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墓誌中曾發現史所不載的唐穆宗「永新」年號。歷史上還有沒有類似的現象?


周厲王

周厲王是西周惡名昭彰的王,厲王專山澤之利、高壓治國,最終導致國內貴族、國人與之決裂,發動國人暴動將之驅逐,老死於彘。

這一段可以參考我之前的回答

周厲王時期國人暴動,周厲王為什麼不調動軍隊鎮壓??

www.zhihu.com圖標

周王胡死後謚為「厲」,按謚法:

殺戮無辜曰厲。

顯然這是一個惡謚。然而在近年的金文銘文研究中,發現了完全不一樣的狀況。首先是這隻器主為「克」的青銅鐘

隹十又六年。九月初吉庚寅。王才周康剌宮——克鍾

這是宣王十六年的標準器,在九月上旬的庚寅日,宣王來到的周康剌宮。

問題是周康剌宮是哪裡?一般來說,在青銅器銘文中出現的「王才(在)周X宮」是指王在周X王的廟中,比如王才周康宮就是指天子身處康王廟。那麼,這個「剌」是指什麼呢?

唐蘭認為,「剌」指厲王胡,即周厲王真實的謚號(或者生稱)為「剌」。

但是我們知道,孤證不立,如果沒有更多的證據,這也只是一種假說。

1992年,在陝西長安縣發現了一隻青銅鼎,鼎銘中有:

「惟十有八年十又三月既生霸丙戌,王在周康宮夷宮,道入右吳虎,王命膳夫豐生、司空雍毅,申刺王命,取吳口舊疆,付吳虎……」——吳虎鼎

吳虎鼎顯然也是宣王器(西周中後期只有這位王能苟這麼多年,厲王被逐後,進入共和紀年,所以厲王紀年只到16年),這裡面提到「申剌王命」,就是申明剌王舊日的命令,讓吳口將土地轉付給吳虎,顯然,在宣王世,厲王的謚號(或生稱)為剌王。

2013年,寶雞市眉縣出土的一隻青銅盤讓剌王的謚號有了鐵一般的證據:

逨曰:丕顯朕皇高祖單公,桓桓克明慎厥德,夾召文王武王達殷,膺受天魯命,匍有四方,竝(並)宅厥堇疆土,用配上帝。雩朕皇高祖公叔,克逨匹成王,成受大命,方狄(逖)不享,用奠四國萬邦。雩朕皇高祖新室中,克幽明厥心,柔遠能邇,會召康王,方懷不廷。雩朕皇高祖惠中(蠡)父,盭(戾)龢於政,有成於猷,用會昭王穆王,盜政四方,撲伐楚荊。雩朕皇高祖零白,粦明厥心,不惰□服,用辟龏王懿王。雩朕皇亞祖懿中(設),諫諫克匍保厥辟考(孝)王夷王,有成於周邦。雩朕皇考龏叔,穆穆趩趩,龢詢(均)於政,明濟於德,用辟 剌 王。逨肇纘朕皇祖考服,虔夙夕,敬朕死事,肆天子多賜逨休,天子其萬年無疆,耆(?)黃耈,保奠周邦,諫乂四方……

在這隻盤中,逨細數了自己的祖先輔佐諸代周王的政績,從其高祖單公輔佐文王武王開始,到其父龔叔服務「剌王」,顯然,這位剌王就是厲王。

那麼,這個「剌」是什麼意思呢?在西周金文中,「剌」通「烈」,「烈祖」也可稱為「剌祖」:

微史剌且(祖)來見武王—— (病興)鍾

也就是說,「剌王」也就是「烈王」,「烈」在謚法解中是有的哦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

這顯然是個美號嘛。

關於周厲王到底執政水平怎麼樣的問題我們以後再談,我們用周厲王鑄造的澡盆這麼大的飯盆來結束這個問題:

王曰:有餘隹(雖)小子,余亡(康)晝夜,坙(經擁)先王,用配皇天,簧黹(致朕)心,墬(施)於亖(四)方。(肆)余?(以)?士獻民,爯盩先王宗室,(作?)彝寶(簋),用康惠?(朕)皇文(烈)祖考,其各歬(格前)文人,其瀕才(頻在)帝廷陟降,??(申恪)皇帝大魯令(命),用?(令)保我家、?(朕)位、身,阤阤降余多福,(憲烝)宇慕遠猷,(其)萬年?(?),實(朕)多?(御),用??(壽),匃永令(命),屪才立(畯在位),乍(作)疐才(在)下,隹(唯)王十又(有)二祀。


