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麻醉醫生,手術室裏每天都有結腸癌、直腸癌手術,腸癌的早期癥狀非常不明顯,甚至有的人根本沒什麼癥狀,很多人出現了不適去檢查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癌症一向推崇早發現早治療,那麼當腸癌出現了哪些信號要警惕呢?

出現哪些癥狀要警惕腸癌?

  • 排便習慣改變 怎樣叫排便習慣改變呢?比如以前是一天排一次大便,一般都為早上,而現在一天排好幾次,排便時間沒有規律。有的患者有肛門下墜感、裏急後重。排便不盡感等。裏急後重就是腹部不適,很想排大便,但是又覺得很難受,大便不能一泄為快,有排便不盡感。
  • 糞便性狀改變 糞便變細、不成形、腹瀉、糞便中帶血。膿液或黏液等。初期的大便帶血肉眼可能看不出,需要做大便潛血試驗才能確定。
  • 腹痛 腹痛是早期的癥狀,但也卻最容易被忽視,因為有時候肚子痛,我們會想當然是消化不良或者胃不舒服,很少會聯想到腸癌。腸癌的腹痛常為定位不確切的持續性隱痛,有的僅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
  • 全身癥狀 正常飲食情況下體重下降、消瘦,乏力,貧血,低熱等。

如何預防腸癌

  • 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及纖維素食品,少食用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動物蛋白飲食,少喫較咸和醃製食物, 適當的鍛煉身體。
  • 家族成員如果有腸癌者,要高度注意。40歲以後每年做一次大便潛血。
  • 家族性腸息肉病是癌前病變,如果有家族性腸息肉病,要經常複查。


關於早期癥狀,樓上的高贊回答都非常全面了,主要有以下幾類:

  • 便血
  •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 腹部包塊

看了下最近的新聞,主要想來科普 結直腸癌

電影黑豹男主角 Chadwick Boseman 在 2016 年被診斷為結腸癌時處於 3 期,後來進展到 4 期,抗爭近 4 年後,還是不幸離開人世。

安倍在 17 歲就患上了潰瘍性結腸炎,最近因為潰瘍性結腸炎原因宣佈辭職。

早在執掌第一任內閣的2007年,安倍就因為潰瘍結腸炎癥狀加重辭去了剛任職1年的首相職務。

在中國,每年有 38 萬人被診斷出結直腸癌,19 萬人因它死亡。

結直腸癌,是中國五大癌症之一,也是最容易在早期被篩查出的癌症之一,但通常被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

有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 12%。

如果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治療後的 5 年生存率能達到 90%。

這 78% 的生存率差異,關鍵就在於「早發現」

常見的篩查方法有 7 個:

結腸鏡、免疫法糞便隱血、糞便愈創木酯試驗、乙狀結腸鏡加免疫法糞便隱血、結腸 CT 成像(模擬結腸鏡)、多靶點糞便 DNA 檢測、單獨的乙狀結腸鏡。

如果是高危人羣,就更應該儘早去做檢查,例如:

  • 家裡有人得結直腸癌
  • 有 Lynch 綜合徵等遺傳性疾病
  • 有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症性腸病。

資料來源:丁香醫生

也許這一個檢查,就能及早發現身體的異常,數十萬人就不會被死神帶走了!


每年定期體檢很重要,但「中國式體檢」更害人!

「去年體檢一切正常,為何今年一查就是癌症晚期,體檢到底有沒有用?」

在保險行業這幾年,我聽說過不少類似的情況。

很多人做著「中國式體檢」,像「工廠流水線」般走個過場,根本就達不到體檢的目的。

為了寫這篇回答,我特意和醫生朋友,還有公司覈保出身的同事,溝通了很久...

總結了 常規體檢必備項目專項體檢選擇,以及 體檢機構怎麼選、體檢前後注意事項!

文章有點長,但乾貨滿滿,看不完可以先收藏起來,等有時間慢慢研究;

但不要只收藏不點贊,更不要忘記看!

大多數人的體檢,通常是 單位體檢團購套餐,這些體檢項目都是標準化的,往往千人一面,沒有針對性。

比如說,早期癌症通常不會影響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生理指標,普通體檢幾乎就沒有辦法查出來。

想要真正有效地體檢,那就需要採取 常規體檢 + 專項體檢 的組合。

  • 常規體檢:針對普通人羣的檢查,不同年齡段的體檢項目略有差異。
  • 專項體檢:針對有特殊癥狀、高危人羣的檢查,需要了解自己的情況或結合醫生的建議。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體檢過於簡單,甚至連常規體檢都算不上。

因此,很多疾病沒有提前查出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常規體檢套餐,如何挑選?

