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的表揚很重要!我是個不太自信的人,其實從小學習還算好,這個好怎麼說呢,比如高中時候,基本穩定在學校前五名,但卻從沒考過第一,也很奇怪,總是二三四那樣。有一次我第二名,本來挺高興,回到家以為我爸媽多少會誇誇我。到家說了成績,一句表揚沒得到,我爸聽完之後立馬問我:「第一名是誰?比你高几分?你怎麼就不能考第一?」當時我心裡那點高興真的是瞬間灰飛煙滅。這種時候孩子是特別需要家人的肯定,但得到的卻是打擊,他會覺得自己不管做了什麼都做不好,永遠自我否定。


說出來可能難聽,但大部分人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和別人比較過程中帶來的優越感上的。


樓主詢問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相比一定了解自信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我就不多做贅述。

本人從事教育培訓多年,上半年剛好做了一個關於孩子自信心培養的培訓。

自信心並不是與身俱來的,它是「通過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與人的交往中,通過成功體驗的積累和卓有成效的教育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從這句話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自信心不是與身俱來的,它是經過後天培養可形成的一種積極的品質,並且需要結閤家長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來讓孩子增加成功的體驗,從而奠定自信基礎。

大體來講,可從兩個方面去培養,一是語言,二是活動。

一、語言類

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且對自己的認知並不準確和完善,通常會以成人的評價作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我們恰如其分的積極評價有助於孩子「肯定的自我評價」的發展。並且積極的評價在孩子獲得成功體驗中起著催化劑作用,能夠加速孩子成功體驗的獲得與自信心的產生。所以我們給孩子的積極評價也要恰到好處,太過的話,孩子不是自信,是自負。

怎麼去改善和孩子溝通的語言呢?比如:從前你會說:為什麼這麼簡單的數學題都不會?或許孩子更願意聽到你這樣跟他說:你看你科學學的那麼好,是用的什麼方法呢?我們可不可以把學習科學的方法借鑒在數學上呢?多一點鼓勵,多發現孩子的長處,不要以偏概全認為自己孩子啥也不是。

二、活動類

孩子的生活比較簡單,大概分為遊戲,學習和家務,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一)遊戲類

1.拼圖遊戲

拼圖是一個整體的圖片,切分成不同形狀的小圖片,讓小朋友既要觀察各個小圖片介面形狀,又要找到局部與整體的關係,然後再一次次嘗試中完成拼圖。那麼當孩子去完成的這個過程中,他其實戰勝了很多的困難,所以當他完成的時候,心裡是很有成就感的。

2.角色扮演

孩子對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應該是有所瞭解的。他在扮演這個角色的過程中,也會去學習這個角色的特性,並且藉助這個角色的身份去表達。比如孩子很膽小,但是很喜歡老虎,那麼你可以讓他扮演老虎,你問他老虎是怎麼叫的,那麼他可能就會學著老虎揮舞著小爪子,發出老虎的咆哮聲,

3.搭建遊戲

孩子通過不同的材料,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既能夠搭建出來自己看到的東西,還能夠搭建出自己想像的東西,一堆散亂的積木在小朋友的手裡就會變成汽車動物,或者高樓大廈,這個過程神不神奇?神奇吧。並且通過這些作品,你還能感知孩子的性格和情緒以及發展情況,比如孩子只用紅色積木搭建,那麼你就知道孩子對顏色的敏感期或者審美的敏感期來了,你要想想怎麼去配合孩子度過這個時期。那面對孩子一些很有自己想法的作品,請不要吝嗇你的誇獎和肯定,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非常甜蜜的和自豪的。

4.競爭遊戲:比賽競走類等。

(二)學習類

1.我指你說

我來指一個部分,讓孩子說出它的名字或者作用等。可以很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也讓孩子迅速的掌握知識點。

2.對對碰

對對碰,是一種卡片遊戲。可以是數字卡片,或者漢字卡片,或者字母,單詞卡片都可以。可以我照一張,孩子找相同的一張,或者孩子先找一張,我再找一張相同的。這個活動對於小孩子來說就是既能夠找對,而且還能夠認識數字。

3.認識鐘錶

認識鐘錶可以在家裡進行,也可以在我們的相關課堂上進行。可以做一個鐘錶,在教會孩子認識鐘錶之後,我們可以來玩一個鞏固的遊戲,比如我寫一個時間,讓小朋友在時鐘上調整時針分針的位置把我寫的時間擺出來。然後再換小朋友寫,我來擺。

4.詞語接龍

辭彙量大的,可以成語接龍,辭彙量少的,可以詞語接龍。

5.講故事

延展性,複述性的講故事。

6.做手工

小孩子都很喜歡做手工。

(三)勞務類

1.做家務

勞動更多的是在家裡去做的,為什麼要讓孩子去勞動呢,簡單來說勞動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能力,其次讓孩子有所承擔。那麼到了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孩子也能夠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2.過家家

過家家我們都知道,孩子最喜歡玩了,因為他們可以扮演大人,在他們的認知裏,大人是無所不能的。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當他們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的時候,就很容易煩躁,做不好的事情就哭著找家長,比如看到自己玩滑滑梯總是摔跤,爸爸從來不摔跤,或者看到其他小朋友作品都做好了,自己還沒有做完,這個時候小朋友就很煩躁。那我們平時可以讓孩子去玩過家家的遊戲,去照顧布娃娃,讓她給布娃娃當媽媽,通過給布娃娃穿衣服,梳理頭髮,洗臉,穿襪子,穿鞋子,系鞋帶等事情來鍛煉他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立能力,從而建立自信心。

3.角色互換

這個遊戲和過家家的遊戲有相似的地方,但是角色互換是和爸爸媽媽,或者老師來進行角色互換。孩子覺得家長什麼都懂,什麼都會,但是自己卻不會,有時候會打擊孩子,所以,在換位遊戲中,孩子很容易找到一種滿足感,建立信心。 如:媽媽當寶寶,寶寶當媽媽,寶寶把學到的知識教給媽媽。

以上就是就給大家分享的一些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活動。其實不光小朋友要有自信,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信,希望大家都可以發現自己的長處,做一個自信有魅力的人,而自信本身就是一種魅力。


從家務開始

做不好,不要打擊

做好了,要鼓勵

一個從小就會做事的孩子

長大了自然就自信滿滿了


當然是多鼓勵孩子啊,指責批評只會讓孩子自卑擔小。深有體會,因為我就是後者教育方式的結果。。。


仔細觀察孩子所有的行為,針對一些良好的社會行為進行誇獎。

在進行誇獎的時候話語最好要儘可能的詳細,有針對性,詳細的可參考《小豬佩奇》豬爸爸對兩個孩子的鼓勵。

最好不要涉及到「交易」,比如一個符合規範的行為可以得到一顆糖,容易讓孩子意識到每一個規範的行為背後都有糖喫,表現出正確的行為只是為了得到獎勵,或者一顆糖不足以表現正確的行為,需要很多的糖做交易,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多與孩子溝通,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它出現的原因。正確的向孩子提出「請求」,告訴孩子具體要怎麼做,必要時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表演,讓他知道面對具體的情境應該怎麼做。

多鼓勵孩子自己做事情。孩子雖小,但他也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很多事情他自己就可以做決定,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會主動過來尋求幫助,在孩子尋求幫助的過程中,切記要保持嚴謹的態度,不要嘲笑,不要認為這件事只是一件小事,小事只是針對你來講是小事,但對孩子來說這是他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件大事。


培養個興趣,特別是跳舞,我身邊跳舞的菇涼都特別自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