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幾本來看看 補充自己的知識量 時間什麼的不要在意啦


如果是想對那段不能說的歷史以及改革開放頭十幾年有所瞭解的話, 從鄧小平時代入手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傅高義的代表作之一, 他的另一本 日本新中產階級 更是被社科界奉為圭臬.

鄧小平時代京東去購買?

全書最精彩的部分,在於其敘事的客觀性, 對意識形態和正統性等問題的不偏不倚的回答, 以及對歷史大事件所作的一針見血的評價, 傅作為一個美國人, 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 全書與其說是鄧公的傳記, 不如說是新中國的大事記, 當今中國的很多問題和成就, 很多都可以追溯到鄧的時代.

當時讀這本書的時候, 是想了解那個年代的很多大事件, 比如 對越反擊戰, 胡和趙的下臺, 南方講話等等, 讀過之後印象最深刻的, 反倒是作者對政治體制, 以及歷史人物本身所持的觀點. 傅在最後, 給了鄧非常高的評價, 他說, 在鄧領導下中國出現的結構性轉變, 可以稱為兩千多年前漢帝國形成以來, 中國最根本的變化.

這麼想想, 傅寫的傳記頗有些像太史公.

其它的, 想到了再寫.


《毛澤東年譜》,它不等同於《毛澤東傳》一類的人物傳記。編者不帶有主觀的評論,而只是把他從出生到逝世之間的思想和活動以編年體的形式羅列出來,其中還記述了大量的背景材料,詳實可讀。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和方向追尋毛澤東的人生足跡,從中看到多面的毛澤東。而不是像某些浮躁人士一般,不考慮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不瞭解毛澤東本人的性格和能力,而極度片面地評價一個人。


《每日圖書館》,每日更新書單書籍。持續關注更新~~

不可不讀的5位宰輔之臣?

mp.weixin.qq.com圖標

一、

這本書試圖採用鏡像法則,站在李斯的角度,以正史記載為基準,正史不到之處,則輔以合理的推斷和揣摩,接續空白,貫穿前後,對李斯的一生進行詳細還原,使之豐滿而完整。

一介布衣李斯,三十歲時仍一文不名。他隻身來到秦國,歷盡磨難,差點死掉。後逢偶然之機,終成大秦丞相呂不韋三千門客之一。在一次秦王出行中,他未經允許,冒著殺頭之險,面諫秦王,從此被秦王注意。其後數年,李斯受命於秦王,小心翼翼做著幕後工作,生活作風極為低調。他暗中觀察當時的政治局勢,隱忍待發,默默協助秦王離間六國、削權重臣、奪取軍權、震懾宗室,將少年贏政一步步推向權力之顛……

面對史上最強悍的大老闆秦始皇,周旋於呂不韋、嫪毐這樣權傾天下的競爭對手,李斯韜光養晦,蓄積勢力,於不知不覺中崛起為大秦決定性人物!

《王安石傳》的主人公作為千年不遇的傑出人士,生前卻被世人責難,死後數代都不能洗刷罵名,在西方有英國之克倫威爾,在中國則有宋代王安石。幹百年來,王安石被罵作集一切亂臣賊子之大成的元兇。其實,他是數千年中華文明史上少見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頃之陂,其氣節嶽然若萬仞之壁,其學術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設施之事功,適應於時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傳諸今日莫之能廢。

梁啟超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先行者。《王安石傳》是代表其立憲理想的現代傳記經典。鉤稽甲乙、衡量是非,還原一個真實的王安石、一段真實的歷史。《王安石傳》視角獨特、意識創新、論述嚴謹、評判公允,可謂是人物傳記中的經典之作,讀來耳目一新,啟人心智。

張居正是明朝後期傑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從荊州的一個普通家庭起步,經過不懈努力,成為萬曆首輔、神宗皇帝老師,以及明朝中興的奠基人。

張居正對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都頗有建樹。但是,為了推行改革措施,張居正也曾經使用過不光彩的手段,其個人生活也難說檢點。生前,他位高權重,一言九鼎;死後,卻被剝奪謚號,查抄家產,禍及子孫。否定了張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國,也走向了滅亡之路。

閱讀本書,讀者會對張居正這位專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與同情,對傳主所置身的那個時代有更清醒的認識與反思。本書不僅有相當突出的學術成就與研究價值,也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與實用價值。

一字未刪,原貌呈現手稿!白巖松、柳傳志、宗慶後鼎力推薦!

