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終了,一直沒更新,說一下感受吧。

總的來說,編劇寫了一個完整的、精妙的故事,劇本完成度很高,其他方面的製作也很精良,可以稱作是一部很成熟、很不錯的劇。

但是,少了什麼呢?少了閃光點,少了令人感到驚喜的地方。

的確,這不是爛劇,就像我一開始期望的那樣;但是,這也絕不是神劇,因為神劇不僅意味著精良、成熟這些技術上的東西,更意味著一種震撼人心的、主觀上的魅力,而這部劇缺少了這一點。

如果這只是一部架空的新劇,我一定會向別人推薦……但這可是《守望者》啊!它沒有讓我失望,但也遠遠沒有達到我的期望。

具體少了些什麼…相信大家都會有這種感受吧,就不仔細說了。


E07:我 傻 了


E06:1.關於兜帽判官是黑人…雖然腦洞略大,但也無功無過,姑且算符合主旨吧,也的確能解答原著中挖的一些坑,不過是否符合阿蘭摩爾的原意就不知道了。畢竟這次的作品屬於林德洛夫,而不是阿蘭摩爾。

不過,這集的主旨倒是又回到了種族歧視的問題。在我看來,林德洛夫大概是想兩邊都佔了——既表達出種族歧視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又強調白左式矯枉過正是絕對錯誤的。

那麼應該如何呢?林德洛夫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我想他並不打算解答。

2.關於那個催眠術,我想說真的有點扯……個人認為這個設定太魔幻了。

硬要說的話,3K黨剛研究出了催眠術,就被威廉銷毀了,然後就一直只有他懂。但是…好吧。我接受。希望以後沒有這樣的設定了。


E05:終於開始發力了!

1.這一集圍繞韋德,展開了兩條線的內容:1985年和2019年。前者主要是對人物背景的交代,沒什麼特別的;後者說明了兩件事。

1)民眾不知道法老王的作為。但是在之前幾集有過一個情節,是上層人物開會時稱呼羅夏日記是「過時」的東西,說明羅夏日記在他們中間早已曝光。那麼就說明了,群眾一直是被高層蒙在鼓裡的。

2)在怪物被傳送過來之後,瑞佛作為一個典型的「白左」式政客在法老王的支持下上了台。

那麼,編劇的意思就很明顯了:你們搞的這些政治正確的東西,不僅沒帶來真正的和平,就連表層的和諧都是虛假的!

誰還說這劇政治正確嗎?這劇不僅不政治正確,而且還讓白左們根本沒法批評!

妙啊!

2.法老王果然讓那些屍體發揮了用場…但他是生活在一個幻象中,還是一個被傳送裝置包裹的空間中呢?

3.下一集黑女的身世終於要揭曉了。

4.韋德真可憐。


E04:哈哈哈哈哈哈哈開頭讓我笑了半天

還是在挖坑呃…


E03:1.這集基本圍繞在絲魂身上吧,算是一個我很喜歡的開場。那幾個笑話知乎上也有詳細分析了…期待曼哈頓博士的出現。

2.法老王已經很明確是被軟禁了,而且他正在謀劃逃離,下一集的預告片也揭示了這一點。那麼究竟是誰在軟禁他?大概和收購他公司的女人(下集出現)有很大關係。

3.關於守望者故事後的歷史,本集大概提了一下——法老王被官方宣布死亡,曼哈頓博士一直在火星,羅夏日記被美國警方官方認為「過時」,還有一個重要的亞裔女性角色。又是坑。

最後說一下,已經快一半了,編輯大概要開始填坑了吧……


E02更新:1.法老王基本可以確定是被軟禁了,並且身邊的傭人都是基因技術複製出來的。注意到這集蛋糕上插了兩支蠟燭(第一集的「周年」)、後面劇本的演出,總感覺有種《西部世界》里測試穩定性時循環空間的感覺…還有一個細節——提到屍體們「可能會有用處」,不知道是不是法老王謀劃逃出自己身處的「謊言」狀態?相比這是一條目前為止最有意思的線了。

2.Will和女主的關係,相當於給女主的父母挖了個坑…最後被救走應該也暗示了一個比第七騎士團更大的勢力?

