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危險?看看我說的這些案例就知道了!

就在前幾天有粉絲給我留言:

當時就心頭一緊,希望這位讀者看到的是謠言,趕緊上網搜,卻發現果然有圖有真相,看到那個遠遠的卡在車窗上的小小的頭,我甚至不敢把圖片點大……

孩子的腦袋露在車外,被卡得很死。等被救下的時候,因為長時間缺氧,已經沒了呼吸……

據說是家長下車時沒把車鑰匙拔掉,所以電源未關閉,小孩玩車窗,剛好卡住了脖子……

很難想像孩子在尚有一絲氣息時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和恐懼,整個家庭又要在怎樣的悔恨和悲痛中度過。

我無意指責把孩子一個人留在車上的大人,只因為「我馬上回來,讓孩子自己待一會兒應該沒什麼的」這樣的「一念之差」於我們每個人都再正常不過。老實說,如果沒有當父母,我可能也不一定能認識到這樣做的後果可能會有多嚴重。

但現在,每年我都會寫至少一篇關於「不要把年幼的孩子單獨留在家裡和車裡」的文章,每次在找到新的案例、素材的時候,我都會害怕,發自心底裏的害怕、恐慌,而這種不安會讓我再帶小小常出門時,哪怕遇到再緊急再麻煩的事,也絕不敢留他一個人在車裡。

而這次,又一個孩子用自己小小的生命給我們以警示,拜託各位父母們,不要再意識淡薄、心存僥倖了,這個錯,真的不要再犯了!

別把孩子單獨留車裡,時間多短都不行!

這樣的案例,今年已經不是第一起了。

3月中旬,在新疆克拉瑪依,一個5歲女童的頸部被車窗卡住窒息。她媽媽到附近的一家超市買菜,考慮到自己很快就回來,於是就把女兒留在了車裡。孩子在車裡觸碰了車窗按鍵,導致脖子被卡在車窗動彈不了:

但幸運的是,還好被民警發現得及時,孩子最後恢復了生命體徵。

玩車窗可能是孩子們的共同愛好,小小常坐車的時候也很愛把車窗搖上搖下,但如果身邊沒有大人,或者玩的時候大人疏忽沒看到,這麼一個普通的遊戲就很容易變成一場悲劇。

一般來說,10公斤左右的力就足以讓一個嬰兒窒息,而車窗在升降時能施加的力可以達到約13-36公斤,這麼大的力卡住孩子的脖子,在很短的時間內,如果救治不及時,孩子就會因缺氧窒息而死。

孩子不玩車窗,或者把車窗鎖好是不是就沒事了呢?

當然不是!

對於「不能單獨把孩子留在車裡」這事兒,很多父母都持一種「道理我都懂,但哪有這麼多倒黴事」的僥倖心態:

我就是去取個東西,5分鐘都不到;

買個菜很快的,也就10分鐘吧;好不容易開到服務區有個廁所,孩子睡著了,我總不能把TA叫醒吧。

我相信案例裏的父母,也一定不捨得把孩子單獨留車裡太久,幾分鐘就能回來,所以才會把鑰匙留在車裡。但從缺氧窒息到死亡,也就是短短的4、5分鐘。

而一些你以為不可能發生的意外,不要說4、5分鐘了,根本就是一瞬間的事。

浙江金華,有位爸爸在加油站下車給加油卡充值,手剎沒完全拉緊,兒子調皮,不小心碰到了小貨車的手剎,導致車溜坡前行,還好車門開著,孩子也知道呼救,工作人員飛奔上車及時剎住,否則撞到建築物撞到前方的車輛行人,後果不堪設想。

廣東佛山,一對夫妻從車上卸貨時,把孩子留在車上,但沒想到車突然起火自燃,車裡的孩子被嚴重燒傷。

意外和危險,從不與時間長短成正比,只和家長的疏忽大意、或是僥倖成正比。也許之前「走運」了100次,但在放鬆警惕的第101次時,危險可能就會突然找上門,讓人追悔莫及。

特別是旅行出遊時,不管你們玩得多嗨皮,都一定要記住:

千萬千萬不要把孩子一個人留在車裡,時間再短都不行!

