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千萬人假裝生活」,「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過著一眼就能忘到頭的生活」,「你所謂的穩定其實是在浪費生命」。總有些人靠販賣焦慮,製造恐慌而達到某種營銷的目的。每個人對待生活都有不同的態度,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很多恐慌的根源大多是來自對上層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換言之:想過的生活和想去的遠方都很貴。但現實往往有很多人都是有著小富即安的想法,為什麼一定要拼搏到感動自己?努力到無能為力?穩定有什麼不好麼?當一輩子醫生和教一生的書難道就是浪費生命麼?一眼就能望到頭怎麼啦?我望了那麼些年也充斥著迷茫和不安。通過努力和汗水換來的舒適區為啥一定要逃離?舒適區並不意味著是墮落區。只要讓自己保持不斷學習和提升個人應對改變的能力,在什麼區又何妨。逆境能造就人,順境又何嘗不可呢?


商品社會需要人們的焦慮和不滿足,這樣商品社會才會轉,你纔可以消費,購買,生產。

這是溫飽還沒解決的時候,人類的本能,延續到現在。

但是現在的社會,可能正在經歷不同的反轉,有覺醒的跡象,你這個提問的出現,就是明證。

另外這一套,據說00後已經不相信了。

快樂的學習,熱情的工作,恐怕是越來越多人追求的目標。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報比例,現實中努力和付出不一定成正比。但我們卻必須努力,因為努力纔是檢驗福報的標準,只有努力過了,才知道自己的福報多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正常去努力奮鬥,至於結果是好是壞怎麼樣都接受。這就是隨緣人生。
謝邀,我也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是在舒適區過活,還是遠離舒適區。無論是那種說法,都有一個最開始的環境,很多人在宣揚某個說法的時候沒有分析清楚這個環境,用類比、反諷的方式混過去了,導致這個問題思考的並不透徹。如果能順境,我幹嘛折騰自己,能在舒適區過活,幹嘛苦逼哈哈奔波,前提是這能滿足你的需求,物質和精神。我本人是幹工地的工程師,倒是很想在家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我也有同學是公務員,閑的無聊,所以關鍵還是看自己,分析自己的環境,比看網上片面的說某個觀點要強很多。

謝邀。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看應該是多方角力的產物吧

  • 居廟堂者推動社會生產的馭民之術
  • 貪婪資本的蠱惑
  • 社會福利不健全帶來的個人的不安全感
  • 浪漫主義思潮對年輕人的影響
  • 個人對焦慮感和清醒感兩者的混淆

等等原因吧,暫時只想到這些方面,想用簡短的幾句話分析複雜的社會問題本身也是一種臆斷吧,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有的人喜歡辛苦拼搏奮鬥,有的人喜歡下班看電視遛狗。我覺得兩種都很OK,你要知道寫營銷號的人只是在找東西寫,他們不一定是這麼想的呀,他們可能下班也遛狗打撲克了呀。別太把別人的話太當回事,人嘛自己活一次,自己決定體驗度OK就可以了。


因 為我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將來是好還是差,自己的生活能不能維持現在的水平,所以焦慮和不安全感是聯繫在一起的,這也是人的一種普遍心理,可能和我們一代代人的生活的艱辛帶來的羣體潛意識有關,而逃離舒適圈就是一種解決方案,既然將來不可確定,那與其渴而掘井,不如未雨綢繆,從現在先做好應付將來不確定因素的準備,以緩解焦慮和增強安全感。



還有一篇文章叫逃離北上廣,呵呵


舒適的前提是安全,逃離舒適區,就代表要將自己的處境放在一個不安全的場所,在危機四伏的生活中沒人會感到舒適,因為一旦放鬆警惕就可能被幹掉,那些呼籲人們逃離舒適區的人,自己在身處的環境是否安全?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沒必要被這樣的一句話就去放棄安全的環境。


