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上好學校難,買了又怕折


要買。但是怎麼買是有講究。

1、好學校為什麼好。不是因為老師好,不是因為學校硬體設施好,是因為有一批牛逼的同學,一批牛逼同學背後的有理念有實力的支撐家庭。好氛圍和peer presure 是學校好的原因。學區房可以提供一個基礎的氛圍。

2、小孩怎樣才能學習好。好氛圍是給孩子向上的動力,不疲倦,不覺得自己慘,因為旁邊的人比他更慘。家庭成員的陪伴,言傳身教纔是小孩學習好的最大原因,因此需要家庭的持續投入。這個投入包括人員的時間精力和資金的投入。家裡需要有至少一個家庭成員,懂知識講道理,還會分析孩子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換了方法去教,去練,去鞏固,去找適合自己小孩的升級教輔以及分析小孩適合怎樣的方式、強度學習。

3、買房要留有餘地。不要掏空6個錢包,借高利貸去買。或者買完了需要幹第二第三份工,天天加班,造成孩子反而沒人管。60%的積蓄和月供佔收入比,基本就是底線。因為,小孩教育需要持續投入。無論課外輔導班的錢,或者全職太太的開銷,或者後續進入到更好的學校的更高開銷都可能在學區房之外。

綜上所述,有餘力的情況下買。買了只是維持一個下限,不會太壞,學區房會提供一個比較好的氛圍,但是如果沒有家庭的持續投入,小孩也很難自己就變得學習好,各方面表現優異。

不要想,買了學區房,學不好就是小孩的責任了。那種買了高價學區房,然後就夫妻各自去拚命賺錢,孩子就靠自己了,結局往往不如人意。

與其這樣,還不如,上個普通學校,一個家庭成員輕鬆上班或者全職帶孩,天天關心輔導小孩,無論從家庭氛圍還是成績效果都會更好。


這個事吧,量力而為。

我的觀點一向是如此,不要因為學區房太影響生活,畢竟後面補課還會花很多錢。

學區房更多的意義在於讓孩子自覺的去補課。。。


有需求,有實力的話,就買,並且買好的~

沒需求的,想炒房的別湊熱鬧~

買學區房是個好事情,但為這點事,把自己弄得那麼累,就沒必要了~


學區這東西,根本原因在於教育資源的不平均。但是話說回來,這種教育資源以後只會越來越不平均,最多也就是做到劃片搖號,理想中的教育資源平均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再說回來學區房這事兒,就看你的重視程度,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教育的優勢沒有上限,下線還是會保障的。

如果買不到最好的學校學區,那就選一個差不多的,自己能承受的。當然你有大把的錢和權,那就爭取到最好的學校教育。

學區房這東西必定長期存在,也會越來越不均衡。


跟樓主一樣糾結,娃還有4年上學。買,擔心政策一變,就砸手上了。不買,又覺得可以給孩子更好一點的學校選擇。多校劃片、大學區劃片,隨時都可能出現,今年一個公民同招出現,各學區已經漲了百來萬了,現在這個時間段,感覺特別不適合買。

------------------------------

昨天,中介帶我去看學區房,本來我近期挺焦慮的,想著至少需要提前三年落戶,得抓緊時間了。去看的學校是我們地區的前三了,那中介說:他當年就是這裡的小學+初中畢業的,並在這一帶長大怎樣怎樣......

頓時我就釋然了,不是那麼著急了......因為我在想我家孩子就算從這裡畢業,也還是有可能在賣房子的......(並不是職業歧視,只是覺得就算上了好學校,也有可能從事著非高科技類的工作,又何必非得要擠破頭擠進前幾呢)


有需要,你又買得起,你就買,不過最近教育改革猛烈,很多事情難說,最大的可能性是一房對多校。。。


學區未來不看好,我自己是不會買


不會,你看知乎上一片讓你買學區房的,你知道人家一年賺多少嗎?三萬一平的房子 人家能賣一百多平可能都不用貸款。

你呢?拿著幾十萬貸款買個40平的學區房,三口窩在40平裡面,老房子設施也不行,然後每個月5000+的貸款。

你努力賺錢買學區房的樣子真的很搞笑。


實際上,這與是不是有實力買關係不大,畢竟除了千萬富翁,誰也不想自己1000萬買的房子由於政策原因連500萬都賣不上。

我們買學區房的一個大前提就是它雖然貴,但是能保值甚至能升值。

因此,樓主的問題,誰也回答不了,只要不是好學區的原住民,以現在這個高價位接盤的不確定因素太多。

只有明確的知道會不會取消學區房入學方式的人才能給你一個明確的回答。


如果孩子還有兩三年就上學,願意買就買,只不過要承擔一定風險。如果還有六七年甚至更久,個人就不建議再買學區房了。政策在不斷朝教育公平化的方向努力,大學區制度隨時可能出臺,而一梯隊學區房的溢價很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