為了給大家更加直觀的實操建議,我查閱了大量的醫學資料,也諮詢了身邊的醫生朋友;

最終整理出 各年齡段的常規體檢表

大家只要找到自己的年齡段,「對號入座」就可以了。

可以看到,不同年齡段的身體情況不同,要進行的體檢項目也不一樣。一般年齡越大,需要體檢的項目也就越多。

下面我們分年齡段來看看:

1、 40 歲以下

年富力強的年紀,主要做一些基礎體檢項目。但由於工作生活壓力較大,很多疾病逐漸年輕化,所以也要注重血壓、血糖、血脂,以及常規的影像檢查。

2、 40 - 50 歲

到了不惑之年,隨著身體的免疫力降低,很多疾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升高,要更加重視 心腦血管疾病癌症 的篩查。

比如:

  • 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檢查:頸動脈彩超、心臟彩超、經顱多普勒腦血流圖
  • 增加肺癌、胃腸癌篩查:低劑量螺旋 CT 篩查肺癌、胃腸鏡篩查胃癌

3、 50 歲以上

步入中老年,也就到了疾病的高發期,更要注意「 體檢加餐 」,進行更全面的檢查。心腦血管、糖尿病、腎損害、眼底和耳底病變等都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

  • 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檢查:冠狀動脈 CT、頭顱 CT 平掃或核磁

以上常規體檢項目,適用於大部分人,大家根據自己的年齡段來選擇就好了。

二、專項體檢,又該如何選擇?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家族病史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潛在風險會比別人高一些。

這時候就需要採取 常規體檢 + 專項體檢 ,來更好地瞭解身體狀況。

為此,深藍君也整理了 癌症、心腦血管 等疾病的「高危人羣專項體檢表」:

上表都是國人高發的疾病,對應的專項體檢項目也不同。

但高發人羣普遍存在以下特點:

1、有家族遺傳病史

很多高發疾病與家族遺傳有關。如果在你的家人中,某種疾病比較高發,那就建議進行相關的專項體檢。

深藍君以前也看過一則新聞:

同一個家庭,父親和哥哥都患了胃癌,於是弟妹四人堅持每年做胃癌篩查,果然都陸續查出早期胃癌。幸好發現及時,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另外,心腦血管、糖尿病、腎病等也受家族病史影響,大家也要重點關注一下。

2、有個人既往病史

疾病的發生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如果過去有相關的疾病史,就更應該加強檢查。

比如說,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史、胃炎病史,就應該重點關注胃癌篩查;如果有慢性肝病史,就更應該關注肝癌相關的篩查。

3、長期不良生活習慣

可以說,所有的疾病都和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健康的生活習慣才配得上健康的身體。因此,有不良生活習慣的朋友要注意了。

如果長期大量抽煙,或者長期在有毒有害環境工作,那就要特別關注肺癌篩查。

總之,建議大家多瞭解家族的疾病史,關愛家人,珍惜自己,預防疾病從改掉不良生活習慣開始。

三、關於體檢,這幾點很重要!

體檢時,我們會接觸到各種檢查項目和指標,普通人很難輕鬆看懂。在這裡,深藍君也整理了大家的常見問題。

1、腫瘤標誌物異常,就是得癌症了?

直接說結論:腫瘤標誌物異常,並不代表有癌症;而指標正常,也不代表一定沒癌症。

檢查腫瘤標誌物,只是發現癌症的其中一種手段。但如果要確診癌症,還得結合多項檢查,才能提高準確性。

所以說,就算查出腫瘤標誌物異常,也不用太過擔心。通常醫生會要求你複查,再來進行綜合判斷。

2、越貴的體檢就越好?

在體檢中心,常能看到動輒數萬元的 「高端體檢套餐」。不過體檢和保險一樣,需要因人而異,只有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以 PET - CT 為例,這種檢查每次花費 1 萬左右,可是並不適合作為常規檢查,主要針對 特定高危人羣

比如說,在 X 光、CT、MRI 高度懷疑惡變,或者對一些沒辦法查找病源的腫瘤,才會考慮做。

因此,體檢前要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是適合常規體檢,還是要進行專項體檢?

明明幾百塊就能解決的問題,沒必要花更多的錢。

3、去哪裡體檢,更加靠譜?

