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一直需要嘗些甜味?不是指攝入糖分,而是單指感受甜味,有什麼歷史因素或者生物原因嘛?甜味使人精神上愉悅有什麼科學原理嘛


單純感受甜味?那不就是為了更好的攝入糖分嗎?這是一個正反饋調節:哇,這個東西好甜→我要喫→獲得糖類

糖類作為身體內重要的代謝物質,作為呼吸作用中的呼吸底物尤其重要。因為重要,所以我們在自然界資源有限的環境下,更要積極的去尋找。

在我們流傳下來的基因裏,天生就對糖類、脂肪類等高熱量食物有追求。於是我們喫到糖,感受到甜味,獲得愉悅的感覺。大塊喫肉,喝湯,覺得胃裡暖暖的,心裡很滿足。

從尋找食材,到攝入食物,最後發展成飲食結構。但是追根揭底,我們最原始的動力是喫飽,滿足我們的代謝消耗。也就是說,我們的根本目的:喫東西,活下去。

那在長期的進化中。喫下去的東西,能快速的提供熱量,供應我們身體的消耗:身體就會認為是好東西。而因為感受到甜味,我們才能更孜孜不倦的尋找糖源啊~


首先糖分和脂肪均為供能原料 糖分在細胞內充分氧化會產生36-38個ATP分子 每一克的糖分最終釋放4卡路里的熱量 這對於生物(尤其是恆溫動物)來說至關重要因為神經調節(包括恆溫)、肌肉運動、和免疫機制均需要能量供給 糖分和脂肪的攝入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 為了使個體充分的大量的攝入含糖的食物 我們的祖先進化出了甜味味覺的獎勵反饋機制—即對甜味的喜愛。


那些做對生存與繁衍都很重要的事兒的時候,都完全沒有愉悅感的個體,因為幹這些事動力不足,留下後代的概率小,被淘汰了。留下的,都是對這些事兒孜孜不倦、念念不忘的。。。


因為我們需要有幸福感


獎勵機制啊,大腦只吸收葡萄糖的,所以血糖低會宕機。腦子為了自己當然要獎勵獎勵我們人類意識啦:)


我覺得嘗到甜頭纔有喫苦頭的勇氣


你能想像這個世界沒有甜味嗎?

沒有希望。


因為生活已經很苦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