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注意看我的問題描述,我從高中聯賽打到cuba,也接觸過cba的一隊及青年隊球員,通過和cba梯隊的比賽,我個人認為其實cba球員離我們沒有那麼遠。我們球隊的大哥天賦一般,身高1米8,甚至只能剛剛摸到籃筐,卻能依靠節奏,體能,預判成為cuba聯盟搶斷王,定點三分訓練8成以上命中率,如果他大學四年拚命訓練是有機會摸到cba門檻的(和袁堂文對位不落下風),他初高中幾乎每天四個小時訓練。但是他到了大學明顯鬆懈了,訓練也只是混混日子,即使這樣依然做了球隊四年核心,沒他不行。我在想如果一個正常身材的籃球愛好者,一米八一米八五這樣,能不能只靠刻苦訓練在cba混口飯喫,我並不是說站穩腳跟或是打進國家隊,就僅僅是混個飲水機。我覺得從小每天練五六個小時練到十七八歲怎麼也是能靠這個混口飯喫的,當然如果沒有身體上的天賦,把時間用在籃球上可能不如把時間用在別的方面成就大。可我仍然認為cba的門檻遠沒有到拼天賦的階段。nba就不說了,天賦努力缺一不可。


那些口口聲聲

「一代不如一代」的籃球愛好者們

應該看著你們

就像我一樣

我看著你們

滿懷羨慕

互聯網積攢了幾十年的財富

所有的絕招、技戰術、教訓和苦頭

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

後仰跳投、轉身擦板、crossover

現代籃球的成果被層層打開

可以盡情享用

自由學習一個動作、一個戰術

欣賞一場比賽錄像、去遙遠的場館看球

從小你們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位置

很多人在童年打球時就進入了不惑之年

不惑於自己喜歡哪個球員,不喜歡哪個球員

籃球愛好者與籃球愛好者之間的壁壘被打破

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

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一起打球的吹牛朋友

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夢想

夢想打上CBA

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

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

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我看著你們,滿懷敬意

向你們的莽撞態度致敬

你們正在把不切實際的

變成虛無縹緲的

把別人日夜體校鍛煉身體的,變成以為興趣一週打幾次球就可以的

把人家職業打球喫飯的,變成以為籃球愛好者就能夠得著的

把很多時候有錢才能進入首發名單的,變成以為人家教練會主動發現你的

你們妄圖把自己的熱愛

變成了一個會讓成千上萬的人

看你打球的事業

向你們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才受不了垃圾話和貶低

而內心強大的人從來都覺得自己是科比

向你們的大氣致敬

小人抱球回家

君子把球給我,天天絕殺

年輕的身體,

容得下更多元的戰術理解和精準度

有一天我終於發現

不只是我們在教你們如何打球

你們也在啟發我們怎樣去更好提升技術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籃球愛好者們

應該看看你們

就像我一樣

我看著你們,滿懷感激

因為你們,這個籃球世界會更加嘲諷籃球愛好者們

因為一項運動最有意思的地方

是居然讓籃球愛好者們產生「我行我也上」的錯覺

因為你們

這世上的比賽,短視頻中表現的街球態度

不再是自娛自樂

而是莽撞、勇敢、無所畏懼

是手裡有球,目中無人

不用活成我們這代籃球愛好者想像中的樣子

我們這一代的想像力

不足以想像你們的職業未來

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祝福

那麼

衝刺吧,球浪

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個科比單防周杰倫的視頻。

如果沒記錯,貌似是娛樂賽,科比帶隊打周杰倫隊,有條件限制,半場科比隊大比分落後。

然後黑曼巴的求勝欲就被激活了,拿出了大概5%的實力?

周杰倫球都運不了。

科比伸個手,周杰倫往回退五步。

周杰倫快速移動5步,科比散步走一步。

視頻大概得有10年了吧,當時周杰倫的籃球功底其實還行,應該能超過大部分籃球愛好者。

你根本不知道,當身體素質和基本功差距大到一定程度時,籃球的玩法都變了。

我以前認識幾個打過CBL的老哥,也都不訓練了,和他們打就感覺特別沒面子,特別沒意思。

感覺人家打我,就像我打一些小初中生。

你運球時候,對方逼搶怎麼辦?

