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陷入危機,人類進入存亡的關頭,這是進來各科幻/玄幻/漫威大片的基本設定。

來自好萊塢的科幻大片往往通過一個(或者一羣)男女主角單槍匹馬的能力甚至超能力,孤身解決危機;在這一時刻,地球上的其他人,其他國家似乎都陷入沉睡,對危機置若罔聞;

而來自中國的科幻大片中(例如流浪地球),拯救地球的方式卻是「飽和式救援「,是全世界各國齊心協力,是各個普通人齊心協力,不惜通過主動犧牲換來的。

那麼如果地球真的出現了危機,是好萊塢大片式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英雄能拯救地球,還是東方科幻大片裏的集體主義能拯救地球呢?

希望不吝指教。


《獨立日》在我們眼裡算典型美國大片了吧,你看最後參加打垮外星敵人的是一羣人還是一個人?尤其是1990年代的獨立日第一部,是不是刻意交代了其他地區的戰事?最後的空戰是不是所有能飛得動的人員一起上了?

(《獨立日》導演和製片人聯合撰寫的小說版裏有西安上空擊落外星飛碟的交待)

《天地大衝撞》算美國大片吧?最後往彗星上撞是一個人還是一羣人?

MCU的復仇者聯盟單體電影怎麼應對敵人的,不是最終也是一起出動嗎?


其實很多人對於什麼是個人英雄主義,什麼是集體主義並沒有明確的概念。

現代語境中的「集體主義」,對於中國而言,實際上是一個舶來品,跟著馬列主義一起傳到了中國,被歷史唯物主義所發展。而「個人英雄主義」一般被認為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否認人民羣眾的推動作用,誇大個別傑出人物的地位。

流浪地球後,很多跟風影評都喜歡說集體主義是中國幾千年的優良傳統,從某種程度上,傳統東方社會確實更加重視家國、宗族等集體,宗族為本,個人為附,萬民歸心,天下太平。但如果從藝術作品來說,也很難說中國在藝術上有集體主義的傳統。

比如咱津津樂道的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哪個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巔峯體現?

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是不是讓你熱血沸騰?

林衝風雪山神廟,武松景陽岡打虎,是不是經典英雄形象?

嶽飛精忠報國,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功敗垂成,又令多少人扼腕嘆息?

這是因為,藝術作品需要集中焦點,需要濃縮精華,如果什麼都寫,什麼都兼顧,很容易就寫成了流水賬,請問誰愛看流水賬呢?

就算建國以後,你看看那些膾炙人口的作品,不也有很多是突出個人力量的麼?

葫蘆娃,黑貓警長,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也是主角光芒耀眼,到處拯救羣眾吧?我是很難看出有什麼集體主義成分來的。近一點咱就說說《亮劍》,這李雲龍也是個刺頭,個人英雄主義也有表現啊。

即便是好萊塢的經典大片,也並非都是突出個人英雄主義,兄弟連、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後天、天地大衝撞、敦刻爾克……只要是嚴肅點的片子,也都突出了集體力量,自我犧牲,我為人人啊?


個人英雄主義只存在於好萊塢大片裏,集體英雄主義在存在於現實中。

比如:

汶川地震救災

九八抗洪救災

不可否認,在大規模的抗災行動中會有那麼幾個特別閃光的點,但也是基於更多人的付出纔有此機會。

人從來都不是單獨面對危險的,只有當我們集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被成為人類。


都不能拯救。

來自好萊塢的科幻大片往往通過一個(或者一羣)男女主角單槍匹馬的能力甚至超能力,孤身解決危機;在這一時刻,地球上的其他人,其他國家似乎都陷入沉睡,對危機置若罔聞;

就主角是人類(沒有超能力)的情形而言,大部分時候主角僅僅拯救了自己和家人朋友,而非整個世界。拯救世界依靠了世界上其他人的協作(要注意的是,協作和集體主義差了非常多的路)。

而來自中國的科幻大片中(例如流浪地球),拯救地球的方式卻是「飽和式救援「,是全世界各國齊心協力,是各個普通人齊心協力,不惜通過主動犧牲換來的。

《流浪地球》是以集體主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注意:這不是國際主義,國際主義往往排斥集體主義)形式完成了協作。但是這種集體主義並不是協作的必要條件。在個人英雄主義的作品中也有大量全人類的協作,只不過沒有突出表現而已。

而協作在有共同利益的時候就可以進行。集體主義則要求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有衝突時為集體利益讓步。兩者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英雄主義相比各有好處。

當集體高度團結時就需要集體共同行使能力,但是集體混亂時個人英雄可以出現穩定集體秩序,我感覺前者可以規範後者,後者必要時可以拯救前者。

當然所謂的個人英雄不把自己當救世主,而是以一個高級集體成員身份出現,集體穩定後,必須回歸集體,服從集體領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