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官,當領導,做管理,核心都是管人,做人的工作。因此,無論在什麼公司,什麼單位,只要人性是一樣的就不存在外行!無論是哪個行業,領導是管人的,下面的專業管理人員才是管事管業務的,領導只需稍微懂一些大概和框架就行了!管理本來就是獨立的一門專業。

所以,外行領導內行很正常。而且合理!

想擺脫工具人很簡單,學會做人的工作。解了人性人心,掌控人,組織人,引導教育培養人。


一是目前的體制決定的,二是資本決定的。

體制上說還有門道

一方面是,祖上就講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長期在這個行業里,霸佔著位置,你有什麼齟齬之事都可以藏起來,放古代根深蒂固了揭竿而起做皇帝也不是不可能。同行業之間就那麼幾個,總有做到頭的時候,怎麼辦,換換坐兒吧,都是管人,你們可以的,奧利給!你到了新地方,要幹啥,處理舊賬啊,糧倉有沒有糧食,沒糧食可是上任搞的事情,我得先把壞賬處理了,不能擊鼓傳鍋到我手裡。上峰一看,卧槽,牛逼,雷厲風行。什麼內行外行的,鐵證如山,邏輯閉合!就是這個味!

再有,咱們講的是什麼,能力重要,「態度」更重要,一個字,穩!我編個故事啊,如果有雷同純屬巧合,蘇聯內陸地區有個海鮮市場,啥都賣,趕巧有人感覺不舒服去了旁邊的醫院,一線大夫說,卧槽,這細菌絕了,得上報啊。院長說,慌個毛線,穩!再往上彙報,答覆說了不是事兒,穩!好嘞,院長領著書記就開會了,要注意影響,別沒事兒就洗手,患者得多慌張啊,傳出去也不好。誰傳出去就送警察那了啊!小大夫散會了都鬧心啊,這院長書記本來就不懂細菌啊,細分的話是外行啊,這可咋整,唉,自己認命吧,告訴自己親戚多洗手得了。後來反正院長書記好像都沒事,帶頭不洗手的主任好像是讓細菌給弄了。品,細品。

再說資本層面

體制內的靠演技,演技不好不要緊,可以帶資進組啊

比如說李總雖然是個暴發戶,但是有錢啊,而且意識超前,覺得不能坐吃山空。決定投資個投資公司,就是干!可是自己啥也不懂,成功也不能複製,更沒地方粘貼。索性讓自己電競專業的兒子小李進公司當高管,看著那些干VC,PE,LP,GP的王八犢子們,控好股,我兒子不簽字,啥錢都不能出去。嗯。。。然後就看小李總是啥人啊,你說他是外行吧,人家純純的是爸爸,資方大佬的代言人。你說他內行吧,開會能跟你嘮順風別浪,逆風別慫。反正這就是我隨口編的,別品,就那意思。


咳咳,下半段得嚴肅點,畢竟涉及「工具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很有趣,是個好問題。一會兒有事,回來接著寫,主要想到的是彼得高地,老程序員悖論,還有點自己的感悟。


先說下什麼是工具人,這個詞最開始不是用在職場的,說的是舔狗不得house,比如你會攝影,女神找你拍照片,實際上就是拿你當工具,你修好的照片人家說,真棒,然後就拿去發給男神了,就醬。

職場的話,其實是最基本的法則就是等價交換,只是雙方的估值不同,都覺得自己佔了便宜,交易才能成立,資方覺得你的勞動可以給他創造價值,勞動者覺得自己付出之後能獲得薪酬。其中一方覺得不平衡要麼一拍兩散,要麼就是看著對方不順眼,將就將就,騎驢找馬了。所以「工具人」在職場是必然存在的,就像你喝瓶裝啤酒的時候需要個「起子」,富裕的時候你就買一個,嫌麻煩的時候用筷子撬,用桌子撬,甚至艱苦點用牙咬。職場也一樣,只不過對應企業的需求,細分成了各種職業。但其實,你的價值對於一個組織來說,就是一個對應需求的工具。有的需求是搞定事,有的需求是搞定人。

但是每個人都有一種焦慮,就是自己除了「價值」就毫無價值了,也就是題主的「工具人焦慮」了。實際上導致這種焦慮的根源是傳統的人力資源結構的問題。

比如無論是技術序列還是管理序列,員工獲得加薪的過程往往就是歸納到升職兩個字上。這樣我們就無法繞開彼得高地這個概念(摘自度娘: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Dr. Laurence Peter)在對組織中人員晉陞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陞提拔,因而僱員總是趨向於被晉陞到其不稱職的地位。)以至於題主就有為什麼外行領導內行很普遍的實感了。