3.「白夜」後應該是托福兄妹三人被女主收養了,但有一點奇怪的是既然他們父母都死了那個來看望的人是誰?還有托福這個孩子一定是一個以後大有作為的伏筆。

4.警長是夜梟的猜測基本可以平息了吧…警長是3K黨的,不知道想表達什麼複雜的劇情,看以後的吧。

5.兜帽判官的情節明確說明了那個大力士只是幌子,他本人沒死,其他也沒什麼新內容。不過這部英雄電視劇倒是說明了美國政府對守望者的態度。

總的來說,挖了很多坑,我還是抱著樂觀的態度。希望後面可以驚艷。


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吐槽這部政治正確?豆瓣上還有高贊說2019年還在搞「種族主義」很「落後」??

我理解的第一集想表達的恰恰可能是美國對種族主義的過分壓迫、對政治正確的過分推崇才造成了羅夏運動這類對白人至上主義的復古——本質是對政治正確的諷刺。而我認為「種族問題」還並不是編劇想探討的唯一問題、甚至不是主要的問題。以此展開,我想編劇想表達的還有更多。

希望我不要被打臉。


HBO準備拍一部《守望者》的電視劇。

當這個消息正式傳出來的時候,數著日子把預告片看了十幾遍。

播出之後,觀眾的評價卻一路走低。

如果真是非常糟糕,拍得一塌糊塗,大可以忽略不看。

既然要寫,自然是因為我對這部劇還沒有完全失去期待,畢竟才播出兩集,而且還挺喜歡。

雖然達不到神劇的標準,但也沒有很多人批評的那麼不堪。

更多的,也是想借這部作品,再簡單回顧一下那個讓無數人著迷的冰冷世界。

《守望者》

關於這部劇本身的製作水準,包括服化道、表演、配樂、鏡頭等。

畢竟掛著HBO的牌子,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負面的抱怨大多集中在兩處。

第一:這根本就不是我們想要的《守望者》。

我最喜歡的羅夏呢?冷戰格局呢?核威脅呢?

統統不見,簡直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第二:故事格局太狹隘。

從海報封面也能看出一二,主角變成了一個不知道姓名的黑人女英雄。

怎麼又是「政治正確」的種族矛盾?

光是主題表達就被原著甩幾條街,提不起興趣。

01

熟悉的爭議。十年前,扎導盡心儘力按照漫畫還原了故事,結果被不少人冷嘲熱諷。儘管,這部電影現在已經被大多數人認可,並奉為經典,但在當時結結實實賠了個底朝天。

成本1.3億美金,全球票房不足2億。

如今換了一個人,似乎更加大膽。

達蒙·林德洛夫。

作為《星際迷航》、《守望塵世》和《迷失》的編劇,他打算沿著時間線續寫一個全新的《守望者》故事。

如果簡單地下一個定義,這應該算一部——

《守望者》忠實粉絲寫出來的一部緊跟時代的同人原創續作。

劇集開拍前,編劇達蒙特地給漫畫粉絲寫了一封信,裡面提到了他在十二歲,父親把《守望者》的漫畫作為禮物送給了他,並逐漸著迷。

「那些漫畫是聖地,我們既不打算翻新它,也沒準備重建或者推翻它,我們只有提出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探索這個世界。」

阿蘭·摩爾

為什麼《守望者》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稱讚?

因為它選擇直面了大多數超級英雄故事中一個被刻意忽視的矛盾之處。

當一個人真正擁有了超越普通人的能力時,他究竟會如何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這個略帶童話氣息的答案,或許並不能說服阿蘭·摩爾。

從一開始,他就認為那些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到處懲惡揚善的超級英雄並非合理的存在。

於是,他試圖以自己的方式去質疑,甚至否定。

結果大受歡迎,不僅獲得了科幻藝術界的最高榮譽雨果獎,而且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1923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一。

《守望者》就是這樣一部以批判超級英雄為主的漫畫作品,在特殊的年代,反而讓超級英雄漫畫擁有了新生。

它的世界雖然是架空的,但與現實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無論是其美蘇冷戰的戰爭背景還是對現實政治的影射,都要求觀眾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

02

全新的劇情,開始於電影故事結束的三十多年之後。

在曼哈頓博士的幫助下,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獲得大勝,並成功將其變成了越南州。

