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拿到了爸爸媽媽每年單位體檢的結果,爸爸的胸片考慮結核,媽媽得胸片查出結節,身為一名醫學生,我第一反應是兩個人都得了結核,立馬帶父母去當地的結核病院檢查和住院了。老爸TSPORT等結果都提示結核可能性大,醫院給予了診斷性的抗癆治療。而媽媽在住院期間,肺部CT報右上肺及右下肺分別見一5mm,8mm結節,其他癌胚抗原等等各種檢查都是正常的,然後三四天的樣子就出院了,建議定期複查。我不放心,拿著我媽得片子掛了學校兩三個推薦的呼內的教授,都說看上去良性可能性大,建議定期複查(這也是我現在最責怪自己的一點,為什麼當時不把電子版的影像拷過來,腫瘤內,胸外科的都去問問)。然後我就默認媽媽得是個良性的結節了,只跟她說我們定期複查,10月又帶母親做了個肺部Ct,未見明顯改變。更沒把這件事放心上了,一直到今年3月11號,媽媽去醫院又拍了個ct,提示右下肺結節較前稍增大,約0.9×1.0mm,稍見分葉及毛刺。我當時看到嚇傻了,立即帶媽媽來到湘雅附二掛了胸外得教授號,當時老師跟我說看上去不像個常規的腫瘤,但是很靠近胸膜,如果再觀察是個惡性的長破了胸膜就麻煩了,建議可以切了。我的媽媽是個當機立斷的人,她立馬同意住院做手術,正逢疫情期間,病人較少,我們很順利的當天就住了進去。(這也是我現在慶幸的一點,那天CT結果出來,提示是癌,湘雅附二又是本地最好的胸外醫院,我諮詢了同學,推薦了一個老師後,在app上刷了一晚上,意外的就刷到了吐出來的第二天早上的一個號子,第二天又順利住進去了,現在想想也算是老天眷顧)。 住進院後,病房病人不多,疫情期間,只允許固定一個陪人,學校沒有開學,爸爸身體不好,我陪媽媽住進了醫院,前幾天各種檢查,老媽除了偶爾露出擔憂,什麼事都沒有,因為她還沒有任何癥狀,我總是開導她,你看教授也說你那個不像個腫瘤,湘雅附二做的胸部CT報的是右肺尖磨玻璃結節 ,Lungrats 2類,建議6-12月隨訪,右下肺實性結節,lungrats.3類,腫瘤?肉芽腫?建議定期隨訪並對比老片。(我見描述寫未見明顯分頁及毛刺),並且我在電腦上查的她的片子也覺得該結節十分圓潤,但看見它與胸膜還是有絲絲牽扯,隱約覺得不太好。終於等來了做手術的日子,進手術室的時候,我看著媽媽被推進去,我對她說加油,她把手舉起來做了個加油的姿勢,門一關,我的眼淚就忍不住掉了下來,我是真的怕!手術過程中一分一秒對於我而言都是煎熬,廣播里只要有叫某某科室某某床的家屬到門口來,我就緊張到了嗓子眼。果然等到醫生拿標本給我看的時候,跟我說,之前他們也考慮結核可能性大,現在切下來看這個樣子應該是惡性的,他掐滅了我內心的那一點希望,而馬上我又想說不定快速是好的呢,由於有同學在病理科,我很快得到了快速的結果,上肺符合分化好的腺癌,下肺傾向於中分化鱗癌,那一刻老媽還在裡面做擴大,而我在手術室再已泣不成聲!手術後常規媽媽被送進了胸外科監護室,要看情況第二天才能出來,我一個人待在病房覺得壓抑到不行,叫爸爸把我接回了家,第二天早上我再過來。第二天上午媽媽從胸外回到了病房,看著她一臉憔悴加痛苦,我知道她很難受,她跟我說她昨天被痛醒,一晚上煎熬過來的,她問我情況怎麼樣,早已同家人商量好告訴她實情,我跟她說是不太好的東西,但手術很成功,還在很早期。其實我不知道還是不是很早期,因為畢竟沒有大病理結果。術後母親疼痛不已,我只能安慰她做完手術第二天最痛,會慢慢好的,鎮痛泵的效果讓她有些昏昏欲睡,我便沒打擾她,希望她能多休息。現在我們已經出院好幾天了,她也沒有那麼痛了,昨晚我同學把病理得結果發給了我,鏡下吻合口及余肺組織多切片均未見癌,第2.3.4.7.9.10.11上葉.下葉12組淋巴結均未見癌轉移。右上肺0.6×0.5×0.5cm高分化腺癌(貼壁生長為主),右下肺0.9×0.9×0.9 cm中-低分化鱗癌,均未見胸膜及神經,脈管侵犯。兩個組織均報了EGFR(+)。在住院的過程中,媽媽得上腹部增強CT報了胰腺分支型IPMN可能,做了磁共振增強也是這個,我掛了普外得教授,他建議先三個月複查,但我也會吸取教訓,多問幾個,等母親身體恢復了,她可能還要做一個胰腺的手術,因為雖然這個目前是個良性的腫瘤,但它有惡變得風險。寫得很亂,我內心也一直受到煎熬,覺得自己對媽媽這個肺部結節不上心,不然有可能去年就切了,說不定當時還只是個原位癌,內心還充滿著對未來的不確定,但媽媽,我相信未來的路還很長,無論怎樣,我陪你一起走!


