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就是價格問題,雖然誰都不承認。

賣紅酒的希望人們天天喝,頓頓喝,人人喝。但是現在的價格一個月喝一瓶都嫌多。誰會掏一個月的飯錢喝紅酒?

有錢人,,,對,他們的思維一直就定格在有錢人身上,或者是那些想要冒充有錢人的人。踏踏實實會過日子的人怎麼可能去買紅酒?除非一年過一次生日,這就是小菜了。

加減法我就不算了,不少人還記得。


酸澀


葡萄酒在中國本來就是小眾消費,大多數人喝白酒、啤酒。別看賣葡萄酒的都是西裝革履,其實混的比賣雪花啤酒的還慘。你可以打開招聘網站,搜搜職位,看看國內頂級的葡萄酒公司開的工資都是多少就知道這行多窮了。

國內頂級的葡萄酒大咖,賺不過一個普通的白酒銷售。抖音牛肉哥流量大吧,在賣茅臺的眼裡屁都不是,只能賺人家的零頭。

而且現在國內進口葡萄酒價格越來越透明,沒有什麼操作空間了,買高價劣質酒的沖頭也越來越少了。那麼多大牌酒在電商上面開旗艦店,線下不知名的小酒賣得比人家大牌高端貨還貴,這種一般不是找客戶,是在找傻子。

現在這年頭還能賣酒給個人的,恐怕就是你手頭資源夠好,有名莊配額,那麼還是會有許多懂酒的酒友求購的。或者價廉質優,符合大眾消費者口味喜好,走批發跑量。

葡萄酒俱樂部 - 知乎?

www.zhihu.com圖標

我身邊的人就有一葉障目那種的,跟朋友喫飯喝了個一般的餐酒之後就把葡萄酒一鎚子打死了,直到來我家給他開了兩三款帶著他喝,朋友表示真香,哈哈哈,畢竟每個人的口感不一樣,多嘗試找到自己喜歡的很關鍵。


第一、因為葡萄酒的種類和風味實在是太多了,很多人還沒遇到自己喜歡喝的葡萄酒,就被不喜歡的酒給害怕了。

事實上,就理論/技術而言,按照最基本的分類,葡萄酒的種類就多達18種,

為此做了一個思維導圖:

在此基礎上,還有不同國家、不同產區、不同葡萄品種、不同工藝等等各種各樣會導致最終呈現出不同香氣、不同味道的因素。

然而,每個客戶喜歡的香氣和口味都不一樣,畢竟眾口難調,但是很多客戶在遇到自己喜歡的口味之前,就被市面上很多他們不喜歡的酒給弄怕了,從而不想再繼續嘗試下去,從而對葡萄酒產生不好的印象,例如酸苦澀的酒喝多了,就覺得葡萄酒就那樣了,就酸苦澀了,就不愛了。

第二,有些賣葡萄酒的人不當營銷,讓很多客戶對葡萄酒失去好感。

一味地提高所謂的「逼格」、一味地討好生產方的老外莊主而忽略中國買家客戶的感受、

一味地宣揚自己的產品如何如何的好卻不知道站在中國客戶的角度去深挖需求。

第三、疏遠、陌生。目前葡萄酒尚未正式成規模地面向市場公開銷售,消費者缺乏接觸和了解的公開渠道,讓本來應該日常化的葡萄酒蒙上神祕面紗。

目前在中國,大多數葡萄酒的生意是「先有關係、再有生意」,意思是先有朋友/合作夥伴/同事/親戚/發小等等的關係,然後基於這些關係之上再發展的葡萄酒生意。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很多經常有葡萄酒喝的人,他們不是從商超/電商等這些公開渠道購買的,而是從「朋友那裡」獲得的(這裡的「獲得」包括購買、受贈、利益交換、抵債等等),現階段國內的葡萄酒交易,大量存在於微信朋友圈之中,有點類似微商/朋友圈代購的模式。所以,一般消費者如果朋友圈裡面沒幾個賣酒的、或者沒幾個賣酒的親友,是很少會留意、甚至主動買葡萄酒試著喝的,因為很多人的生活中壓根就不存在這東西。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價格。

說葡萄酒不好喝的是因為第一口喝的酒質量就差,就像第一次喝散裝白酒頭的人很大程度也不會覺得白酒好喝一樣。

(那為什麼那麼多有錢人都喝茅臺呢?茅臺不貴嗎?)

茅臺再貴也貴不過嘯鷹drc吧。。。

仔細想想葡萄酒這種農產品從歐美澳(主要產區)賣到中國就是低人均gdp的消費者對應高人均gdp的人工成本。

這不就是肉眼可見的貴嗎。。。

說葡萄酒是朝陽產業沒錯,但是朝陽升起用多少年可沒說,現在是不是黑夜也沒說。等到中國人均gdp邁入發達國家自然就喝得起也願意喝了。


價格是最大的因素,如果30元一瓶,口感不錯的,那肯定全民喝起來了


為什麼不去問你的客戶?


不好喝,喝不明白(°?° ╬)

學了好多年葡萄酒之後,我還是覺得不好喝


主要有這三點原因:酸澀不好喝、覺得葡萄酒很貴、不知道該怎麼去喝!


喝張裕留下的陰影吧


可能是自小喝了一瓶難喝的紅酒,印象太深吧,哈哈哈。也有的有可能是長年喝白酒,骨子裡看不上紅酒。個人而言就很喜歡喝紅酒,尤其是放置好幾年後衍變出更為豐富的味道,半醉半醒把酒言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