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兒子剛過4歲,感覺實在是天性就很善良,老實,但現在這個社會太老實了總是怕被欺負不是,想來請教各位寶爸寶媽給點意見。

孩子近期一直和一個親戚家男孩在一塊玩,那個孩子比我兒子還小兩個月,但是家裡人都寵,所以非常霸道,可以說是自私,所以倆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我的兒子多少有點吃虧。

尤其是那個孩子有新玩具了,他連碰都不讓我兒子碰,就給我孩子一些舊玩具哄著讓他陪著他一起玩,我兒子也不計較,還玩的很開心。但是我兒子買新玩具時,那個孩子就是一定要要過去先玩的,總是對我孩子說「你不給我玩我就再也不和你玩了,我就回家了」之類的,因為我兒子很喜歡和他一起玩,就妥協了。然後那個孩子能一直拿著玩幾個小時都不鬆手,我兒子想玩也不給他,但我兒子就是不生氣。碰上有時候還沒玩夠,他大人又在跟前的時候,他還會把我們的新玩具拿回家,我們大人也不好怎麼開口說,畢竟也就幾十塊錢的東西,但其實我兒子內心是很想玩的,就是每次非讓著他,可能在他心裡他很在乎這個好朋友,多過於這個玩具,搞得我也很生氣可不知道怎麼引導

想問下大家這種情況我要怎麼教孩子啊!我覺得謙讓也應該有個度,尤其是別人已經這麼對你了,你還掏心掏肺嗎?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又怕教壞他


從題主的描述看,題主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太善良。題主有這樣的想法是害怕孩子長大後會吃虧,因為題主認為在你描述的事情中,孩子因為善良而吃了虧,父母之心可以理解。

(1)善良乃人之本性,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什麼品質都是需要有「度」的,從題主的描述看,孩子很依賴對方的孩子,甚至有一些討好,比如,明明自己喜歡的玩具,即便是被對方孩子拿走,自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

(2)我個人不認為對方孩子的霸道是一件好事,這樣的孩子在家裡被家人寵溺,但是長大後到了社會上就便沒人再這樣對待,所以孩子就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家人如果處理不當,對孩子一生影響很大。

(3)你認為的孩子過度的善良是題主的榜樣作用。題主在處理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問題的時候沒有界限,比如:即便別的孩子拿走自己孩子心愛的玩具,你都沒有拒絕,這樣的行為會讓自己的孩子認為:我在父母心中不如對方孩子重要,我的玩具就應該給對方孩子玩,這會造成孩子過度照顧對方,從而忽視自己的感受,最終有可能會走向迎合、討好。

(4)媽媽的做法:玩具是自己的孩子的,孩子有權支配自己的玩具,假如其他小朋友想玩,要先徵得自己孩子的同意,或者讓兩個孩子商量,等到自己的孩子不玩了或者玩多久之後,小朋友才可以玩,如果是這樣,自己的孩子感受到的是被父母尊重,而不是一味地為了對方小朋友的歡喜而犧牲自己孩子感受。也只有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之後才能內心強大、才能關注自己的感受、才能很好地愛自己。

(5)孩子親眼所見比我們說的話更能影響孩子。所以,逼迫孩子成為霸道、強勢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榜樣作用。古人說:上善若水,教給孩子做一個適度善良的人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善良是多麼難得的品質,為什麼要引導他不善良?

我家小妞今年2歲半,也是很善良的孩子。每次出去玩滑滑梯,前面有孩子的時候她都是等著,讓別人玩了她再玩。但每次總會有那麼幾個熊孩子占著位置不下來,這個時候我們小妞會說「沒事,那我們就去玩其他的吧」

昨天武漢下雨了,待雨停了,她和奶奶出去買菜。走在路上跟奶奶說

「奶奶,小鳥的 房子被風吹頭了,它們好可憐」

「是啊,小鳥肯定又冷又餓」

「那我們可以給小鳥做個房子嗎?用我的積木給它們搭個房子,我喊小鳥過來我們家裡住著」

「那誰照顧它們呢」

「我啊,奶奶,我照顧它們」

聽完奶奶的這番複述,我親了親我家寶貝,太有愛的孩子了,希望她能永保這份純真。兩歲半的小孩,她對事物的理解方式真的超出了我的想像!


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兒子的這些表現,跟「善良」沒有什麼關係。

這個年紀的孩子,從專業的角度,也很少用道德品質來描述、評價孩子的行為表現。

重要的、專業是評估:身體、智能和個性心理特徵的發展情況。

你孩子的情況,可以從兩方面去考慮:

1、是內心弱,就是內心沒力量,具體來講,就是安全感不足(也可能已經出現自尊感和自信心不足),所以,表現為害怕,你可以認為他是在乎那個朋友,也可以認為他孩子失去那個朋友;另外,他更可能害怕衝突、爭奪,包括保護屬於自己的東西。

包括你自己,其實也一樣,「我們大人也不好怎麼開口說」,不好意思的背後,其實就是害怕衝突,寧願自我犧牲。

安全感不足的原因,每個人都不一樣,需要具體了解,不過下面這兩本書有專門的主題講述這個問題,包括原因分析和具體改善方案。

2、你孩子的自我意識的發展,受到了抑制。

這個年齡段是孩子發展自我意識、「自我感」的年齡,所以很多大人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自私,霸道、不願意分享......