早期肺癌手術是可以治好的,這也不是個罕見病,每年都有很多肺癌患者聯繫我們出國治療,日本醫療水平比較先進,多種治療方法相互配合,效果很是顯著;即使有些沒有手術條件的患者,質子重離子治療也是可以實現的。


這樣的研究已經很多了,比如常見的肺腺癌,如果把1A期定為早期的話,絕大部分患者術後都可以徹底治癒,五年的生存率幾乎是100%。


5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部分患者可以無病存活至非腫瘤死亡。


我媽剛手術1周,浸潤性肺癌0.7mm,1a,醫生說術後複查即可,醫生也不建議吃中藥,糾結


同學爸爸,什麼分期不太清楚,反正沒有手術,只化療和放療了,十三年了,還健在。


有朋友是單位體檢發現的,肺癌早期,手術後化療,到現在五年多了。現在提前退休了,和老伴一起帶小外孫。他條件好些,用的進口葯,化療沒怎麼掉頭髮,人雖然消瘦了些,但精神頭很足。


我大姐的乾爸爸,就是賁門癌中期,手術加化療,至今已經差不多15年了吧,現在還下地幹活呢!心態很重要很重要,真的!


我的母親是19年年末拍的ct看到有8mm磨玻璃結節,當時也沒當回事,就等5月份去複查結果變成了13mm,去隨後去了北京掛了兩個專家號,專家都說傾向於惡性腫瘤。今天早上做的pet-ct等待結果中。


一個人身上長兩種性質的肺癌少見,尤其是女性長鱗癌更加少見,要麼你媽自己是煙民,要麼就是你爸是超級煙民。


我爸爸基本上同一時間跟你媽媽查出來食管癌晚期,初診的時候就是晚期多發淋巴結轉移(4處),目前已經一年多了,現在情況穩定。

(我覺得我爸能比我活的時間長)


我想我可以再活40年


我也是磨玻璃結節,9毫米,目前正在排隊等手術,可是要等好久,萬分焦急


謝邀。肺癌入腦,沒有手術,也沒有化療,不到4年。

我爸2016年3月肺癌入腦,腦腫瘤過大壓迫神經造成抽搐入院才查出是肺癌。但醫生看了心電圖後,建議回家不繼續確診肺癌類型。

2015年12月咳得透不過氣,去縣最好的醫院檢查,初步懷疑肺癌,肺結核,肺炎。住院一周,最後支腔鏡從肺部取樣化驗結果為炎症。消炎治療後逐步好轉。未以為意,沒有去大醫院核查。

確診後,湘雅一醫院不建議繼續治療,問門診醫生,說可以試用靶向葯,一月沒效果就停用。去省腫瘤醫院,回復結果也是不建議治療。省中醫院也一樣。

按照醫生建議,直接回家,買了靶向葯,1個月左右基本恢復正常,後來身體很好,可以種菜,騎摩托出行,後來肺部X光看不到肺癌病灶。但不到2年,耐葯,發病入湘雅急診科。醫院開了抗抽搐的葯,要求出院。

出院後自己網購了第三代葯,白盒9291,盲試。效果很明顯,腦補脹痛逐漸消除,抽搐頻率下降很明顯。

後來耐葯。幾種葯同時吃,但也沒堅持太久。確診到最後沒有超過4年。但除了耐葯時痛苦外,其他情況生活質量不錯。周邊相親都說身體好,應該不是癌症,他也慢慢相信了。第一次耐葯恢復後,還想著去醫院確診不是癌。從確診起,姐夫提醒我了解杜冷丁等止痛藥購買,後期會很痛苦。但到最終也沒有使用止痛藥止痛針。

最後一次發病入住柯信腫瘤醫院,周邊病床很多肺癌,有手術的,有化療的,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


早發現早治療,不用太多擔心,現在醫療技術那麼先進,而且分化也不差,會沒事的!!加油!!


務必定期複查 只要不複發轉移可以長期生存 如若早期發現轉移灶 也可以及時處理


別擔心,現在肺癌的治療應該是領先其他癌種很多哦!早期肺癌的話能做手術就儘快做吧!現在技術很成熟了,如果能切乾淨的話複發率也不高呢!做完手術還可以活很長嘞


我好羨慕你,你這種情況治癒率特別高,我爸已經侵犯胸膜了


可以加你個微信嗎,我也是小姑娘,很害怕


資源不存在

我也想知道啊,不是說早期的肺癌基本可以治癒嗎!?


我是8月11號陪我的父親去醫院做了CT,顯示食管壁及胃壁局部增生加厚,肺部多髮結節,最大的1.4mm,然後8月17號做了胃鏡,已經病例,顯示食管距離門齒23cm和33cm處各有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瘤變,然後醫生說,可能肺部也有問題,明天要去做PET-CT,不知道有沒有事,有點害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