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復一年的慢慢堆積,不應該是漸變色那種嗎?為什麼岩石一層一層的很明顯?


因為不明顯的會被劃分到同一岩層——這個回答不是為了搞笑


這個問題很高級,涉及連續沉積的時間尺度問題~~沉積伴隨著侵蝕而來,也可能間或有沉積間斷,研究的尺度不同,也就可以劃分不同級別的間斷。因為間斷,所以分層

言盡於此


親,你見過年輪么……

同樣的大樹,夏天長得快,春秋長得慢,冬天不長,於是就形成了一圈圈深淺不一的年輪。

形成頁岩的沉積物可能也是這樣,可能雨季一來呼啦一下衝來一層,旱季一來涼了,雨季呼啦又一層……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 =

@雲舞空城 大佬,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不對我趕緊刪= =


因為你所看到的界限不是你所謂的年復一年,有界限說明中間有沉積間斷,比如間隔了兩期的洪泛事件,水動力的突變,甚至區域性的不整合等等


岩石分層界面往往是沉積間斷面,它代表的時間間隔是很長的。米蘭科維奇周期旋迴大約20萬年。沉積間斷時間很可能與這個時長相當。這段時間內沉積環境變化很大,沉積物將有明顯變化。


岩石分層的變化大概分兩種,一種是粒徑變化,如正粒序和反粒序。還有就是沉積環境變化,如氧化環境和還原環境。

補充:當沉積環境突然變化的時候,如本來穩定水環境沉積,突然山洪爆發,大量的礫石,泥沙突然湧入,在原穩定沉積層上覆蓋。形成岩層的突變界線。同樣火山爆發、抬升、氧化還原環境變化(主要顯示顏色變化)等因素,都可以形成岩層的突然變化。

以上是沉積岩分層的特徵依據。


年復一年的堆積會漸變說明形成岩石的成分也在漸變。不過地質年代跨度大,一萬年也只有薄薄的一小層,而這一小層中的變化你用肉眼很難分辨出來。

但如果地質活動不劇烈,生態也比較穩定,形成地層的成分大致沒什麼變化,那麼這段時間形成的地層(岩石)的顏色就比較穩定,一千萬年里有幾十萬年起點波瀾,在地層中那點變化你不是專業的也看不出來。

這種穩定期可以持續多少年我也不知道,不過只是一小塊區域(對於地球的一小塊區域,對於人類個體來說可不小,比如一片山脈啥的),也應該不是很難。比如海底湖底之類的地方,如果沒有大的地質活動,生態系統也不會怎麼變化,形成一層比較厚的成分穩定的地層大概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如果這個地方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這種劇烈的變化也就持續幾千年?幾萬年?反正也就薄薄一層,然後環境又穩定下來了,於是又形成了另一層比較厚的地層,兩個比較厚的地層中間分界明顯,只不過證明了環境發生了變化,然後又穩定下來了。

如果是在環境一直在變化的地方,那形成的地層就是你說的漸變的了,大家都穩定不下來,你來一千年,我來一萬年,大家都是薄薄的一層。

(我就外行人隨便說說,別當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