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的時候


其實國內進口車價格算是合理水平啊,不離譜。美國那是過於便宜,算不得數的。而且很多網路上的說法會把排量稅和增值稅一起乘到進口車稅率裏,得到一個很誇張的數字。其實這樣是錯誤的,因為這裡的稅費成本對於國產和進口是一視同仁的。

不算超豪車和超跑之類離大眾生活太遠的車型,其實進口車主要有三類:

一是配套廠商沒法遷移國產化,主要見於高端車型比如78S,保時捷這類。由於生產中用了大量各家獨門絕技和高端零部件,主機廠及配套廠短時間內很難大規模在國內建立生產線和供應鏈,國產難以實現。這類車型溢價來源主要是級別高,即便國產也難以降價,目前比原產地價格也在合理範圍。

二是產量太小,全球也只有幾條生產線的那種,常見於小眾車型,比如奧迪A5,BMW4系,德系車的旅行版和高性能產品線(AMG,M,RS等),基本都是一個工廠供全球,沒有提升產能的必要。這類車型溢價來源在於牢牢把握細分市場,國產了也賣不掉。國內價格的話會比原產地略高或者持平(歡迎大家選購VAG的慈善wagon車型,相當於廠家補貼關稅和運費),主要是細分市場購買力相對更強且競爭弱。

第三種纔是常見的所謂「比國外高很多」。這類車型拒絕國產其實只是為了利潤。維持進口溢價能賺錢,為什麼要國產化產生額外投資承擔額外風險呢?這類車型以C級SUV(GLE,Q7,X5)為主,對應的C級車在國內哪個不是投產很久了(A6甚至長達30年),說沒能力國產可能嗎?在比如某個L開頭的匠心品牌,同級別的國產型號也投產了十幾年了,發動機變速箱都可以用國產的,難道殼就不能國產了嘛?而且現在開放合資股比限制,找什麼質量的藉口也不太合適了。這類車型也是比起國際市場溢價最明顯的,人家賣的就是進口溢價,為什麼要便宜?不僅溢價高,甚至還有人主動洗地,比如發明各種不合理的演算法證明其動輒翻倍的價格是合理的。賣的就是小布爾喬亞的優越感,收割的就是對進口車的迷信。

所以啊,進口車價格高的最後一個壁壘只剩下對進口的迷信了。zs稅這種東西,即便國家不收你的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廠家和中間商也不會少收你一毛錢的。君不見降關稅還漲價的L車乎?


沒有稅沒有運輸成本 全球人工成本統一的時候 才會出現價格全球統一 但是否便宜 那也得另說


你說的國外是指美國?歐洲?還是新加坡?


做夢的時候


看待價格不要只看售價 要看最後的落地價格 對於全球進口車的價格來說 中國的售價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進口車的價格影響因素比較多 不過國家也在不斷削減關稅 相信以後的售價會越來越低 相比售價 我感到更遺憾的是有很多個性的車型沒有辦法來到中國


如果真的按照全球新能源的趨勢 停產之前都不會達到你想的那麼便宜了


謝邀。

第一,等它國產的時候。

第二,當它減配到不能再減配的時候。反正有些人買車就是買一個品牌,買一個殼子。

第三,當它推出中國特供車型的時候,因為這根本就沒有國外的參考對象。

望採納。


永永遠遠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買二手三手


直接買國產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