免受水門事件影響的尼克松結束了連任,取而代之的是繼續連任30年的雷德福總統。

全新的守望者依舊沒什麼好日子過,雖然能力不凡,仍需要帶著面具為警察部門服務。

羅夏沒有復活,但羅夏日記成為了關鍵線索,曼哈頓博士依舊在火星思考真理,而傳聞已經消失的法老王卻奇蹟般地復活。

核威脅早已不見,而新的衝突一觸即發。

表面上看,的確直指種族矛盾。

一邊是異化了羅夏意志,帶著面具,高喊「永不妥協」的第七騎兵團,這是一個白人至上的極端恐怖組織。

一邊是整天擔驚受怕,同樣帶著面具防止被牽連,連槍械使用都需要得到批准的警察。

但從不少的線索來看,這部劇並不滿足於此。

最顯著的地方便是第一集結尾,警長的意外死亡。導演在這裡其實採用了和原著相同的故事展開方式,以一個重要角色的死亡作為開場。

血液以相同的軌跡滴在了接近十二點的位置。

難道只是拙劣的模仿?未必。

被殺之前,警長在主角安吉拉的家中聚餐,離別之前安吉拉問他對現在的局勢擔不擔心,結果他笑著回答:

「不過是世界末日嘛」,然後嘴裡模仿著時鐘滴答滴答的聲響。

這裡說明,警長應該已經知道了一些東西。既所謂隱藏的真相。

到了第二集,出現了更有說服力的線索。

安吉拉在黑人老頭(其實是她爺爺)的引導下,參加葬禮的時候,在警長家中的衣櫃里發現了一套3K黨的衣服。

原著故事中,笑匠之所以被殺就是因為知道了不該知道的內幕,而被暗殺。

他是一個看透了人性,缺乏道德感的混亂狂人。

而故事中的警長背後,顯然也隱藏著巨大的秘密。羅夏由於笑匠的死,從而走上了尋找真相的路途,而安吉拉同樣因為警長的死,捲入了一場未知的漩渦。

兩處鋪墊,如出一轍。

03

當然。

也有一些人不喜歡《守望者》,覺得沉重冗長,劇情非常無聊。

為什麼?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反派。

《守望者》的框架雖然還是超級英雄,但它的目的並不是正義戰勝邪惡。每一個守望者,都有著不同的身份和立場。

羅夏,作為一個出身底層的流浪漢,帶上面具變成了懲治罪惡的鬥士。

為了堅守心中的正義,他脫下面具,並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個角色之所以迷人,與勝利無關,而在於能夠真正忠於自己的內心。

與羅夏的樂觀相反。

笑匠更像是一個看穿了現實,對人類世界無比失望的悲觀主義者。他是整個故事裡,最不像英雄的超級英雄。政治上刺殺過肯尼迪,行為上越戰時期當著曼哈頓博士的面殺掉了懷著自己孩子的女人。

英雄也好,壞蛋也罷。

對他來說,一切都只是一個笑話。

曼哈頓博士其實和笑匠有些類似,同樣對拯救人類沒有興趣。

不過,兩者也有所區別。笑匠只不過比普通人高一點點,而曼哈頓博士則是從遠高於人類的角度出發。

一個是人,單純地認為自己看穿了世界。

一個是「神」,確實穿越時間看到了未來。

因此,和笑匠不同,曼哈頓博士對拯救世界採取的是一種完全漠視的態度。也許他能一時延緩問題,但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於是選擇離開。

最後的法老王維特。

他不像羅夏和笑匠那般極端,也沒有曼哈頓博士一樣神奇的能力。但他渴望成為救世主,於是選擇用最殘酷的方式實現和平。

創造一個外在的威懾,用上千萬人的生命避免地球的消亡。

一個「偉大的惡作劇」。

劇中的烏賊雨與法老王最後的計劃有關

從他們的身上,你看不見明確的善惡界限。

而阿蘭·摩爾想要表達的,正是這種不確定性。

即便我們的生活中真的有了超級英雄,犯罪和邪惡也不會偃旗息鼓,相反,世界有可能會變得更加混亂和糟糕。

《守望者》的底色從一開始就是灰色。

曼哈頓博士可以任意排列每個原子的位置,但他始終無法改變人性。

整部劇集在時間線的故事延展上,其實非常用心。

如果後續的劇情能夠在種族矛盾,警匪對峙的背景中逐漸展開,並回歸守望者本身,那麼它依然稱得上是一部合格的原著同人改編。

目前的兩集,只是在挖坑,比較有趣的疑問主要有三點:

被救走的老人背後隱藏著什麼組織,那個小時候被他抱走的小孩又變成了誰?