(根據2014-2018年美國與汽車相關的非交通類兒童致死事故統計,「中暑」是導致兒童在車內死亡的最大兇手)

夏天來臨,車裡中暑的慘劇不要再發生了

雖說這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每年夏天,總是有心大的家長把孩子鎖車裡。孩子在車裡的高溫中暑事件,也是屢見不鮮。

說到底,還是因為家長根本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室外氣溫都還沒到30度,沒多熱的;

我把孩子放車裡就一小會兒,不會太熱;我把窗戶開了一條縫,能透氣;我開空調了,車裡涼快著呢;……

夏天的車裡到底什麼樣?你真的知道嗎?

網上有個實驗視頻,一名男子把車停到陽光下,此時的室外氣溫為23℃。大約半小時之後,他在已經被陽光「預熱」過的平底鍋裏打了個生雞蛋。

此時車裡的溫度已經達到了50℃,不到兩小時,鍋裏的蛋就被煎熟了。

你說不過20多度的氣溫,孩子怎麼可能中暑,那你再看看這枚煎熟的雞蛋呢

而到了盛夏三伏天,三十多度的天氣裏,車內簡直就是一個「太陽能烤箱」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小組做了這樣一個實驗:37℃的高溫,他們把車停到陽光下,在汽車的儀錶板上放了各種物品。其中包括曲奇麵糊、熱狗、番茄片、牛奶等等,還放了高溫下易融化的蠟筆、口紅。

沒多會兒,車內溫度就飆到了82℃!

口紅幾乎在一瞬間就化成了一灘泥,旁邊還有被烤的滋滋冒油的香腸:

當研究小組把這些東西從車裡拿出來,他們發現: 曲奇餅幾乎被烤熟了:

番茄片已經抽巴成番茄幹了:

麵包被烤成了麵包乾,一掰就碎:

平時只能在烤箱裏才能做到的事,放車裡居然也做到了。

所以想想看吧!大熱天的你把水靈靈的孩子鎖在車裡,無異於把孩子送進焦熱難耐的天然大烤箱裏,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我不禁又想到一則兩年前的新聞,孩子在35度的大熱天被困在車裡,施救人員想砸開窗戶救孩子的時候,孩子媽媽居然說:「等20分鐘沒事的,我叫開鎖的來。」

等把孩子抱出來的時候,孩子已經全身濕透,體力不支。

雖說不能武斷地說這位媽媽不愛孩子,只顧自己的車,但她一定缺乏最基本的常識。汽車裡因為缺乏空氣流動,緊閉的窗戶鎖住了熱量,所以短短10分鐘內,車內氣溫就能至少上升11℃。如果室外溫度是26℃,一輛停在陽光直射下的汽車溫度可以迅速達到55℃。

實驗裏,很短時間內,但凡有水分的東西(蕃茄片、麵包)都完全被烘乾了,把孩子放裡面20分鐘,人得脫水到什麼程度?

把車窗打開一條縫,也根本沒用

且不說孩子會不會因此夾到手指,把窗戶打開一條縫對散熱來說,幾乎毫無用處。

紅色曲線是車窗關閉的車,黑色曲線是車窗打開3.8cm的車。

對比兩輛車的升溫曲線,兩者的升溫速度差別很小。如果以43℃為孩子難以忍受的溫度界限,在短短十幾分鐘內,兩輛車都達到了43℃,時間前後也就差2~3分鐘。也就是說,開不開窗戶,車內溫度對孩子的傷害程度幾乎是一樣的。

開了空調也不安全

有人說,我不熄火,開著空調,把孩子放車裡幾分鐘就回來了。且不說你不熄火,孩子會不會亂動亂玩,像開頭提到的夾到脖子、或者把自己反鎖在車裡等等,更重要的是,停車狀態下開著空調,空氣不流通,加上廢氣迴流,一樣有可能會引發窒息。

汽車停在原地開空調時,發動機處於怠速工作狀態,汽油燃燒不完全,就會釋放出各種有害氣體:固體懸浮顆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鉛化合物、硫氧化合物……

特別是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會比開車時高十多倍。

所以不要覺得車裡涼快了,就能把孩子多在車裡放會兒,開空調時間增加,有害氣體也越來越多,搞不好孩子就會一氧化碳中毒。

就算你開了內循環,但車裡畢竟是個密閉空間,人呼吸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又沒有新鮮空氣進來時,人也可能會缺氧。

每年因為汽車而發生的兒童安全事故有很多,常爸提到的這些隱患,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仍然是:任何情況下,不管時間長短,都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車裡。