所以,除非一個組織為員工做的職業生養規劃從升職改變為升值的時候,員工的「工具人焦慮」才有可能得到緩解。

但是,大多數組織還是以金字塔形設計組織架構,這種穩妥的,中央集權式的管理方式。甚至說,這種組織架構方式已經深入人心,無論怎麼調整,一旦運營起來,最後還是層級分明。這時候就有一種「老程序員悖論」的現象,反覆加深了員工的「工具人焦慮」,故事是這樣的,程序員A技術過硬,思維嚴謹很少出錯,深受領導重視,程序員B背景與A相當,但是技術稍差,總出小問題。以至於他們的領導每次有項目的時候想到的是A,其他管理工作則分擔給了B,因為B少做少錯,人盡其能。B從單純的技術,慢慢積累了很多項目管理經驗,跨部門溝通能力。慢慢的逐漸走到了管理崗位,而A還是默默地承擔著技術骨幹的位置。

分水嶺就是,他們處在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組織,職業規劃的路徑又是怎麼設計的。如果合理的情況,A的職級逐漸提高,B的職務逐漸提高,但是他們的「價值」基本相同,也就是反映價值的薪酬不會有太大差異的。然而,普遍的情況是,A的天花板是主管的薪酬,B卻有可能拿到副總的薪酬。A甚至可能因為精力的下降,或者技術的換代,逐漸淪落為「老程序員」

A很有可能就會產生「三十五歲焦慮」「工具人焦慮」

OK,究竟如何避免呢?

1、搞清楚你在哪,下象棋的時候不能三個兵帶倆馬,在什麼局裡,就按什麼規矩玩兒。

2、搞清楚你是誰,不要一手好牌打丑,也不要因為牌不好就沉不住氣。

3、規劃好你的未來,不是三年主管五年經理,沒用。是規劃好你的價值路徑,要在路上撿起來對你有用的石頭,想鑄禮器找銅,想造寶劍尋鐵,不然你做個鐵弓,別說拉不開弓,光背著就累死了。

4、調整心態,你被當做工具人,是必然的一個狀態。改變不了的事情,就接受它,擁抱他,讓女神離不開你,明知只想要你的一個功能,可你花樣百出,讓她欲拒還迎,又欲罷不能,甚至像巴浦洛夫的狗一樣,想到你,就想不到別人,致你飛升男神,修得圓滿。

就醬


哎, 這個問題太普遍了,並且我身邊比比皆是!關鍵是我們要擺正心態。

  • 第一,為啥外行要領導內行呢?答案是外行是被逼的,咱們經常說我要的不是「你以為」,而是「我以為」,這個就是站在咱們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滴。舉個例子,馬雲不懂技術,為啥領導那麼個niubility的阿里巴巴集團呢?當然 ,你可以說他是外星人哈!但是,那大強子劉強東他就懂物流的每一個細節嗎?當然是NO!所以,我們第一步就是承認外行可以領導內行。
  • 第二, 我覺得之所以外行領導內行容易讓人厭煩,更多的還是外行人是否尊重內行人,這個非常重要。這個不是我說的哈,是馬爸爸說的!其實這也不分內外行了,就是普通的同事來說,只要彼此尊重,那也挺好的。但是,如果是一個外行既不懂又不能尊重內行,那這個問題就大了,並且因為他是領導,這更加放大了他作為外行的因素,讓人家更討厭。
  • 第三,關鍵是我們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盡量說服他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策。這個比較拗口,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比如你上線一個APP,當然也可以是上線一個新的模具,你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客戶的需求也比較著急,只要一上線馬上就可以交付。但是,外行突然來告訴你他有個新的想法,只要付之於實踐,他確信客戶會非常滿意。但是,從你的角度來看,他的這個想法就是一坨shi,怎麼辦?你要硬懟他嗎?我覺得不應該,你可以說「領導,你的這個想法實在太美妙了,我們一定要把他付諸於實踐。我的想法是,咱們先把這個交付了,然後立刻著手根據你的想法進行迭代,這樣既能夠順利交付,還能夠在第二次給予客戶新的驚喜,你覺得怎麼樣?」只要這個外行領導腦子沒進水,估計他肯定會同意你的方案。至於交付之後,你要不要把那個傻*想法真正落地,那就要根據你的工作量啦,這個你也懂的。
  • 第四,所以,我們想擺脫工具人的尷尬,我覺得一是要順從外行人,這樣你才有談判的砝碼。不是有句話說嗎,不要和豬談理想,因為他只關心飼料。二是要用巧妙的方式,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請他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策。三是自己要加快成長,如果你能當領導,那就可以徹底的離開外行人啦。但是,問題又來了,你當了領導之後,會不會也成為員工眼中的「外行人」呢?所以,咱們要活到老,學到老!

供你參考哈!