法老王(不知道是不是被曼哈頓博士囚禁了)究竟有什麼計劃,「鐘錶之子」的戲劇和生化人侍從是否暗示著他想創造一個全新的曼哈頓博士?

預告片中,曼哈頓博士似乎回到了地球,並撿起了地上的一個曼哈頓藍色面具,他的目的又是什麼?

基於這些問題還沒有答案。

我對這部劇依舊留存著信心。


我看林德洛夫這部漫改劇基本都是看一集上知乎找一集的解析及評價一直到劇終。

不得不說,身為《守望者》的熱衷粉絲以及才華橫溢的編劇,林德洛夫確實把《守望者》題材開拓出了一個新的高度。

個人從一個只看過電影沒看過漫畫的小白觀點來評價,劇版《守望者》同樣沒有開局就放大招,同樣沒有給觀眾以爽的歡迎體驗,同樣給社會問題下的超級英雄畫上了一個荒唐無盡的省略號,正如笑匠所言:「守望者,就是個笑話。」

(以下均為個人觀點,部分包含 @囧叔 等分析里可能提出的觀點,均做參考作用)

首先,這部劇像各大營銷號或是各大沒看完就評論的人所講,極其無聊極其荒謬。然而《守望者》本身就是一種荒謬中的藝術,從美蘇冷戰籠罩下的極端兩極世界到美國征服越南使之成為獨立州的荒誕幻想,都是《守望者》喜之為題材的開端,這既是跳脫出現實對現實的深刻挖苦、諷刺,又是對人們心中英雄主義的徹底磨滅。

我很能理解那些人所說的林德洛夫沒把《守望者》這個題材拍成神劇的觀點,畢竟漫畫是神,林德洛夫不過是一個fan,想要真正做到弒神從而代替《守望者》成為新神,好像這個劇情就像趙嫗想要超過她父親法老王,終究不會實現。

所以報以超越的心態來看這部劇終究心裡會有落差,但跳脫出這個觀點,個人認為確實可以當做神劇來看待。

第二,很多人認為以種族歧視為題材格局過於小,的確,黑人問題說到底也只是美國自家的事,但如果把黑人問題同越戰放在一塊兒而論,格局多少也上去了不少。個人認為題材的格局大小其實並無所謂,只要能把題材講深講透徹,把一個社會問題儘可能深化到頂點,是我心目中對《守望者》題材的看法。

第三,結局的平淡其實多半是因為到頭來還是法老王等老一輩守望者沿用四十多年以前的「老辦法」拯救了世界。

說到底,個人認為這個結局並不是林德洛夫想不到更好的結局來填坑,反倒是對「守望者」這一稱謂的進一步諷刺——數十年過去了,到頭來能夠拯救世界的方法還是80年代沿襲下來的土辦法。法老王還是在關鍵時刻選擇犧牲少數來保全多數;二代絲鬼還是選擇做一個局外人以等待向上帝拋磚頭的機會(我想那則笑話里隱匿在英雄後的行為,更像是二代絲鬼對自己置身局外的肯定);曼哈頓博士依舊沒能讓自己變得「有用」起來,依舊是那個知曉歷史未來卻只能看著其發生的看板人。

一切都未曾改變,真正改變的是這個世界、這個時代。《守望者》不過是一個模子,超級英雄不過是一個幌子,真正隱藏在守望者之下的是這個現實的社會,是人心。


掛羊頭賣狗肉,借《守望者》ip夾帶私貨,刻意的迎合所謂的政治正確,宣揚意識形態,好吧只要你能講出個好故事,這些都能原諒。

能看得出這部劇的野心很大,從敘事手法,背景音樂,以及涉及各種政治、歷史、哲學、宗教等各類話題,刻意營造一種高大上的氣氛。前期出現的每一個場景、人物都透漏出我們不一般,我們很有高度的感覺。然後結局講了個啥?就這?

感覺像一張攤得很大的一張餅皮,裡面只有很小的一點餡料,格局整得很大,實際內容很空洞。看完之後有很強的虛無感,並沒有那種拍著大腿喊牛逼或者被感動的一塌糊塗,反而是「啊?完了?哦...啥啊這是?」

前面幾集各種隱晦、各種埋伏筆,原以為後面是一場盛大的宴會,就算是被強行喂政治正確也罷了,看個熱鬧也是好的,結果繞了半天你告訴我《都是宿命》?《因為愛情》?《宇宙「最強」》?《又一次粉碎了毀滅世界的計劃》?