雖然說帶孩子出去有諸多不便,但還是奉勸大家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很多意外是你根本無法預料的。所以出門下車時,回頭看看,把孩子抱下車後再鎖車,纔是最安全、也最穩妥的帶娃出行辦法。

參考資料:

https://www.boredpanda.com/fried-egg-experiment-parked-car-dont-leave-dogs-hot-weather/?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organicutm_campaign=organic

https://iheartdogs.com/egg-experiment-demonstrates-the-danger-of-leaving-a-dog-in-a-hot-car/

https://thenewswheel.com/university-of-texas-experiment-cooks-food-in-a-hot-car/

https://utdallas.edu/magazine/8623/how-hot-is-it-hot-enough-to-cook-in-a-car/

https://www.premierhealth.com/your-health/articles/women-wisdom-wellness-/danger-child-left-in-car

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sp/sp/shipin/cns-d/2019/05-07/news8830292.shtml

https://zj.qq.com/a/20190507/003417.htm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90907/newgx5d73c401-18651607.shtml


自從當了媽,但凡看到涉及「兒童安全」的警示詞,就心頭一緊。

我想起一個極為痛心的案例:

2019年4月8日早晨,4歲的琪琪由爸爸送去益陽赫山區萬源幼兒園。

「出門前開開心心,紮了小辮子,穿了園服。」

然而,當天下午5點,媽媽去接孩子,發現女兒並不在幼兒園。

爸媽四處尋找,在自家車後排座椅下,發現了全身發紫、窒息身亡的孩子。

孩子在封閉的車廂內將近9小時,這期間,益陽溫度一度超過30℃。

琪琪爸爸稱8:46分時,自己接了個電話,玩了會兒手機,就把孩子忘在車上了。

可憐,可悲,可嘆,更可氣。

再深刻的自責,再憤怒的追討,也換不來一條絢爛的生命。

這般「追悔莫及卻又於事無補」的事,不是第一回兒了。

南充市南部縣一對父母帶著孩子外出辦事,不慎將7歲的兒子留在車內,等發現時已窒息身亡。

蚌埠市一對姐妹在玩耍時被困轎車內,等爺爺發現孩子不見,再去尋找時,2個孩子已經失去意識。湖南湘潭一男孩跟爸媽外出,回來時在車上睡覺被遺忘,這一覺再也沒能醒過來。武漢市江夏區一名4歲男童被某幼兒園司機遺漏在接送幼兒的商務車上,長達7個多小時,孩子被發現時已昏迷,最終搶救無效死亡。合肥一名4歲女孩和一名6歲男孩被困轎車內,待羣眾用鑰匙打開車門,2個孩子已經沒有了呼吸。

血的教訓並沒有警醒福州的一位母親:

2019年3月,福州一名1歲零7個月大的寶寶被困車內,民警3次向寶媽提出破窗救人,均遭拒絕。

無奈之下,民警只能用手機播放動畫安撫孩子,等媽媽取來備用鑰匙才將寶寶抱出。

總有爸媽問我:為什麼孩子被困車內後果這麼嚴重?

一、「體溫41.67度時,孩子死亡!」

汽車暴露在陽光下,車頂棚、內飾都會吸收太陽光併產生熱量;在汽車熄火、窗門緊閉的情況下,熱量散不出去,車內溫度就會越來越高。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對6輛車的內部溫度進行為期3天的追蹤測試,分別將兩輛銀色中型轎車、兩輛經濟型轎車和兩輛MPV置於陽光直射處或陰涼處一小時後發現:

停在陽光照射區僅1小時,車內平均溫度就達華氏116度(約為47攝氏度),其中儀錶盤處約157度(約為69攝氏度),方向盤處約127度(約為52攝氏度),座椅處約123度(約為51攝氏度)。

將車停放在陰涼處時,車內平均溫度為華氏100度(約為38攝氏度),儀錶盤處約118度(約為48攝氏度),方向盤處約107度(約為42攝氏度),座椅處約105度(約為41攝氏度)。

具體車內外溫度變化可參照下圖:

圖片來源:http://liliput-lounge.de 翻譯:@Olika-德國

超過33℃,人體會通過出汗來散熱;超過41℃,生命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這還只是於成人而言,對孩子(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來說,他們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差,體重體表面積較大,只能更多地依賴水分蒸發來調節體溫。

水分蒸發到極限時,孩子會出現噁心,頭暈,昏迷,中暑等癥狀,繼而發生缺氧和脫水,甚至死亡。

我看過一個「孩子車內中暑警示」的兒童安全公益短片:

