯想公司創業時的大門樣式。

這四家公司作為中關村創業史上標杆的民營科技企業,註定成為日後中關村創業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位博物館講解員在跟來參觀的人介紹時講,創業者們都是瘋子。自己常常半夜翻看史玉柱、柳傳志、求伯君等人的創業故事看到失眠。他們九死一生的勇氣和敢立潮頭的魄力,成為了中關村精神最好的寫照。

1980年,中關村誕生了第一家民營科技公司——先進技術服務部。這是一家由中科院等離子物理學家陳春先創辦的小公司,公司業務承接中科院的外包項目。陳春先本是中科院優秀的等離子物理學家,在他專業的核聚變領域,他率先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個託卡馬克裝置,又在合肥成功組建了中國第一個核聚變研究基地。

就是這樣一個榮譽等身的物理學家卻在改革開放之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下海經商,並在1980-1984年間三次到訪美國矽谷之後,決心要在中關村建立起中國的矽谷。

他先後創立了先進技術服務部、華夏矽谷、陳春先工作室等公司,但由於管理經驗缺失以及經營策略不足,他的創業公司全部失敗。陳春先曾說:「辦好公司的企業家大都是搞營銷、搞金融、有很強管理能力的人,而不是真正的科學家。」而他也承認,在商場上他一直是不太成功的。他曾分析過自己失敗的原因:「根本問題還是在於我很長時間在科學院工作,我有一些特點、個性和追求的東西也不太符合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規矩。要有一個脫胎換骨的深入改變,這要比年輕一代更困難一點。」

發展無窮期,改革無止境。

愛因斯坦說過:「不做新鮮事的人是不會犯錯誤的。」踩著別人的腳印前行,的確可以少走彎路,但永遠拿不出符合自身需要、別人沒有的一招鮮;一切照著過去純熟的那一套辦,雖然阻力少壓力小,但永遠看不到變革帶來的新氣象,甚至使思想越來越僵化。

傳送門:

《中關村》?

www.fillgreat.com


以下是我看過且重點推薦的紀錄片:

1、《河西走廊》《玄奘之路》《新絲綢之路》《敦煌》

主講古代中國的對外交流,絲綢之路是重頭戲,看完這幾部紀錄片你會發現中國曾經是多麼的輝煌,不同民族之間的開放、交流與尊重是多麼的重要,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卻沒有像西方帝國主義那樣去侵略、去殖民,真正的大國風範!

2、《楚國八百年》《復活的軍團》《帝陵》《神祕的西夏》《大明宮》《圓明園》

這幾部紀錄片分別講述了楚國、秦國、漢朝、西夏、唐朝與清朝的興衰史,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看完這幾部紀錄片你會發現人類所有的而歷史不過是周而復始,為什麼呢?因為「秦人無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讀史呢?因為雖然人類這個羣體經常不長記性,但是作為人類的一個個體,我發現讀史可以讓自己活得更通透。

3、《漢字五千年》《茶,一片樹葉的故事》《本草中國》《問道樓觀》《美麗中國》《航拍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和全世界做生意》

這幾部紀錄片分別講述中國的漢字文化、茶文化、藥用及食用植物文化、道教文化、自然風光、古文物修復工作以及當代國際貿易。

會讓你明白華夏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祖國山河是多麼壯美、中國的工匠精神是多麼可貴、當代中國又是怎樣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會讓你心底生出對祖國由衷的熱愛與自豪。

4、《印度的女兒》

通過一個印度女孩被多人殘暴輪姦致死而兇手卻只受輕微處罰的故事來探討男女平等、女性貞操、不當社會輿論對人的精神迫害等問題。

這部紀錄片會讓你對很多問題有新的思考,比如:女性穿得性感或者深夜出門就是放蕩就活該被侵犯嗎?女性遭遇強姦時該冒著生命危險反抗還是暫時屈服以保住生命?被強姦的女性不值得被尊重嗎?強姦是男人的罪過還是女人的罪過?

5、《海豚灣》

揭露日本殘忍捕殺鯨類(包括海豚)的罪行,向民眾科普兩點:一是水族館裡的海豚表演是殘忍的善良,海豚對聲波極為敏感,觀眾的掌聲與歡呼聲對他們來說是極大的噪音,加上不適合它們生存方式的訓練,海豚往往備受摧殘,很快患病死去。二是海洋裏的鯨類處於食物鏈高端,體內含有超標的重金屬,長期食用鯨類會導致人體重金屬超標,減少捕殺,保護海洋也是保護自己。

6、《大國崛起》

通過講述英國、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強國的發家史,闡述了工業革命、資本擴張怎樣深刻影響人類的歷史進程。

7、《中國老師在英國》

講述幾位中國老師用中式教育方法給英國學生授課,最後讓英國學生成績上升同時也壓力倍增的故事,探討中英兩種教育方式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的因和果,展現兩種不同文化環境下孩子的不同生活方式與追求。

8、《人類星球》

講述人類如何在沙漠、海洋、高山、雨林、河流以及極地等不同環境下生存,看完這部紀錄片你會驚嘆人類超強的適應力,會對脫離自然的城市生活產生新的思考。

9、《亞洲神祕之城》

講述日本京都、中國北京、尼泊爾加德滿都等不同文化環境下的亞洲城市的歷史、文化、社會習俗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看完之後彷彿周遊了整個亞洲,一個字,爽!!

上述紀錄片資源,私信我即可領取!

最後,提到紀錄片就不得不提我非常欣賞的一位紀錄片導演:金鐵木。他曾在中央電視臺執導歷史類紀錄片多年,他的片子不僅服化道精良、故事性強,讓你獲得看精彩歷史劇比如《大秦帝國》般的體驗,而且嚴格尊重歷史,深挖歷史背後的規律與社會現象,收穫歷史課帶來的知識儲備,一句話:始於顏值,終於才華。以下是他的作品:

PS:金鐵木現在轉做商業紀錄片了,2019年和騰訊合作了一部《風雲戰國之列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


答者簡介:公眾號「遇見爛筆頭」作者,紀錄片愛好者,上述紀錄片資源與相關文章均發表於公眾號。

我喜歡紀錄片

不是純做消遣的喜歡

是會邊看邊記邊思考的喜歡

我把這些思考匯聚成篇,你要看嗎?


最後的棒棒,看一下才知道世上苦人多


系列紀錄片:

《水果傳》,共兩季,講全世界80多種水果在人類世界的「遭遇」,擬人化描述,網感很強

《被點亮的星球》,講世界萬物的聯繫,腦洞非常大。畫面精美震撼,每一張都是屏保

《激蕩中國》,將吳曉波的著作影視化的紀錄片,聚焦中國7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史與人民生活的變遷史。你會更瞭解我們今天的生活是怎麼來的。


1,《人間世》,前段時間又更新了第二部,看完了相信什麼都能看得開了。

2,《塞倫蓋蒂》,BBC熱播,非洲大地。母愛·競爭·兇殘·死寂·復甦·融合//還有很多BBC產出的都很不錯

3,《朝鮮世界》,看名字之後有想了解的可以看下

4,《荒野獨具》,真實刺激

5,《我在故宮修文物》,接觸平常接觸不到的,偏科普類

6,《舌尖上的中國》系列,一二三季,還有舌尖上的年味系列。《尋味順德》舌尖同配音員。《老廣的味道》也蠻不錯。

Ggg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