就是一鍋大雜燴,什麼都放一點,結果什麼都不是,看豆瓣那些大老爺門被一個第八集整的高潮嗷嗷叫,各種吹什麼神鋪墊,你們之前都是看《還珠格格》的嗎?


和HBO150萬觀看人次相比,這個劇在國內可謂是冷冷清清。各平台的討論量和有效評價數都很低。本來想三集之後再給個初步評價的,但考慮到看的人比較少,三集之後可能就沒人再繼續討論這個劇了,所以就提前評價一番,等後續再考慮要不要修改。

劇集題材

關於這個劇,首先你要知道的是,它屬於架空現代類題材,同題材的作品還有高堡奇人。高堡奇人的世界背景建立在一個What if上:如果德國打贏了二戰,世界會變成什麼樣?而守望者的世界背景建立在另一個What if上:如果美國真的出現了超級英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它不是超級英雄題材或者反超級英雄題材,因此建議不要帶著黑袍糾察隊的預期來看這部劇。

並且它不是對2009年的同名電影的翻拍,也不採用守望者原著漫畫的劇情,而是對原著劇情進行了續寫。所以也不推薦帶著再看一遍電影的期待來看這部劇。

當然如果看過原著或者看過2009年的電影,會比較好理解這個劇的大背景。但即使沒有看過也沒關係,因為從第二集來看,編劇顯然考慮到了有些人只看這個劇,沒做其他功課,花了不少篇幅來解釋第一集里拋出的概念。

講真的,權游或者西部世界也沒在第一集就講清楚整個世界觀啊!

我覺得一個沒有看過冰火小說的人,看權游第一集的時候,應該會是一個臉盲+認不全人名的狀態:這是誰?這人和那人啥關係?剛才出現了幾個人?主角是誰?

同樣的,在看守望者第一集的時候,觀眾正常也是懵逼的狀態:白夜事件是啥?越南怎麼成為了美國的一個州?跨維度攻擊是什麼?雷德福基金是什麼?烏賊雨是怎麼回事?

既然權游沒有因為第一集讓人臉盲而成為爛劇,我是認為沒道理就因為守望者第一集出現幾個讓人搞不清楚含義的專有名詞,就判斷它是個爛劇。

而現在網上對守望者劇集的負面評價,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對這些名詞的困惑。

所以看之前建議給自己先打個預防針:第一集很多東西沒講明白,看了有點雲里霧裡的,對於HBO的架空大劇來講,是一種常態。繼續看下去,劇里該交代的自然會交代。

劇集主題

守望者最基本的主題是:Who watches the Watchmen?這一主題在第一集中也被明確點了出來:執法之人,誰人守望?

還是從它的背景說起。故事虛構了一個平行世界的美國,超級英雄真的存在。一開始只是普通人蒙上臉充當超級英雄,後來真的出現了擁有超能力的人。那麼民眾面對這樣的現實,會有什麼反應呢?開心嗎?感到安全嗎?

想想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受監管,甚至沒人知道他們叫什麼、長什麼樣、住哪裡、和什麼人有來往,而且這些人要打誰打誰,要殺誰殺誰,制約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脆弱的道德感。而他們的道德和價值觀顯然和一般人很不一樣,他們中有人酗酒成癮,有人患有精神疾病,還有人是同性戀(在1940年代)。

也許在一個超級英雄題材的故事裡,人們會感到很安全並且非常喜愛這些「超級英雄」。但在守望者的故事裡,人們發出了一個很現實的疑問:誰來制約這些蒙面英雄呢?

並且普通人和蒙面英雄之間不信任感,在真正擁有超能力的人出現後,達到了頂峰。原來那些蒙面英雄到底還是普通人,大不了人人拿起槍把他們崩了就是了。現在好了,誰也打不過的人出現了,誰來制約他呢?

最終這種不信任感,以基恩法案的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基恩法案是故事裡虛構的,大體內容就是美國政府把這些「超級英雄」定性為蒙面義警,要當蒙面義警必須得到政府批准。也就是讓政府來監管蒙面義警。

但這其實沒有解決本質問題。現在政府有能力制約這幫人了,那麼誰來監管政府呢?而且是美國政府在控制著超能力者這種大殺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不得想:誰來制約你美國呢?