除了公立醫院,如今的民營體檢機構也越來越多,比如: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慈銘、瑞慈等。

兩種機構的差異如下:

  • 公立醫院:受國家嚴格監管,公信度較強,體檢查出問題可以及時治療,但也存在「排隊難」等問題。
  • 民營體檢機構:體檢環境和服務較好,但民營機構可能會追求更多的利潤,從而給用戶推銷更貴的體檢套餐。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公立醫院和體檢機構都有各自的優勢,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就好。

如果大家不想挑來挑去那麼麻煩,也可以像深藍君一樣,直接去當地的三甲醫院就好,心裡也會更踏實一點。

四、體檢報告異常,影響買保險嗎?

體檢與保險,都是應對風險的方式,一個側重事前預防,一個注重事後補救。

體檢結果和健康告知,是直接相關的,所以很多人買保險之前就會糾結,到底要不要告知,以及如何告知?

我整理了關於體檢,大家在健康告知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

1、多份體檢報告,以哪份為準?

人的一生中會參加各種各樣的體檢,公司入職要體檢,學校定期要體檢,偶爾不舒服也要做體檢。

面對這麼多體檢報告,難免會有衝突,那保險公司會以哪份為準呢?我總結如下:

  • 個人體檢 VS 公司體檢,以公司為準。
  • 2 年前的體檢 VS 1 年內的體檢,以最新的體檢為準。
  • 體檢機構 VS 公立醫院體檢中心,以公立醫院為準。
  • 二級醫院 VS 三級醫院,以等級高的醫院為準。
  • 醫院體檢中心 VS 醫院專項檢查,以針對性檢查為準。

不管哪種情況都不必擔心,將相對更有價值的報告提交給保險公司,讓覈保人員去處理就好。

2、體檢異常的那些箭頭,要告知嗎?

通常情況下,一個身體正常的年輕小夥去做一套全身體檢,多多少少都會發現一些不達標項目,更別說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了。

而有的人,特別擔心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耍賴 ,所以會 把自己過往全部的體檢情況或從小到大就醫經歷,都告知保險公司

比如乙肝表面抗體+、高密度脂蛋白 HDL 增高等,其實都是很正常的,並不是所有的小箭頭、陽性指標都是不利的或病理性的。 甚至有人把做過的基因檢測都告知保險公司,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這種情況下,不僅增加了保險公司覈保人員的工作量,也讓覈保員更加小心謹慎,所以覈保結論也會更加苛刻。

如果你沒辦法判斷,可以諮詢一下體檢醫生,或者如實告知也挺好。

買保險如何進行如實告知?

推薦大家閱讀這篇文章《掌握「健康告知」的全部技巧》,大家可以瞭解買保險健康告知的規則。

身體有小毛病?手把手教你帶病投保!深藍保的視頻 · 2951 播放

五、體檢記錄,保險公司查的到嗎?

一般身體有狀況的朋友,都會問深藍君這個問題,答案是當然有機會被查到。

我們可以看一下投保須知的這一條:

所以在理賠的時候,保險公司有權利從各種渠道去獲取你醫療記錄。

深藍君就這個問題和保險公司核賠崗的同事進行溝通,得到的結論如下:

雖然國內醫院的診療信息為實名制,但是國內醫院的 IT 水平仍然較低,所以有的醫療記錄是沒有聯網的。

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下,保險公司如果要查閱個人的就醫記錄,是需要一家一家去查的。

體檢記錄也是如此,目前市場上體檢機構也五花八門,這也給調查客觀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礙。

還是那句話,能不能查到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做好健康告知

買保險買的就是心安和保障,建議不要抱有僥倖的心理。

一點心裡話

在 我身邊的三個抗癌故事 中,我收到不少朋友的反饋,其中一條是這樣寫的:

我們要樂觀面對未來,也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但仍然要重視健康做好體檢,還要買對保險以防萬一。

在我看來,無論體檢還是保險,都是科學面對風險的方式,每一個現代人都應該做好這兩點。

在體檢與保險的 8 個問題 中,我也做過更加詳細的分析,推薦大家閱讀。

如果是男性,我今年父親節還專門寫過一篇體檢攻略,點擊:

明天父親節,這是我認為最好的「兩份禮物」?

mp.weixin.qq.com圖標

另外,前段時間我們團隊也製作了一個癌症與體檢的視頻,歡迎觀看:

為什麼癌症難發現?深藍保的視頻 · 2176 播放

寫在最後

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深藍君翻閱了大量關於癌症的資料,深深地感受到人類抗癌之路,任重而道遠。

全世界的國家、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投入幾十年的精力,纔可能帶來醫學上的一點點進步。

那麼作為普通人,為了自己的身體,為了自己的家人,是不是也可以努力一下?

