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十幾年前說啃老,都是呆在家裡不工作啦什麼什麼.而現在買房掏光父母一生的積蓄,有可能還要父母的養老錢,哪種更嚴重呢?顯然第二種,可是為什麼國家又不提了呢,因為這已經是普遍現象了!房價啊房價,新聞里天天放漲房價你以為給誰看的.這是逼著大家去啃老!!!

以前,大學畢業了,分個工作;工作幾年了,分套房。一個人明明有能力,不學習,不找工作,在家一躺,沒錢伸手。啃老吧?可恨吧?

現在,一個人大學畢業了,哪怕出身985,未必能找到份好工作。工資不見得多高,一不小心就是996。工資減去吃喝住行,存不了多少。有時候看著幾年能有首付,結果攢錢速度跟不上房價。

房子連首付都沒法交,如果想結婚,對方偏偏要彩禮,更是沒辦法。活著就很艱難,沒有目標,因為攢錢未必能買房。找父母尋求幫助,完全可以理解了。

「啃老」作為貶義詞,適用於二十年前的時代;

而現在,「啃老」是一個社會問題,不是個人素質問題。

我的回答不是自己盲目洗白,很多主流媒體也有關於「啃老」的新認識新評論。


年輕人基本上都無法依靠自己的能力付彩禮和首付。

只能啃老。

大家都在啃,就沒人當回事了。

女生如果少買點化妝品和衣服,就能輕鬆地實現自我獨立,不再需要父母給錢,也不用考慮攢錢買房,反而還能在結婚時補償一下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恩。


只有窮人才會鄙視並懼怕啃老,因為窮了這麼久,必須有一個人出去賺更多的錢。

中產以上的家庭從來不會有啃老這個概念,因為首先他們的孩子本身就很有商業頭腦,初期賺不了大錢但也能糊口,另外,只要不是吃喝嫖賭敗家,基本的生存消費和享受消費這種家庭都是可以負擔的,孩子如果因為需要自我提升而短暫留在家裡,對家庭也不會有壓力。

反觀窮人,最極端的情況恨不能初中畢業就讓孩子出去打工,普遍的做法是本科一畢業如果沒有工作那你就是千古罪人,因為家裡面根本負擔不了另外一張嘴了。


誰沒事會罵自己呢?


因為當年被罵啃老買房的都在偷著樂

而當年罵別人啃老買房的腸子都悔青了

哈哈哈哈哈


以前父輩很窮,你年輕人不上學不工作在家就是霍霍,就是社會不穩定因素。

現在,父輩吃過苦學了乖,攢錢買房,有錢,有產業,年輕人有的啥也不用干,有的走上社會舉目四顧舍也幹不了,只有安心啃老。


不啃老還能怎麼辦呢?靠自己買房?40多再娶媳婦?的確是收穫了他人的尊重,但買不起房娶不起媳婦,斷子絕孫斷的是自家的血脈,還要輿論的支持他人的尊重有什麼jb用呢?


昨天和老媽聊到了這個話題,直接上結論—因為現實的無奈(房價物價和收入不匹配)大家都在啃,而且父母願意,所以啃老不再成為話題,而是房間里的大象,大家都知道,但不再去說了,因為,大家都是這麼操作的。

舉幾個例子,

發小1,男方出了一千萬,女方出了幾百萬,裝修幾十萬,一起購買婚房,這,都是父母出的。

發小2和3,女方家境普通買房沒出錢,男方父母賣了一套小房大概小几百萬,貸款買婚房,貸款父母和孩子一起還。

朋友1,女方家裡有多的一套大平層,男方無房,於是女方父母說男方家裡儲備資金留著婚後用,這多出的房子直接給他們當作婚房。

朋友2,女方家裡也是有多的一套大平層,直接和女孩說房子是她的,雖然不會作為婚房,但屬於備用資產。

你看哇,房價這麼高,父母和孩子都明白,與其讓孩子奮鬥多年,被一套房子拴住無法施展拳腳,不如利用自己的資產,幫助孩子一臂之力。

不過我其實個人,是反對 的,特別是買房父母也需要一起幫忙還貸款這點。雖然目前上班了也還是住在家裡吃在家裡,父母也提出買婚房時會給予我一定幫助,但是真的不太願意父母一直給予這麼多的幫助。現在就很想像我那幫留學期間的同學一樣,自給自足,獨立且幸福吧。如果有可能的話,未來可能出國發展吧,至少工資能養活自己,房子稍微努力也能夠擁有,成一個真正的獨立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