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還真的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結果是我覺得是沒有上限的。

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當吃雞遊戲剛出的那段時間,因為我們老家的那個網吧的配置都不是特別高。所以玩兒那個遊戲大概都是40幀到60幀左右。當初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你們玩的不卡嗎?玩的還那麼津津有味的。下一次我跟朋友在一起去的時候,我說你看著他們玩不卡嗎?他說不卡呀。這是我第一次懷疑我有寫輪眼的時候。。。

那段時間我一直都在玩CSGO,顯卡優化之後幀數能到300左右。然後下一次再去同學家玩這款遊戲的時候,他的因為是筆記本,所以幀數只能到140。我就覺得不流暢,會影響操作的。幀數特別低的時候,我甚至還會頭暈。我那個同學就不信我能看出來卡勒,因為在他的理解範圍內幀數超過120以上,人眼就看不出來了。他跟我解釋了半天,他認為的原理,我聽著其實也沒什麼毛病,但是我的體驗是事實的,我真的能看出來卡。

在後來的時候,我買了新手機,然後玩王者榮耀,可以該開高幀率了。感覺無比的流暢,那個時候突然回想到這個問題,王者榮耀高效率才60幀,我為什麼看著不卡呢?緊接著想到的問題就是我以前玩30幀的時候玩的津津有味,我也沒有頭暈,也沒有覺得卡。想到這個問題之後,我馬上把高幀率換掉,在關掉的那一瞬間,我覺得好卡,我就懷疑當初我是怎麼玩兒的。

然後現在此時此刻,我的筆記本玩CSGO也只能到120~140幀。我沒有覺得卡,也絲毫沒有影響操作。

結合曾經的經驗以及體驗,我得到的這個結論。

人眼是可以適應當前幀率的。個人猜測只要是24幀以上的畫面,就會適應它。當你適應300幀的時候,你在看低幀率的畫面就會覺得卡。當你適應30幀的畫面的時候,你再看300幀的畫面就會覺得很流暢。

得到這個結論,還是因為當初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曾經找到了一個視頻,那個視頻是一個國外的視頻,它的大概內容就是讓一個人盯著一個遊戲的畫面是480幀的畫面,再回頭去看240幀的畫面的時候,他是能夠區分出來哪個是240幀,哪個是480幀的。這種感受我能理解,因為我以往的經驗,但是我附近的設備沒有能夠達到400多幀的,所以我沒有辦法體驗到。

這篇文章上面所說的不全面,因為還會涉及到其他層面能夠影響你感受視覺的東西。比如說我們玩30幀的遊戲覺得很卡,但是在電腦上看30幀的視頻就不會覺得卡。我只是單純的把我以往的經歷說出來。在座的小夥伴可以試一試,當你們熟悉王者榮耀60幀以後,你再把高幀率關掉,你們體驗一下,看是不是很卡。如果你們沒覺得卡。

那我現在就去用我的寫輪眼跟別人對線去了…


顯示器是靠電信號來驅動,人眼是靠神經信號來驅動。想知道人眼的幀率是多少,就要知道神經傳導的速度是多少。

是24Hz嗎?

這個影視行業的標準其實基於很多現實考慮,最明顯的一個就是膠捲容量,如果真的這麼低,遊戲還有必要去追求30或者60Fps嗎?

是60Hz嗎?

大多數顯示器都是60Hz刷新率,因為在較早的試驗中,測定的數據的確是指向這個數字,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對自身的認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髓神經的脈衝頻率大概是每秒300-1000次。這說明你的眼睛的刷新率的理論上限是1000。

那我們眼睛是1000Hz嗎?由於有衰減的因素在,所以我們無法達到這個上限。

那應該是多少?試驗!

老美的數據,普通人大概人眼是150Hz左右,但是老美軍方的飛行員測試,發現這群精英實際可以到210Hz。

所以到底是多少呢?

這裡還有待探索,但是我們可以認為目前的144Hz和220Hz顯示器,都不是「浪費」。


取決於看到的東西,就好比你在看24幀的電影的時候你眼睛目前幀率就是24幀,用144hz屏幕玩遊戲的時候你眼睛所看到的幀率就是144hz,畫面的流暢度絕對是有所感知的,同一個電影60幀相比24幀的畫面明顯就會感覺流暢很多,我覺得這應該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隨著你看到東西的幀率不同去自適應


大約240幀

手機答題找論文不方便。正常人眼能分辨的幀率大約在200-240hz,超過這個範圍後,正常人無法準確分辨出幀率高低。

什麼意思?500幀,800幀,1000幀放你眼前讓正常人分辨,和讓你隔著鐵板盲猜區別不大,因為超出正常人的感知上限了。

對著60hz視頻看1000hz的視頻是沒用的,屏幕決定了你最大能看見多少幀。

截圖裡這個答案簡直錯到離譜。我不知道人眼幀率上限是多少,但我知道電子錶錶盤的刷新率不是1000Hz

錯到離譜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幀的這個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最開始在電影時代,電影剛出現的時候,電影是依靠把一張一張靜止的照片以很快的速度不斷投射在熒幕上,利用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欺騙人眼形成熒幕上的東西在動作的假象。

到了電視被發明出來以後,陰極射線管電視屏幕是利用偏轉電極的引力,把底部的電子射線通過柵格依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掃描屏幕上的熒光物質,發光產生圖像。如果這個時候你的眼睛夠敏銳夠快的話,你看到的就是一條條掃描線從上到下組成一副完整的圖像,然後再一次從上到下掃描替換下一幅。在這種情況下,幀的概念就不存在了,因為在一瞬間屏幕上並不像電影那樣呈現一個完整的圖像,取而代之的是赫茲,也就是刷新頻率。

在液晶顯示器時代,不存在掃描線了,圖像顯示是先把每一幅要顯示的畫面(同樣也是靜止畫面)完整輸出到內存裡面,再由顯示控制器讀取並指揮屏幕上每一個像素同時發生改變,形成一副完整的畫面讓觀眾看到。這個過程類似電影的顯示過程。

搞清楚幀的概念以後,再來說人眼看東西的原理。現實世界裡是沒有幀的,因為幀就是一幅幅靜止的圖像,而現實世界物體的各種運動都是連貫的,而不是動一下,停一下,動一下,停一下……因此人眼看到的現實世界也是連貫的,而不是一幀一幀地看,視神經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現實世界的各種刺激,並將信號匯總到大腦中形成完整的圖像(類似於液晶顯示器的顯示原理)。如果非要強調人的大腦中圖像幀的概念,那唯一的限制就是視神經傳導的速度。神經傳導的原理很複雜,簡化來說,大概在1米/秒-100米/秒之間,每個人有個體差異,同一個人不同的神經也有傳輸速度差異,而神經的動作電位(可興奮細胞受刺激時由靜息狀態到可擴布的電位變化過程)歷時0.5~2.0ms。綜合而言,人眼看東西的極限在500-2000幀的範圍,也有個體差異,超過這個範圍人眼就完全感覺不出來了,因為已經超越神經衝動產生和傳遞的極限了。但並不是說低於這個範圍人眼看到就是一頓一頓的,因為人眼有視覺暫留現象(這是因為大腦有記憶性,傳遞到大腦的視信號可以保留0.1秒-0.4秒),所以看到10幀以上的東西都會有連續運動的感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