以上是原作故事裡的基本背景。

而在電視劇里,一個新的事件被引入了進來,就是白夜事件。

劇集目前的故事大體發生在一個叫塔爾薩的小地方。這地方以前發生過針對黑人的種族屠殺,直到現在種族矛盾還是很深。後來有一天,一群據說打著白人至上旗號的蒙面人襲擊了所有的警察。警察們感到很不安全,所以他們就假裝辭職(也有些是真辭職),然後蒙面上班。這樣至少就不會被歹徒知道家庭住址,在無防備的時候遭受襲擊了。

這種做法看似合情合理但實際上問題很多。警察成為了蒙面義警,根據這個故事的大背景,民眾並不會感到安全,對政府及執法機關的不信任也會加劇。我們都知道美國的政府是民眾投票投出來的,那麼在一個民主社會裡,民眾一定會投票反對的事為什麼會順理成章地執行下去呢?

再說這個白夜事件,它本身疑點就很多。40個警員同時被襲擊,這需要有很高的組織度才能實現啊。還需要有漫長的前期調查,以及很多人、很多武器裝備。這麼大的人員調動、資金流動,以及漫長的準備調查時間,警察一點蛛絲馬跡都沒發現,被人輕鬆得手?

要說警察局裡沒內鬼,誰敢信?

所以這個警察局本身,就沒辦法保證裡面每一個人都是可控的、可信的。

再來看看這些警察的言論。

當警長問「執法之人,誰來守望?」,所有警察一起站起來,「我來守望。」

執法者自己監管自己,可還靠譜?說好的三權分立呢?

最後再看看警察的做法。

根據規定,只要多數警察認為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全體警察都可以被授權使用致命武器長達24小時。換句話說,警察能不能使用致命武器,對誰使用,只要警察自己決定就行了。

所以,誰來監管這些警察呢?

另外塔爾薩地區如此深重的種族矛盾,除了歷史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雷德福基金。雷德福是在任三十年的美國總統,他宣布歷史上受到種族歧視迫害的黑人及其後代可以免稅。這種規定下,可以免稅的黑人就太多了,黑人賺的錢都是自己的,白人賺的錢要上交國家做公共建設,等於是用白人的血汗錢在養活黑人,哪個白人能同意啊。但這種法案竟然可以執行,這種總統竟然可以在任三十年,說好的民主國家呢?

因此從前兩集來看,這個劇集最大的懸念是,美國的政治體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會讓這樣的政府、這樣的執法機關出現?

劇集質量

現在討論劇集質量確實有點言之過早。畢竟優秀如權游第一季最終也會迎來令人憤慨的大結局。不過從前兩集來講,HBO的基本質量還是有的。布光、攝影的水平都在線,演員演技也沒有掉線的,客觀來講這個劇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爛劇。

但是如果和權游或者西部世界這些相同定位的劇相比,本作也有一個劣勢是架空現代題材,沒那麼多特效、布景以及服化道上的加分項。另一個是它的主要矛盾比較內斂,政府及執法機關不受監管這種劇情矛盾,並不像異鬼來了或者機器人要殺人這樣淺顯直白。所以權游和西部世界是那種第一眼的好劇,而且越品越覺得好。但這部劇乍一看有點普通,細品才會覺得有點意思。

而和同題材的高堡奇人相比,守望者又顯得腦洞不夠大。可能很多人在看前兩集的時候不會覺得這個架空的世界有多麼架空,以至於一些小的細節,比如這個世界沒有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就被忽略了。

至於網上很多人給這個劇差評的原因是主角不是俊男美女,尤其女主不是金髮碧眼大美妞,我覺得emmm……主角長得好看本來就不是HBO的特點啊。看見HBO這個牌子的時候心裡沒點B數嗎?要看俊男美女為什麼不選擇CW呢?CW的劇可能別的方面做的不好,但顏值大體上還是在線的。

女主長得一般其實符合這個劇的定位。守望者講的並不是超級英雄或者超級瑪麗蘇的故事,而是一個有超級英雄的世界裡普通人的故事。而且以編劇在守望塵世里的尿性來看,這個劇第二季還是不是這個女主、是不是繼續講塔爾薩的故事,仍未可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