並不是。

以前的舊觀念認為領導只要管好人,業務懂個大概就可以了。這其實給整體發展造成了消極影響,具體體現在:制定不符合客觀規律的目標規劃、透支發展前景的個人政績觀、用形式主義整治形式主義導致形式主義愈發大行其道等等。

21世紀已過去2個十年了,而不幸的是,我們已經越來越缺乏具備專業素質的領導了。

外行領導理念正在逐漸形成一場災難,或者說已經是當前體制內的隱憂。

不久前你我的親身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

雖然同行襯托得它「好」,但你得承認,它本可以更好的。而它試圖否認自己不夠好這點,更讓人感到擔憂。


內行人一般都是被外行人領導的。因為外行人修的是臉皮和格局,內行人修的是專業。

講個故事:

小時候有個同學叫王調皮,人如其名,學習成績很不好,人還調皮。上課的時候老師經常會讓他站課堂。站著站著就站疲了。後來他站在講台上聽講已經成了習慣,每一次都悠然自得,偶爾還做些小動作把同學們逗笑。

同班裡還有個劉認真,是班上成績最好的,上課專心聽講,下課認真做作業。捨不得浪費一點時間。但人有失足,馬有失蹄,有一次還是沒考好。於是老師為了提醒他,準備給他個教訓。把他叫到講台上站在了王調皮旁邊。

那一天,劉認真全身不得勁。臉紅到了脖子深處。他覺得這完全是對他人生的一次侮辱。自責、自卑、對自己的失望都在那一刻衝刺著他的全身。無數次在心裡盤算那些本不該錯的題。再看看旁邊的王調皮,他最希望的是地上有個洞,好讓自己鑽進去。

相對他而言,王調皮就高調多了,時而回過頭來勸他兩句,「看開點,習慣就好。」下課過後,王調皮很有風度的請劉認真吃飯,希望這樣他心情能好一些。

其實二人家庭都不富裕,這反而讓劉認真很感動。他意識到,那個在他心中不學無術的王調皮也有自己的閃光點。

自此二人經常在一起聊天,劉認真看王調皮也不像以前那麼厭煩。王調皮看劉認真,也覺得他並不一直那麼裝。反而認為劉認真過得很可憐、孤單,總是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完全沒有感受到操場上也能叱詫風雲的樂趣。

在王調皮身上,劉認真學會了勞逸結合。的確適當的放鬆讓他的成績更加穩定。王調皮跟著劉認真卻並沒有學會認真學習。哪怕兩人變成了同桌,也跟本沒有調動王調皮的學習積極性。時不時的劉認真也會提醒他,應該認真一點,不過這些話到了王調皮耳朵里就好像貫穿於耳洞中的風,吹過了就沒了。

王調皮很有自己的底線,上課的時候他和旁邊的同學講小話,睡覺,吃東西,但從來不會打擾認真聽講的劉認真。他知道自己成績不好,當然也不願意把好朋友拉下水。

陳霸道是隔壁班的大哥大,下課的時候,身邊總是圍著幾個小弟。其他同學都會遠遠的避開他們。陳霸道和王調皮的共同點是成績都不怎麼樣,不同的地方是陳霸道基本上屬於放棄治療,而王調皮還會偶爾照抄同學的作業本,把作業完成。還有就是陳霸道以挑釁同學,打架生事為樂,而王調皮以耍寶貪玩為趣。

雖然成績上有著很大的差距,但大多數同學並不厭煩或躲避王調皮。反而很喜歡和他相處。

陳霸道在同學們的心目中則不太相同。他時常會像同學借錢,名義上是借,實則是有借無還。剛開始大家還相信他,後來也不借了。於是陳霸道調整了套路,開始威逼利誘,動之以拳頭,曉之以道理。很多同學都在他身上吃過虧。

後來事情揭發到了老師那裡,老師當著所有人的面教訓了陳霸道,並要求他還了某位同學的錢。但過後並沒有消除陳霸道的作風,反而讓他越演越厲。聽說當初告狀的同學在學校門口挨了打。並且陳霸道向他借了更多的錢。

事情到了學校政教處,不過也是當眾批評記過。有同學說陳霸道的行為早就夠被開除不知多少次了,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見開除。同學們只能遠遠的躲著他,心裡祈禱著希望他的魔手不要伸向自己。

一天,陳霸道終於把矛頭瞄向了劉認真。因為他看起來膽小怕事,而且還不在自己班上。中午放學,陳霸道幾人在過道上攔住了劉認真。要求劉認真借20元錢給他。並承諾過兩天就還。