這位媽媽只是帶著購物清單,去超市快速地買幾樣東西,跟熟人聊幾句,十幾分鐘的時間,孩子就不行了。

揪心的同時,請記住片尾的幾句話:

「在過熱的車內待15分鐘,就會對孩子造成腦腎損傷;

體溫達到40℃,身體的主要器官停止工作;

體溫41.67度時,孩子死亡!」

「我就出去5分鐘。」

「車窗留縫啦。」「今天天氣涼爽,沒事。」

僥倖心理不可取。即使車窗留縫,車內升溫速度也不會有太大改善;車外溫度涼爽到20℃時,60分鐘後車內溫度也高達46℃(見車內外溫度變化圖)。

二、預防措施

如何避免把娃單獨留在車內?

1. 手機包包放後座

開車出門時,我們可以將手機、包包、鑰匙等貴重物品放後座,這樣下車取物時就能同時看到安全座椅上的孩子。

2. 不分心,不急躁

帶娃出門前,盡量把事情處理完,以免路上聯繫工作、想問題等分心,把娃拋於腦後。

養成下車前仔細檢查的習慣,不急躁,所有人下車,物品帶齊再離開。

3. 關注孩子的行程

比如琪琪由爸爸接送,媽媽可以時刻關注孩子的情況,算好大致到達幼兒園的時間,並及時打電話給爸爸確認孩子已下車。

我們帶孩子出門前,可以提前告知將到遇到的親友,這樣他們見你沒帶孩子出來,定會詢問。

4. 特殊情況更要留心

生活中的變化,會打亂我們原有的習慣。比如一天要趕去好幾個地方,有親友同行,去陌生地點等,此時一定別忘在心中默唸:孩子,孩子,孩子!

5. 告誡孩子不在車邊玩耍

隨時看好孩子,不要讓他在車邊玩耍,將車鑰匙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6. 藍牙防丟器

可以購買一個藍牙防丟器,放在孩子身上,當防丟器和我們隨身攜帶的手機之間超過一段距離時,就會報警提示。

如何教娃自救?

1. 開車門

家長可以測試下自家車是否能在熄火鎖車狀態下從車內打開車門;兒童鎖開啟時,引導孩子繞到前座,打開駕駛員一側的車門。

2. 按喇叭

不同品牌型號車的控制系統不一樣,爸媽可以親自試驗,熄火後能按響的,就讓孩子不斷按喇叭,引來路人救援。

3. 打雙閃

幾乎所有車都能在熄火狀態下打開雙閃燈,危急時刻,多一個渠道博得關注總是好的。

4. 擊玻璃

在車上備鎚子等尖銳物品,及口哨、小型報警器等發聲物品,方便孩子敲擊車窗呼救。

5. 貼膜用淺色

路人能及時發現求救的兒童。

PS對於還不會解開安全帶,聽不懂指令的嬰幼兒來說,實在是求救無門。

每次,在我碎碎念一堆安全問題之後,總有人感嘆:

「養個娃,簡直提心弔膽!」

「我們小時候也很皮,爸媽也不管,不也長大了嘛。」

可是,生命是最寶貴的東西。

原則性問題,真的不能有例外!

這些痛心事件,警示著我們:

再小心也不為過!

世界很大,孩子還小,

這把保護傘,我們一定要儘快撐起來。

@知乎親子


把孩子獨自留在車上等於「謀殺」

每一年我們都可以在網上看到,多起孩子被單獨留在了校車裡或者因為家人疏忽孩子被關在車裡,發現的時候已經死於高熱脫水的悲劇。

可總有人覺得這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而且我才離開車子一會而已,請你試想下,夏天的時候車停在露天車場上,中午的時候,要開車回家,是不是要先開下窗戶、空調才坐到座位上。座位上往往很燙,要是孩子在那種又悶又熱的環境下待半小時,會如何?

