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生存在古代的一種大型爬行動物。如果單從生態位的角度講,地球歷史上不是只演化出恐龍一種生物。最終恐龍這種生物在認知上脫穎而出,被人類家喻戶曉,科幻商業電影這種新的娛樂項目功不可沒。

如果真的復刻恐龍,從嚴謹科學的角度講。復刻恐龍為人類帶來的好處,復刻其他古生物帶來的好處應該是一樣的。起碼復刻同樣於恐龍各個亞種佔據的生態位的古生物應該是一樣的。否則就是主觀認知篡奪客觀規律,單純成為了科學玩票行為,將基因工程用於實現科幻小說的內容。一般將幻想變現,與其說是要使用基因工程,把這個幻想變成位元組,連上伺服器和vr拿去賣更加實際一些。起碼商業可以為社會發展繳稅,科研燃燒的則是人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

寫完一看,好像是復刻恐龍的好處!我寫反了。不過我還是可以圓回去的。

沒人說過「復刻」就一定要用實驗室里拿探針從蚊子肚子里吸恐龍DNA。對方辯友不要先入為主被商業影片洗腦了。

從古希臘開始,人類發明了一種新的探索性思考的工具,叫做形而上學。所謂復刻「恐龍」為什麼不能是你我坐在一起,共同發起恐龍復刻之後的大思考大討論呢?在這個語境之下,恐龍在我們的聊天中已經復活了。而且討論中的科學家們可以提出各種設想,各種假設。恐龍這個概念就成了幫助人類進行思考的工具。就在我們尋找資料辯論的當下。恐龍已經活了過來了,就在這個辯論桌上。對方辯友短短的辯詞,就是恐龍宛在的音容,這樣一種討論最終無論結果如何,當然會推動人們對於恐龍的認識,增加人的智慧。人為什麼為萬物之靈長,就是人類在腦中可以復刻各種各樣的事物。否認恐龍復刻的好處,那就是否認人類本身。

復刻恐龍為什麼不能在電影里進行呢?或者在遊戲中進行?在書本上復刻行不行?為什麼必須再造一隻恐龍?一隻恐龍,如果它長的很恐龍,叫聲很恐龍,摸起來是恐龍,它就是恐龍。這樣的恐龍,公園裡很多很多嘛!如此多的復刻恐龍,既沒有威脅人類,也沒有威脅生態環境。反而創造了很多就業,為藝術家和科學家提供了靈感,為各國財政繳了稅,為人民提供了茶餘飯後的娛樂。活生生的復刻對方辯友看不見,卻按著基因工程說事,這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賺錢啊(雖然花的比賺的多)

然後就是。。。。發展生物科技啊


根本不用復活,現在它們就活在自己身邊,幫吃蟲子,幫助綠化(傳種),還可以陶冶情操,是生態的重要一部分


雞:不要復活,不要復活,不要復活,我肉不好吃。恐龍:兒砸,你說......啥?那誰,請你放下刀,咱好好說話


呃~觀賞價值?


就目前已知的,生物死亡後就算在最極端的環境下,DNA也保存不了10萬年。所以復活恐龍必須先解析出全部的DNA,再重新編寫激活,跟這比起來,怎麼把DNA變成一隻恐龍都算不上個事。

好處:生物科學又將是21世紀的朝陽,誒,我為什麼要說「又」呢?

壞處:生化環材四大勸退恐成三足鼎立。


Emm,觀賞價值,地球生態的演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