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it go


這種事情要往深了想,就會釋懷。

我篤信有買有賣供求相依的自然規律。看似不公平,其實天平的兩端的砝碼重量是一樣的,而每個人看到的卻是不一樣,不全的,因此才會有不公平的感覺。

比如有些人像哈巴狗一樣,那也是人家的付出,所以得到什麼也應該。拒絕做狗,就不要巴望賞賜,兩訖,不是嗎?

無形的交換有時肉眼還真看不見,但一百巴仙存在,人怎麼會告訴你他的忍辱負重呢。換了是你,會嗎?

坦坦蕩蕩,自己該得的,不要在乎別人的白眼,因為那是自己掙的。別人得了好處,也用不著微詞,人也該。

老天爺算得精著呢,用不著你操心。為別人的事長吁短嘆不如專註做自己的,好讓日後別人對你的所得也憤憤不平。

心裡有桿秤,比啥都強。


假定這是一個與你利益相關的提拔,或者說你認為該提拔自己,但領導卻提拔的別人。

首先,什麼是公平?什麼又是不公平?該提拔誰不該提拔誰本身就難有一個確切的標準。哪怕被提拔的人是靠裙帶關係上去的,這也是屬於他的資源。又或者,如果這次提拔確實考察的是你們的專業能力領導能力等等,那你又拿什麼來證明,自己這些方面確實比別人強?

當然,遇到這種事情你可以發聲,可以表示抗議和不滿。但一般不會有什麼實質作用。

你的聲音能否被聽到被重視,或者說在其他事情上你是不是還會收到「不公平」對待,這個取決於你長久以來的職場人設。比如業務能力是否過硬,日常處事是否有原則有底線等等。

當前會受到什麼樣的對待,這是過往一段時間的「果」。當然,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去改變,為以後避免遭受「不公平」的對待去積累「因」。這樣的話,最重要的真的是自我的修鍊。當你自己底氣足了,本身遭遇「不公平」的概率就會降低,即使真的遇到,主動權也在你自己了。


天吶,這世界從投胎開始計,哪有什麼公平可言?如果你還沒悟,那總有一天你會返過頭來笑話這個幼稚的問題

凡是所求,必要爭取。


我在現在這個國企已經快10年了,去年因為間接得罪了領導,結果遭到邊緣化,那些人一直想把我攆走,除了排擠和冷暴力,就是故意提拔比我晚進單位而且資歷比我還淺的人來刺激我。有的人明顯就是被上面的人罩著給他們各種所謂的業績,才被「破格」提拔的。如果我現在在才二十齣頭,肯定拍屁股走人了,但是現在歲數大了,辭職後肯定很難找下家,只能是先在這裡熬著,把這位事情看淡。


公平是個主觀的詞,不存在客觀的公平。覺得合適就繼續干,不合適早點找退路。

社會總是向前走,不合理的制度早晚會自然消失,但是作為個人,沒有必要耗在那裡,接受不了的話,儘早跳到更合理的制度。


1、對你提拔有決定權的人要提拔你總會找到多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提拔你也能找到多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因為人總是優點與缺點共存的,看有權人強調哪一方面。

2、被提拔的人至少有一點比你做得好,那就是緊緊地抓住了機會。職場上提拔的機會太寶貴了,有時候多少年也難得有一次。多少錢以後當機會已逝,優勢不再,你再怎麼奧悔也無力回天。

3、剛入職和入職多年對「公平」的理解絕對會不一樣。除非有確切的證據或明顯的違紀違規,你不好斷定當權者不公平,而且有時候遊戲規則本身就不公平。


既然已成定局,只能平常心對待現實。


在努力提高自身的前提下,道不同不相與謀。

以及,一時的無可奈何並不代表我的妥協與認同。


同事小何的孩子生病了,需要動手術,小何向領導告假。

領導說,「動了手術就回來上班。」

可天有不測風雲,手術後,醫生說有一周觀察期,家長必須要留院觀察,小何沒辦法,只能繼續向領導續假。

「不行,工作這麼忙,你不回來事情誰做?」

小何好說歹說,都沒續到假,他乾脆不來了。

最後,領導對小何以曠工處理,不僅要扣工資,還要在大會上公開批評。

可氣的是,這位小何,居然會上一直低著頭,沉默不語,似乎默認了領導的處理,連同事都覺得他冤。

如果,小何能懟回去:我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單位沒了我就不能轉了嗎?

那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我又想起另一件事,同樣是單位上的一位同事,這位同事因為先兆流產,需要住院保胎,她休完了自己應有的假期,可還不夠,她同領導溝通,領導同樣不同意,她懟了一句:

「我孩子出了問題你孩子也別想好。」

最後,領導同意了她的續假。

我並不是要大家同領導對著干,領導的安排我們必須服從,但是,若是不合理的要求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反駁?

職場上,沒有人不會受欺負,沒有人不會遭白眼,可是,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鴕鳥,大概是想,只要低著頭,忍一忍就過去了。

也許就是這種心理,當你受到不公平待遇,當你被別人欺負時,你總是自我催眠,頂多在心裡罵幾句,或者和相好的人一起抱怨幾句,可在欺負你的人面前,依舊點頭哈腰,畢恭畢敬。

如果你能像樣的表達自己的訴求,強硬的懟回去,他會對你客氣點。因為這種人,習慣了欺軟怕硬,在弱者面前,他會盡情耍威風,展現自己的厲害,而在強者面前,他就會變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