劉認真知道他的口碑,顯然不會上當,不過這種無謂的抵抗根本沒用。最後的結果是不光錢要借,劉認真的肚子上還被踢了兩腳。

劉認真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班主任,班主任答應劉認真去找陳霸道的班主任說理,並把錢要回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導致了劉認真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只能啃白面饅頭,然後就是偷偷的流眼淚。直到被王調皮發現。

劉認真本不願意告訴王調皮,擔心以王調皮的性格會激化矛盾。在王調皮的追問與保證不生事的前提下,劉人真還是說出了原委。

第二天,王調皮早早的守在了陳霸道教室門口,等陳霸道出現在走廊上,王調皮上去堵住了他的去路,講理無果,二人打了起來。陳霸道勢單力薄,對上王調皮,也只能平分秋色。直到老師出現在走廊里,二人才散去。雖然沒有要回劉認真的20塊錢,也算教訓了陳霸道一頓。

只是這場紛爭還未結束,課間時分,陳霸道帶著他的小弟來找王調皮。人多勢眾,自然以王調皮吃虧結束。第二節課間休息,王調皮再次來到了陳霸道教室門口。這次他學聰明了,第一句話就是:「有種單挑!」

可陳霸道才不犯這個傻,知道單挑雖然吃不了虧,但也占不到便宜。結果又是一挑多的混戰。不過這王調皮看似鼻青臉腫,卻實則是一個打不倒的小強。再一次課間,他再一次來到陳霸道教室門口,只是這一次他身邊多了一個人,那就是劉認真。

這是劉認真第一次打架。他打得放開了手腳,他打得充滿了熱血,他打得不顧一切。但結果又能如何,不過是增加了一個沙包。終於還是在對方臉上增加了幾個印記。

這一天的課間時分,王調皮和劉認真都會來到王霸道教室門口,挨一頓打再回去上課。下午的時候,兩人幾乎攙扶著走過來。這一天下來,陳霸道和他的小弟雖然次次勝利,但也因為打鬥感覺到身上生痛。

直到下午放學時,二人依然站在他們門口。也許是累了,陳霸道無力的問:「你們到底想怎麼樣?」

「還錢,道歉!」王調皮堅定的說道。

陳霸道只好從包裡面摸出了二十元,遞到他手上。

「道歉。」王調皮接過錢,頭也沒抬的說。

陳霸道嘆了口氣,「對不起!」話一出口,陳霸道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王調皮已經把錢塞進了劉認真手裡,他雙手整理了一個打鬥中弄破的衣服,沖陳霸道說道:「早道歉不就沒事。」

「我可以走了嗎?」陳霸道以一種完全不想理他的神情問道。

「滾吧!」

陳霸道很生氣,用手指了指王調皮,但依然托著疲憊的身體離開了。

事後二人奢侈的買了兩聽可樂,在食堂里忍著痛慶祝了一番。

王調皮的考試成績卻慢慢的好了起來,老師總以為是與劉認真同桌起了作用。事實上也是,卻不是老師以為的那種方試。考試的時候王調皮總是把頭轉向劉認真,劉認真會下意識的把卷子藏起來,但又看似不小心的讓出一些漏洞。

王調皮也很聰明,每一次都只抄一點點。他們就這樣心照不宣的完成了整個高中生涯。高考時,王調皮迅速發揮出他最擅長的人脈能動性。迅速在一堆陌生人中找到了另外一個劉認真,雖然比起劉認真還差了一大截。但上個大學是沒問題了。

三年過後,王調皮專科畢業,那時房地產正盛。王調皮回老家當起了包工頭。時運當頭,掙了不少錢。劉認真還在讀研究生,王調皮時不時的會給劉認真寄一些生活費。劉認真學習更是努力,加上自己的勤工儉學。他用剩下的錢給自己買了更多的書本,充實自己的認知。並且也會給王調皮寄一些。

在這件事情上,王調皮倒沒有辜負他的好意。很顯然年齡大了,生意也大了,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二人就這樣一直保持著友誼。

直到劉認真畢業,直接到王調皮的建築公司當了副總。王調皮很大方的分了20%的乾股給劉認真。那時公司的資產早已超過了五千萬。

當時的劉認真不再像二人當初站課堂時那麼死板,成熟幹練但又顯幾分幽默。這些性格特點,多虧了王調皮的熏陶。

劉認真在王調皮的公司里將他的專業知識發揮到了極限。王調皮也可謂如魚得水,很快公司營業額翻倍。王調皮也不像以前那麼忙了,他開始學會了喝茶、喝酒,總是出去和一些生意場上的朋友喝得爛醉。

這讓每日辛苦的劉認真很是不舒服。很快兩人因為工程款未收回的事情鬧了起來。劉認真覺得應該把對方告上法庭。王調皮卻覺得應該約對方的老闆出來多喝幾次酒。

預知結局如何,請關注《王調皮大戰劉認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