這除了上面那個內心弱的原因外,主要原因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很多家長,有了培養孩子所謂「愛」「大方」的道德品質,經常要求孩子分享自己的東西,或者自己的東西被搶走也主張放棄,甚至不惜通過打罵來培養這些所謂的優秀品質。

「自我感」發展的缺失,後面很容易出現責任感、獨立性、邊界意識、自尊感、規則意識、意志力等等的缺失,最近很轟動的北大王麗自殺的背後,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建議大家去看看《發展心理學》,懂得一些基本的育兒常識。上面那兩本書,也有講到這個內容。

希望能幫助到您!


善良是好事。不要以為善良就一定受欺負,結局不好。並非如此。沒有力量,沒有遵循社會的客觀規律做事,才會導致結局不好。

蒙牛的牛根生曾經講過他小時候的故事。他小時候因為家庭成分問題,被一堆孩子欺負。他沒辦法了,就花錢買命。他花錢給那個最強壯的孩子買好吃的,後來這孩子開始保護他。(注意,小學以前的孩子交往和中學的校園霸凌有本質區別。牛根生的這個故事應該是小學時期,孩子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比較單純。)

你孩子的問題,我認為是兩個解決方案,一個是給他換個環境,結交些素質比較高的同齡人。耳濡目染,慢慢會變強。舉例來講,真正的孩子王,強者,並不會去搶自己身邊人的東西。而是一起去做「壞事」,比如一起偷菜,一起爬樹。遇到危險,身先士卒,或者運籌帷幄(這種比較少,一般是給比自己小的孩子講故事)。因為真正的強者,以欺負弱者為恥。贏了強大的對手才值得吹牛逼。能給別人分東西才牛逼,整天往回搶,說明你什麼都沒有嘛。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給東西的原則,即不白給。特小的孩子理解不了這個,不要著急,慢慢會好。

第二個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都是跟父母學的。父母太慫,又沒有給孩子足夠支持。孩子自然硬不起來。下回碰到孩子被欺負,直接教育對方,直接罵。找家長。生活中遇到困難也不要當縮頭烏龜。孩子自然會變。注意別管孩子太多,比如這個不能幹,那個不行。像吃飯,洗手給管。像滿地亂爬,到處玩泥巴,就別管。

第三。是說說我的理念。

我很贊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在教小孩子這個事情上,我推薦帶孩子去大自然闖蕩。去爬爬山,找個農家樂,跟小動物多接觸。小動物可不管你是誰,你要是不夠勇,雞都會啄你。時間長了,彪悍的氣質就出來了,也就不受欺負了。欺負人的孩子也不傻,分人的。你比對方有力量,借他個膽,都不敢欺負人的。


和我兒子同歲,必須答一下哈。

我家小盟最好的朋友也是從來不分享玩具,一攥幾小時不撒手的。而我兒子所有的玩具都會和他分享。是不是看著眼熟?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關係啊,我和他媽媽關係也很好。平時不帶孩子一起也會約的那種。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願意分享,善於溝通的孩子未來也會成為受歡迎的成人。

小孩子個性不同,社交活動中的規則也和成人不同。小朋友之間只要都認可這個規則,問題不大。你覺得自己孩子吃虧很可憐,你問過他的感受嗎?說不定他還覺得這個過程很有意思呢。

小盟經歷過幾次類似的事情後,自己總結了:XX可以隨便玩我的玩具,但我不能玩他的。

認識的人群中存在和自己不同的人,接受所謂不公平,也是寶貴的經歷。而且越早越好。

另外,在孩子發生爭執時,我會叫如調節,適當引導,給出交換條件。一般比較有效果。

如果孩子感到不快,我會直接告訴他。XX的做法不對,他有拒絕你的權利,但他會承擔失去朋友的風險。下一次,如果你不想你也可以拒絕他,或者不和他作朋友。

一般善良的孩子都是受家長影響,您一定是個溫柔的媽媽。我們要做的不是譴責別人,而是教會孩子善良同時也要有自己的底線,懂得適時維護自己的利益。一起努力吧,共勉!


哈哈你再想想,走上社會以後,人家會喜歡你兒子還是會喜歡這個自私的孩子。願意幫你兒子還是願意幫這個自私的孩子。你兒子很好,好的很。順其自然就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