我是深藍君,專註保險測評,日常科普社保和商業保險乾貨!

碼字不易,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記得點贊收藏~

有任何保險疑問,歡迎關注 深藍保機構號:

給我留言或私信,或者 點這裡諮詢,我都會盡我所能一一為你解答。


首先,腸癌我們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結腸還有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之分。

腸癌的主要癥狀有:

1、腹瀉或便祕。

腹瀉就是大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稀。便祕就是排便次數減少,同時排便困難、糞便乾結。腹瀉是由於腸癌如果靠近遠端(肛門)可能腫瘤常會刺激腸道而常有便意,但這並不是真正的腹瀉,而大多腸癌患者腹瀉的原因是因為做了手術,切除了部分或者全部的大腸,我們知道小腸吸收營養,大腸吸收水分,水分吸收得少了,糞便中所含的水分多了,大便就變稀了。便祕是大多因為腫塊很大,堵塞了腸道,這個也就是有腸梗阻了,如果大便還能拉出來就是不完全性腸梗阻,大便完全拉不出來就是完全性腸梗阻了,需要急診手術了。

2、便中帶血

第二個癥狀顧名思義,就是大便中帶有血,當然這個血可以是鮮血,也可以是暗紅色的,甚至已經是結塊的血塊,還有很多就是糞便隱血陽性。我們先來說第一種,鮮血,這種一般是靠近遠端(肛門)的腫瘤,也就是直腸癌多見,原因是惡性腫瘤是肯定需要血管供給的,也就是說只要惡性腫瘤肯定有血管,腫瘤破裂可能導致其內的血管破裂而出血,這也是提示預後不好的因素之一。

3、大便變細

這個癥狀也很常見,這也是由於腫瘤使腸道變窄,就像一條馬路被巨石阻擋,又沒有完全擋住,來往的人流就會是變得細長,因此,這個癥狀也是腫瘤比較大得時候纔有,而當巨石把道路完全擋住得時候,就是有了腸梗阻。

4、腹痛

這裡分為陣發性隱痛持續性疼痛,陣發性隱痛主要是腸梗阻時發生,一陣一陣的感覺,主要是腫瘤刺激腸道發生。而持續性疼痛的話一般是腫瘤比較嚴重的時候,比如已經侵犯到周圍的組織器官,或者是侵犯到盆腔的神經,這種就會持續性的疼痛。

5、噁心嘔吐

這個是也是一般在腸梗阻比較嚴重的時候有,整個消化道不通暢,那麼喫下去的東西通不過總會「滿上來」的。當然一些腸癌患者在化療過程中也會噁心嘔吐,因為很多化療藥物就會有噁心嘔吐的副作用,這個也是很常見的,所以很多化療方案需要預防性止吐,減輕這種化療反應。

6、體重下降

這個體重下降不適因為節食減肥造成的,是日常生活習慣沒有改變,但是體重卻下降的很多,我們一般下降超過5%、10%就是體重下降很多了,這就要小心是不是腫瘤,因為能量攝入沒有變化的話,就是能量消耗多了,當然一些其他的疾病比如甲亢等一些代謝性疾病也會體重下降,所以要做檢查明確原因。

7、疲勞

這個怎麼說呢,就比較主觀了,腫瘤本身造成的疲勞可能是因為腫瘤消耗造成的,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化療造成的,化療造成的疲勞近年來也是熱點之一,這個以前常常被醫生忽視,覺得這個相比於其他的問題來說,算小問題了,但是這個還是很影響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的,近年來相關的指南也推出了不少,對於這個癥狀的精細化管理是很大進展的。

純手打,喜歡點關注~有進一步問題可以私信問我,知無不言。


腸癌初期以便血為主,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裏急後重等,此外還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產生腸道刺激癥狀等。腸癌有很多突出的臨牀表現,患者還需多加小心。

腸癌初期表現,以無痛便血為主,血液呈紅色或鮮紅色,與早期內痔的癥狀非常相似,後期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

其次大便習慣改變是腸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現,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產生的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癥狀,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裏急後重等癥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此時糞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大便越來越細;由於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尤在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多為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象。晚期直腸癌患者,由於疾病長期慢性消耗,會出現一些全身惡變病質。此外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慾減退,患者一定要及時注意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中、晚期腸癌患者除一般常見的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癥狀外,尚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便意頻繁、裏急後重等癌腫局部刺激癥狀。癌腫增大可致腸腔狹窄,出現腸梗阻徵象。

腸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腸癌還可以向遠處轉移到肝臟,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


以下回答摘自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傅傳剛教授主編的《大腸癌100問》圖書中的第22問:大腸癌有哪些表現?如何避免大腸癌被漏診或誤診?