網上有段小視頻就說美國有個媽媽去超市,忘了寶寶在車裡,等到有人發現救出的時候,寶寶全身衣服濕透,寶寶被送往醫院的救護車,媽媽被警察用手銬帶走,現在不少發達國家已經把單獨把孩子留在車裡的行為定為有罪,會被送上法庭起訴。

很多媽媽覺得,我就放寶寶一個人在車內一會,去買個東西就來。很多人會覺得孩子在車裡沒事、沒有危險,就會忙忙忙就把孩子忽略了,忘記車裡有個孩子,可是悲劇往往就發生了。

車輛停在室外,陽光從車玻璃透射進車內,熱量卻無法發散出去,車內溫度會越來越高,這溫室效應的結果。車內溫度往往比車外溫度高很多,曾經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車子放在室外在太陽照射下,外部環境溫度(溫度單位都是攝氏度)不變,車內溫度隨著時間變化的表格。

看完這個數據,你就知道單獨把孩子留在車內時間越長,危險有多大了吧。

如果孩子被單獨留在車內,孩子小不能解開安全帶,打開車門逃生,裡面越來越熱,而他們的體表面積相對體重更大,在高溫環境下更容易丟失水分,體溫調控能力相對較差,對外界的高溫也較為敏感,很快就會發生脫水,中暑、休克,甚至死亡。

有媽媽問,如果是天氣比較冷或者陰雨天應該沒有危險了吧。

事實上車內溫度主要和外部溫度有關,而不是天氣狀況。

只要溫度到了橙色區域的溫度,孩子就會有生命危險。20℃室外氣溫,圖中可以看出,哪怕是在這樣的氣溫下,車輛在室外停留一個小時,車內的溫度都可以達到46℃,在悶熱的車裡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給孩子帶來致命性損傷。

無論什麼情況,都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哪怕一小會,1分鐘就會回來也不行。還有一些悲劇是因為家長覺得孩子沒有留在車上,或者和同行的朋友家人一起走了的,結果導致悲劇發生。

務必請養成帶孩子一起下車,下車前巡查車內的習慣!如果你開車帶孩子又容易忘記,請記得放點重要物品在孩子身邊,下車拿這些東西時避免忘記孩子。平時要是發現有孩子被獨自關在車內,要立即報警並施救。


就前幾天,氣溫最高也就22度,我們喫了一頓午餐的功夫,車裡溫度就達到了讓人窒息的地步,我們剛坐進去都覺得呼吸不暢,空調發揮作用之前坐裡面簡直就是酷刑


1空氣不流通,有窒息的危險

2有不法分子看見小孩,有被拐賣的風險

3出現交通事故,孩子有受傷的危險


高溫,缺氧,別說小孩,大人都受不了。

B站上小翔哥特意做過一期車內封閉挑戰,結果很說明問題,可以去看一下。


把孩子單獨留在任何地方,沒有人看護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整車的密封性非常好,夏天太陽照射下,車內的溫度有可能會有超過70度的高溫,孩子被留在車裡會有高溫致死的風險。這方面的案例非常多,很多是忘記了孩子在車上,就鎖了車,等想起來,悲劇已經發生了。

還有一些家長說,我就離開一會兒,不熄火,開著空調。這種不可取之處是,發動機開著的狀態必然會有一氧化碳產生,中國法規中沒有一氧化碳入侵這條,一氧化碳進入車廂,積累濃度過高之後,也同樣有非常嚴重的後果。

當然不關閉車窗,溫度不會有這麼高,但是也會比較炎熱。很多車輛都有防止碰撞失電的設計,鎖車的情況下,手動可以從車內借除車門鎖,因此,開窗,孩子會有丟失的風險。

當然車內還有很多地方對於孩子來說不正當操作的話是非常危險的。比如,中控,儀錶板上面有些帶的點煙器,自帶高溫,容易燙傷等等。

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車裡。由於兒童安全座椅通常在後排,容易被家長忽略。家長最好養成鎖車之前,前排後排都看一下的習慣。


死是正常的


週二,氣溫30多度,我和兩個孩子在車裡,老公有事進單位,正副駕駛的車窗都開了一些,我們開車有鎖兒童鎖的習慣,老公進單位的時候也沒開兒童鎖,順便把車鑰匙帶走了,我們待了二十分鐘也就,我就感覺很難受…


就問幾個問題:

1.窗戶開不開?不開,會悶。開了,壞人路過,開窗抱起娃就跑。上哪兒找娃?

2.離開多久?設想就1分鐘,如果湊巧事情沒辦妥,遲了幾分鐘,意外發生了怎麼辦?

3.車門要不要上童鎖?不鎖,娃可能自己開了跑出來。上鎖,緊急情況下,娃怎麼出來?

4.娃會不會去玩車窗?被夾了怎麼辦?

5.假設上面都解決了,壞人路過,有意識誘騙娃開窗開門?怎麼辦?

不敢再想了,瑟瑟發抖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