打過籃球都能侃侃而談,什麼找對抗拿空間,什麼向後運球拿空間,什麼假動作調動防守球員,什麼變向過人,什麼背身護球轉身突破等等。

對不起,當你的頻率和防守球員差距大到一定程度時,這些技巧都沒用。

任何過人的技巧,球都會暴露在別人面前一瞬間,恭喜你失誤了。

當防守球員的身高臂展優勢大到一定程度時,你背身都會被切球。

這種情況下,就意味著,你不能碰球,你拿球就是失誤。

簡而言之,差距大到玩不了。

普通人,和CBA運動員差多少個「把球給我,我要回家」呢?

據我估算:

普通愛好者,和一些弱高校的校隊主力,差一個大檔次。

這些主力們,基本是帶隊在B組拿不到成績出不了省的,往往在一些花裏胡哨的城市賽XX杯裏呼風喚雨。

這些球隊的水平,知乎上有專業人士嘲諷過,原話大概是:「你去野球場上隨便拉五個人都比他們強。」

事實上,這些人能在野球場上,把矮壯籃板怪頂到罰球線去,把高瘦跳投王冒回家,把勾手老大爺打得喫救心丸。

弱高校的主力,和CUBA高水平組、低水平聯賽,差一個大檔次。

這兩個級別,直接就差了一個專業訓練。

大部分人身邊的所謂籃球大神,單防街球王會在5分鐘裏摔10跤。

我估計你說的校隊大哥,CUBA搶斷王,大概是陽光組吧?

他就介於這兩者之間。

CUBA高水平組,和CBA差了一個大檔次。

理由不說了,很多人論證過了。

CUBA幾年一遇的超級球星,未必能在CBA打上球。

每一個大檔次,都是需要極其刻苦訓練才能跨越的。

總有人覺得,只要我努力,就能做到最好。

我好好學習就能上清華,好好訓練就能打CBA,好好工作就能年薪百萬。

姚明刻苦不?他以前不訓練?在CBA不訓練?

他怎麼去NBA以後又壯了一圈?怎麼就變強這麼多?

要是努力訓練就能不斷提高,CBA運動員不努力?中國隊不還是打不過美國隊麼。

悶頭在家擼擼鐵,跑跑步,去籃球場練練基本功,目標CBA?

強度不夠是白練,強度夠了練出一身傷病。

真以為頂尖運動員這麼容易培養?

萬裏挑一天賦+超級意志力+完善體系,缺一不可。

這些都有了,你纔有資格去拼運氣,賭一個成才的機會。


分割線~~~

我沒看出來我寫的哪裡有什麼不禮貌,剛才跳出來一個罵我要找我1vs1,後來被系統刪除的人。

我在這裡回復一下,我覺得我說的每一個字都很客觀,剛才上來那位您真覺得1vs1你行,我倒是歡迎您來。我估計雖然大學畢業就沒怎麼打過籃球,但估計基本功還在。

原答案~

何止需要天賦,簡直要天賦異稟

我身高180,摸高315,四百米58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基本能剋制大多數人。

我那優美的跳投,準確的三分,兇猛的防守,沒有球探發現我去打nba,都是因為他們瞎。

高二的我簡直就是球神在世,喬丹來了,也阻擋不了我進球。高二的夏天,高一來了一個據說是從小學就開始學籃球的新生,做為高二的學長,我決定給他點顏色瞧一瞧,為了照顧新生,一打一給他進攻,我防守。結果他就三分線一步,我緊逼防守,他就過我,離遠防守他就投三分,20:0。