大腸癌有哪些表現?

直腸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的表現。當腫瘤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時,腫瘤組織壞死、潰爛、堵塞腸腔或者侵犯大腸周圍組織,就可出現一系列的表現。大腸癌常見的表現有以下幾種:

1、 便血或大便帶血:便血是大腸癌最常見的表現(圖22-1)。當腫瘤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時,表面的腫瘤組織就會出現壞死或潰瘍,在與大便摩擦後容易出血,從而表現為便血。一般來說,大腸癌的便血通常為暗紅色或黑便,量較少,血與大便相混,常伴有大便的變形變細和大便性狀的改變。但是不同部位的大腸癌,便血的性質又有所不同。低位大腸癌由於腫瘤距離肛門較近,其便血的性質與痔瘡非常接近,即便血呈鮮紅色,血和大便分離。而位於右半結腸的大腸癌,由於大便尚為半流體狀,故出血量相對較少,血混於大便後色澤發生改變,因此不易為病人察覺,大多僅為大便隱血陽性。

圖22-1:便血

「大腸癌」的便血與「痔瘡」的便血有何差別?

2、大便習慣的改變:多數患者以大便次數增多或者腹瀉為首發癥狀。也有部分患者出現便祕,或者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還有部分患者表現為肛門墜脹感、裏急後重等。

3、大便性狀的改變:當腫瘤增大,形成潰瘍或有壞死合併感染時,便會出現明顯的直腸刺激癥狀,出現排便次數和糞便性質的改變。排便次數增加,每天2~3次,呈粘液便,稀便,粘液血便。常被誤診為「腸炎」「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等。有些大腸癌還可以分泌較多的黏液,變現為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為溏薄稀便等。大便受腫瘤的壓迫,大便可能變細或大便表面出現凹痕。

4、腹痛:一部分病人以腹部隱痛為首發癥狀,多為中下腹部疼痛,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或脹痛,大多數在肛門排氣排便後可緩解。另一些發生不完全腸梗阻者,表現為陣發性絞痛,並可伴有腹脹。

5、腹部包塊:20%~30%的結腸癌病人在確定診斷時可觸及腹塊。腹塊是右半結腸癌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右半結腸癌出現的腹塊並不完全是腫瘤本身,常常是腫瘤合併感染,甚至穿孔引起的粘連團塊,有時是由於腫瘤引起的腸套疊,後一種情況常表現為時隱時現的腹部包塊。

6、中毒癥狀:也是屬於大腸癌的臨牀表現之一,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結腸癌患者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癥狀,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一般來說,病期越晚,出現貧血的頻率越高,貧血程度越嚴重。但貧血並非一定屬於晚期表現。尤其是右半結腸癌常以貧血為首發癥狀。

7、 腫瘤阻塞引起的癥狀: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大便通過受阻。此時可出現腹痛、腹脹、便祕、排便困難、排便疼痛等癥狀。病竈位於直腸時,可出現大便變形、變細,大便費力,不易一次排凈,大便次數增加或裏急後重的感覺,進一步發展即可出現完全性腸梗阻。

8、晚期大腸癌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引起的癥狀:如直腸癌侵犯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直腸癌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結腸癌侵犯腹腔神經叢可引起頑固性腰背痛。

為什麼大腸癌容易誤診為「腸炎」和「痔瘡」?

因腸炎、痔瘡等疾病有時候也會出現便血、腹瀉、腹痛等與大腸癌類似的表現,故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時並未在意,自以為是痔瘡、腸炎等「小毛病」而不到醫院就診,自己到藥店買一些葯對付對付,往往耽誤病情,而且即使到醫院就診,如果不進行相應的檢查,僅以癥狀判斷,誤診率也很高,85%的早期大腸癌患者初次就診時被誤診為腸炎、痔瘡等疾病。

如何避免大腸癌被誤診、漏診?

由於大腸癌早期常表現為便血、腹痛、腹瀉、大便習慣和形狀的改變,這些癥狀並不是大腸癌特有的,痔瘡和腸炎等良性疾病也可出現上述癥狀。為了減少誤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出現上述不適癥狀的時候,特別是經過較長時間的治療仍無效或反覆發作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肛腸外科就診並進行結腸鏡檢查。

(單永琪 於恩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