我就是那種在舒適區安穩後逃離過的那種人,我也是在舒適區的時候會由剛開始的安心漸漸變焦慮的那種人。可是兜兜轉轉了幾年,把自己健康折騰沒了後,才知道舒適區就是夢寐以求的天堂生活(健康被毀掉這是對我這樣以為有更好生活的人的一種致命性打擊)。我覺得適當的焦慮也是一種動力,過了失去健康反而得不償失。我贊同題主提到在舒適區學習提升自己也是一種非常理想的上進狀態,因為舒適區也很難得到。


這其實是很多人面對的問題。首先,製造焦慮的肯定不是自媒體那些傢伙們,他們只是把這種焦慮單獨拎出來並加以放大而已。其次,自己的態度和想法是最根本的,不是像成功學那樣渲染的,人人都可以成為富豪、成為藝術家。知人,知己,知命,安命纔是真的。放平心態,不要受到各種煽動和渲染的幹擾,專註做好一件事,心安即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祝福你。


人生奮鬥的目的是到達舒適區,過上自己想過的日子,擁有自己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一個人原生家庭不同,基因不同,成長經歷不同,所以對舒適區的定義不同;有的人認為每天在家看電視很舒服;有的人不斷進步很舒服;有的人渴望成為富豪;有的人渴望成為技術專家;

所以,任何事務都需要客觀看待,結合自己實際情況。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人都是進步的,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停滯的時候,這個人會懊惱,憤怒,感嘆,焦慮,這個人就會想辦法改變現狀。

因為每個人周邊都會有一兩個在大城市的人,也的確不知道他們在大城市混的好不好。但是看到大城市的生活是挺豐富多彩的。

所以這個時候給我們注入焦慮,就能讓我們點開文章閱讀,因為我們在尋找改變現狀的解決方案,也好奇那些大城市工作的朋友們。

所以我們點開了他們的文章閱讀。

所以你也覺得他們說的多少有些道理。然後

你就關注了他們。

然後你就成為了他們的粉絲。

然後你就順便看了一些他們文章旁邊的各種廣告。

然後他們的目的達到了。

關注公眾號:「解憂村鎮」

有什麼煩惱,我幫你們解憂。

我,從來不販賣焦慮。


謝邀。。。。現在百分之九十的同齡人都很焦慮。現在生活節奏快,所有的人都希望像張愛玲說的那句話一樣「出名要趁早。」這樣哪有一步登天的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跟那些網紅一樣,估計有不少人都渴望網紅的生活吧。閃光燈,鏡頭,焦點,還有錢。光看著就很爽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每個人來到這個地方,渴望著成長。而這成長過程就是不停的說服別人或者被別人說服,來體現人生,價值。世界是什麼樣,你不是拿破崙,生活是什麼樣,決定在你。


做個行動派 不要想太多


不過是有些人自己無能力留在舒適區,於是心生詭計,想拖人下水,壞心腸


謝邀。

題主的問題非常有思想。

「逃離舒適區」是被製造出來的概念,就像是「剛需住房」一樣。

一個概念被製造出來,建構了社會意識,然後就會裹挾羣中的思想,製造緊張情緒。

引發焦慮的不僅僅是事件,還有輿論、對未來的恐懼、對身邊人狀態的比較等等。

什麼是幸福?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

在自己的速度中安於當下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是最平淡而真實的幸福。

微信公眾號:容安心理


是社會跟生活


謝邀。我能夠理解題主的心情。

舒適區和穩定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當教師,辛勤耕耘,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教出一批批人才……這就不是停留在舒適區。

………………

外人有時不好回答這個事,因為這類問題很多時候都會歸結到一個終極問題: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使命是什麼?


眼界不一樣,選擇不一樣,追求不一樣

生活其實還是靠自己選擇的,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跟著別人跑。

從農村出來,看著房價上漲,在二線城市買了一套房,這時候我就會考慮落戶口,會考慮到小孩今後在這邊上學,不用在和老一輩一樣,從頭再來。

每個月要還房貸,還要為孩子考慮,這樣只有努力工作了。剛開始是有一點困難的,但慢慢就習慣了。

也有不願意出來的,在老家結婚了,房子蓋好了,生活還可以。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因為我們祖先起點是一樣,但現在是不公平,通過幾千年發展,每個家族成長使不一樣,起點就不一樣了。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吧


唯恐天下不亂的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