而他,高一下學期轉學了。

分割線…………………………

說一下20:0的情況。

三分計2,其他進球計1。由於時間比較久遠了,記不清他投進幾個三分幾個兩分了,反正是連續進的,全中,沒有投丟一個,感覺大概連續投中十多個。


相信我 沒可能的。

我知道可能很多朋友和cba 省青 全運 u18 17 16梯隊 cuba八強的球員接觸過,對過位,但是請你相信,你接觸到的cba如果沒你想像中那麼強,要麼就是他根本沒認真打要麼就是他在cba實在太邊緣了,邊緣到能進cba完全是機緣巧合。

cba和cuba的差距,看看每年全明星星銳賽的對決表現就清晰了,別管最後輸贏,就看攻防回合的差距就好了,別拿韓德君 曾令旭 王少傑這種人舉例子,這種人十年都出不來一個,況且他們根本不算愛好者,只不過是走了另一條通往職業的道路而已,少傑和齊麟都是一進大學就有職業隊盯著的,只不過一個去的早一個畢業纔打而已。

很多愛好者真的很強,專業性都不差,但是問自己最簡單的一個問題,讓你每天在兩小時的訓練後還要隔一天打一場高強度的對抗賽,全程兩個小時,期間還要趕行程,你的身體能喫的消嗎?

我去大院練球的第一天,感覺這強度也不過如此,自己好像無限接近職業,練倆月之後,感覺永遠睡不醒,躺牀上就能睡著,夢裡都是自己的肌肉和組織在恢復,睡醒了永遠混身痠痛,疲憊乏力,但我隊裏的一號選手,拿nike合同的,人家甚至還能抽空出去跟姑娘約個會。

職業和業餘的差距,根本就不是一兩個數據,一兩個進攻回合就能說明問題的。

找個野球文化發達的城市,跟聯賽退役很多年的老將們對對位,就知道井口以外的世界多精彩了。


這個問題,只要通過2個PG對比就出標準答案了。

曹芳 VS 徐傑(179矮個子後衛)

曹芳,178cm,曾經是CUBA的頂級後衛,在業餘籃球界頂尖的存在,2015和2016曾連續兩年參加CBA的試訓

(大家可以看看他第一次在廣廈試訓的10多分鐘實錄)https://v.qq.com/x/page/v0313w9f2ls.html?vuid24=S550EjmO9JTwaazJC%2FHA6Q%3D%3Durl_from=sharesecond_share=0share_from=copy

曹芳說的最多的是自己對抗不行,太喫虧了。而看看徐傑怎樣說。

徐傑

真實身高180不到,2018年,18歲升到CBA宏遠俱樂部一隊,曾是國青隊長。CBA正常輪換球員。

人家說什麼來的,每當上場是專門防外援的,他表示好少能有機會和國內球員對上位。

結論:

我記得曹芳試訓後拜訪說(我看他那天累得夠嗆):職業訓練太累太苦了,不像我的風格。

然而,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正式職業和業務的區別。

人家徐傑估計15歲1年的訓練效果能抵曹芳4年大學。

  • 不難想像,每個CBA俱樂部都有自己的青訓系統,為未來儲足夠的人才新老交替,而青訓前人家專門跑去本來是體現出來的籃球特長生,體校生又是由小就開始接受系統高效的訓練…
  • 而業餘球員,錯過的其實是年幼的時候最高效的打基礎黃金時期,無論後期再努力惡補,只能事倍功半了。

王治郅和易建聯技術上的差距,其實也是這一點引起的。

(阿聯是初中才被人看上送去接受系統訓練的,而大致、姚明出於籃球世家)

我們打球的都知道控球好的、手感球感,都是從小積累的基礎,你看奧尼爾和諾維斯基起初年輕還未長高時是從控衛打起的。

什麼才能叫頂級水平?

動作簡單、速度致勝

也就是說,動作越精簡越好,在職業面前談觀賞性是次要(你要是像街頭手一樣在球場上控球原地打圈,影響戰術執行還容易被斷球),在國際賽場上的字典裏直接沒有觀賞性這三個字。

詹姆斯打發就是粗暴的簡單。梅西在人堆中控球,也只因為觸球時機永遠比對手快0.01S. 像NBA的控球高手基本是能在第一步啟動的時候過掉,絕不會胯下運多兩下。(你看看,後衛錯位中鋒基本是突然加速突一邊)然而,業餘更多的是華而不實繡花拳,要不然阿爾斯通也能改叫邁克.喬通了。

泰森KO 10個人,也就一人一拳就夠了,你把十套武術套拳在人家面前都耍一篇又何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