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被壓迫,像父系社會的女性一樣。另外,這種社會制度對我們當下有沒有什麼指導作用

所以母系社會壓迫男性嗎???


沙盤推演一下:

如果你是一個出生在母系社會的女性,你該怎樣做才能擁有較高地位?


準確地說應該叫母系氏族社會,我們以某個部落為例,只講講她是怎麼來的,剩下的問題你也就清楚了。

大約距今一萬多年前,因為某種原因,地球突然變冷,冰川大面積擴張,覆蓋了北方那些動物們賴以生存的森林和草原,來不及遷徙的動物們滅絕了,曾經廣泛分佈於西伯利亞的猛獁象就是其中一種。

生活在北方的人們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食物,面對嚴寒和飢餓的威脅他們只能向南逃亡,事實上,那時候的人類在對抗自然的時候,並不比動物們具備多少優勢,除了個別頑強和幸運的,絕大部分人類也長眠於冰川之下,所以在西伯利亞及中國東北地區是普遍存在一萬多年前的古人類遺址的,但他們與後來出現的新石器時代卻不構成連續性。

那些逃離了冰川並倖存下來的人們不得不改變他們過往的生存方式。以前人們的勞動分工是男人狩獵,女人採摘,部落追隨著動物的足跡而四處遷徙,如今動物大都滅絕了,倖存下來的也不足以支持他們的生存需要,他們只能停止遷徙,趁著溫暖季節的到來,人們把採集來的植物種子種到土壤裏,天氣轉冷了就收穫這些種子,並以此為食物來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人類的農業時代就這樣被開啟了,這可能也是北溫帶地區率先出現人類文明的原因。

定居下來的人類顯著地提高了後代的生存幾率,部落人口快速膨脹,溫飽問題解決之後,接下來的就是性分配問題,這也是人類亙古至今最重要的兩個問題。

部落過去的羣婚制度顯然不能滿足現在的需要了,部落成員之間為了爭奪配偶勢必發生衝突,而這種內耗會導致部落的衰落和分裂,誰能解決好婚配問題誰就能成為強大的部落,否則就會像獅羣一樣停滯下來。人類畢竟是人類,總有一些聰明人存在,他們設計了人類最早的婚配規則,就是內婚制。

把原有的部落成員劃分為多個組,這些組內部的成員之間不允許婚配,只允許組間成員婚配,這樣就極大地減少了部落成員因爭奪配偶而發生的衝突,而往往為了保持部落的血統純正,也不允許部落成員與外部落婚配,這就是內婚制,這些組被稱之為氏族。

也就是說,氏族是部落下的劃分,如果把氏族比作現在的家庭,那麼部落就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對偶婚,男女雙方並不建立家庭,依舊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那麼,想要建立一個穩定的氏族,必然是要圍繞母系家長來建立的,這個母系家長就是老祖母,其建立的氏族(大家庭)的成員必然都是她的後代,這就是最早的母系氏族社會。

也就是說,母系氏族社會的出現並不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而是人類解決性分配問題的副產物,是羣婚制到內婚制的必然結果,哪個部落率先解決了這個問題哪個部落就會發展壯大,從而取代那些沒能建立起婚配製度的部落,這就是制度優勢。

母系氏族社會的出現無關乎經濟,那麼,存不存在女性壓迫男性的社會現象你應該也有答案了。


不是對立面,只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

當今女權老把男女對立起來來激化矛盾,從而掩蓋階級問題,穩固自己支持者,這和西方為了選票煽動種羣對立套路基本一致。

母系社會中,男性受壓迫?任何組織形式都必須遵守客觀事實。在遠古社會,女人在勞動強度和對抗激烈程度上遠不如男性,你壓迫男性,男性要是反抗的話,你彈壓得住?沒有威懾力的組織形式是不堪一擊的。母系社會是以生育為紐帶進行組織的,男性不會反對自己的母親或外祖母,但在正常情況下,這種環境對抗中,父系會慢慢取得主導地位,這一點在動物中很有體現。因此母系社會要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是將成年男性進行驅逐,從而維持內部力量的統一均衡,就是走婚制,而且必須報團才能生存。這種形式主要存在於偏遠艱苦山區或閉塞封閉地區,從而躲避父系社會衝擊,畢竟搶錢搶土地搶女人可不是鬧著玩的。

過去教育中說,人類是先經歷母系社會再過渡到父系社會,但現在歷史學正在修整這個觀點,認為母系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某一種形式,並不是都經歷過。

工業化發展後,純粹用體力強度獲得報酬方式在縮小,到並沒有消失,比如在建築行業、國防等。現代社會,與其說男性壓迫女性,不如說你老闆壓迫你更實際,至於老闆是男是女重要嗎?說到底,現在很多女權都是披著女權的生意人,要權利不要義務,豈能長期長久。


蒸汽機是內燃機的對立面嗎?

母系社會的對立面是誰?是自己的弱小,是貧窮,是飢餓,是戰爭,死亡,屠殺。

母系社會曾經面對過這些敵人,後來被母系社會被自身弱小,貧窮,飢餓,戰爭,死亡,屠殺打敗。

要麼女人們放棄族羣領導權來保全族羣,要麼就和整個族羣一起,被敵人滅亡。

這就好比某些裙帶關係的組織,是任人唯親,還是任人唯賢?任人唯親,可以保證自己統治這個組織,但最終導致自己和組織一起滅亡。任人唯賢,會使自己失去永久的統治權,但自己卻能和組織一起活下去。

消滅資本主義的,是共產主義嗎?不是。消滅資本主義的,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面前,要麼死亡,要麼共產。

共產主義的最終目的從來就不是資本主義,因為資本主義還不配做共產主義的最終對手。

共產主義最終的對手是貧窮,壓迫,剝削,崩潰,混亂。而資本主義無法打敗這些對手。

同理,上個世紀,共產主義沒有選對道路,所以共產主義實踐並沒能取代資本主義。

母系社會也是如此。如果母系社會真的是一種比父系社會更有效,更可靠的模式,它自然會成功。

反過來,有些人如果搞母系社會的構想,是出於那種任人唯親,只想窩裡橫的心態,母系社會構建之日,就是族羣滅亡倒計時按下之時。


社會主義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對立面嗎?資本主義社會是封建社會的對立面嗎?顯然並不是。

母系和父系的區別也在於此。不要用父系的邏輯去套母系,這完全是兩碼事。父系產生的原因是剩餘價值的產生,好比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是因為資本家和工人的產生。只有產生了剩餘價值才會存在剝削。只有產生了剩餘價值才存在家庭。而所謂母系,僅僅只是因為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已。更確切的說,母系的人更像動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