在吉爾吉斯坦先後發現四枚中國式銅錢。

西遼仁宗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中除了使用了《遼史》中的年號【紹興】之外,很可能用過隆興、續興、穆興等年號,來鑄造錢幣,西遼自耶律大石1132年立國始到1218年屈出律被蒙古所滅,八十六年內,除「紹興」外,再找不到有用「興」字的年號,遼史中也無記錄載,為此,學者推測【隆興】、【續興】、【穆興】等應是這一時期西遼用過的年號。


在年號則:

漢哀帝,元壽亦作元受(《金文萃編》);

王莽,天鳳、地皇作始建國天鳳上戊、始建國地皇上戊(王莽土坷垃)

漢沖帝元嘉、永嘉、永熹作永憙(年號瓦當)

沮渠蒙遜有承玄、承陽、緣禾

沮渠牧犍有太緣、建平

闞氏高昌有建初

麹氏高昌有承平、義熙、永平、延昌、義和、甘露、白雀(以上諸年號出吐魯番文書、墓誌、石刻等);

万俟丑奴有神平(《王司徒墓誌》,另外万俟丑奴還有個「神獸」年號);

高齊有安太

于闐有天尊、中興、天興、天壽

渤海大欽茂有寶曆(《貞惠公主碑》);

南詔異牟尋有元封(圓通寺題款);

大理段思廉有政安(瓦片);

後大理段正興有大寶(火焰山磚塔);

後大理另有隆德(四川金山諸葛寺)、永道(董氏石刻家譜)不知所系;

大真東夏蒲鮮萬奴有大同(遼東官印);

大宋徐壽輝有治平、太平、天啟、天定(宋濂題墓誌、明玉珍玄宮之碑等);

福建義軍林萬青有天德(告示手抄本);

大明朱明月有江漢(貴州思南詔書謄黃);

大明順天國洪全福(洪秀全侄)有大明國(告示);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既是國號也是年號。

【奉狗蒐集】


山西平遙縣鎮國寺有塊北漢年間的碑刻,現存半截,當地稱為半截碑,據稱是劉旻之孫劉繼欽的墓碑,現存碑文中有「景宗而踐祚」的字樣,「景宗」可能是劉繼恩的廟號。


1963年7月,在韓國慶尚南道宜寧郡發現了一座高句麗時期的金銅佛造像。由此,一個失傳1400年的高句麗年號「延嘉」重現世間。這尊佛像如今收藏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為119號國寶。

之所以如此確定這尊佛像是高句麗所鑄造,那是因為其背面有長達47個字的銘文,歷時千年依舊清晰可見:

延嘉七年 歲在己未 高麗國樂良東寺主敬弟子僧演師徒卌人共造賢千劫佛流布第廾九回現歲 佛比丘法穎所供養」

由此可知,「延嘉七年」乃是己未年,再加上該尊佛像風格是典型的模仿中國北魏後期,因而學者們認為「延嘉七年」就是公元539年。

之後新的發現似乎也佐證了這一觀點,在1979年4月8日,韓國忠州發現了一塊高句麗遺留下來的石刻,一般稱作「高句麗中原郡碑」。這塊碑刻也同樣為另一個失傳千年的高句麗年號「建興」的斷代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之前韓國國立扶余博物館所藏佛像有「建興五年歲在丙辰」字樣,加上碑文內容提到新羅與百濟之史事,兩者結合可知碑文中的「建興四年」年號最為可能是公元475年。

而公元479年則是539年之前的己未年,若是「延嘉七年」是公元479年的話,那便與「建興」的存在矛盾了。

再加上「中原郡碑」與「延嘉七年」佛像中,均可見高句麗此時已經改自稱為「高麗」國。目前推測高句麗改號高麗大約發生與南朝齊梁之際。

因此,延嘉七年是公元539年,可以說是最為合理的解釋。換言之,它是高句麗安原王的年號。

「高麗中原郡碑」碑文釋讀版本之一

至於說像是「建興」、「延嘉」這些年號為何失載。大體原因應該就是高麗王朝編修《三國史記》時,編者金富軾本身也是新羅王室後裔,所以該書偏向於敘述新羅歷史,對高句麗和百濟史惜墨如金的原因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