「不做聖賢,便為禽獸」。曾國藩的一生,成功顯赫到了頂點極處,爭議複雜也是千古未有。晚清湖南人才濟濟,曾國藩木訥愚拙並不顯眼,反因殺人之狠被時人稱為「曾剃頭」。然而,憑藉知人之明的眼力、審時度勢的遠見、臨事不亂的定力、熬過絕境的堅忍,乃至關鍵時候的心黑手狠,曾國藩在腥風血雨的時代中脫穎而出,成了拯救大清的「中興名臣」。

自湖南起兵後,曾國藩的湘軍屢戰屢敗,兩次投江自盡,數度立下遺囑,更曾在困境絕望中棄官回鄉,論挫折打擊,當時無人能與曾國藩相比。然而,信奉「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的曾國藩,認準了一個「挺」字,憑藉極度的自省和堅忍,硬是挺到了太平軍內訌的戰局轉折點。

攻下南京後,曾氏家族手握重兵。當此之時,曾國藩顯赫至極又危險至極,仍是憑藉極度的自省和剋制,曾國藩成功後反而與一直在暗中支持他的京中權貴肅順斷絕了交往,在肅順政變失敗後沒有留下一點把柄;而攻滅太平天國的次月,曾國藩便主動上折提出裁撤湘軍,並且果斷實行,這一「英雄自剪羽翼」之舉,使得曾國藩成為史上既功高蓋主又保全自己的極少數人物之一。

《李鴻章傳》從李鴻章的早年落拓,寫到他參加鎮壓太平軍、甲午海戰、創辦洋務運動,周旋於世界外交舞臺直至死去的一生。李鴻章從鎮壓太平天國發跡,創辦洋務運動他的聲望達到頂點在甲午海戰中他苦心經營的海陸軍全軍覆沒 梁啟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鴻章在甲午海戰中的種種失誤,指出即使沒有這些失誤,李鴻章的失敗也是必然的,因為世界的競爭是國民智力和創造力的競爭彼時日本各國已經開化,民眾在世界眼光和參政熱情上已經大大領先,而滿清政府仍然禁錮民智民力,失敗也就難免了。

洋務運動的失敗宣告了李鴻章創辦的官督商辦的官僚資本主義必然失敗的命運、官僚既不懂工商業的技術和管理,反而把它當作漁利的工具,不僅企業沒有效率,更壓制了民族工商業的發展。限制了他們的參與熱情,窒息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和社會的轉型。

作者把李鴻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諸葛亮、秦檜、曾國藩,張之洞、俾斯麥、伊藤博文等做了對比,指出李鴻章也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能夠忍辱負重,但是他沒有長遠的眼光,不知道為後世立百年大計,僅滿足於修修補補,不懂得現代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國民的地位、國民在現代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政府與民眾的關係,因此在現代國際競爭中處處落於下風,處處受制,總之他的失敗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敗,是晚清政府不瞭解世界大勢,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結局。

最後作者憂慮地說,在晚清政府中李鴻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個人,尚且不能避免失敗的命運今後內憂外患的風潮,將要比李鴻章時代還要嚴重數倍,但要想再找一個像李鴻章這樣的人,也幾乎不可能了想到中國未來的前途,不禁毛骨悚然,不知道最終是什麼局面。


來都來了,點個贊再走唄!


《拿破崙傳》,不記得是那個版本的了,記得原來有個山寨機的時候,就在被窩裡把這整本書看完了。拿皇的一生可以說堪稱傳奇,看了絕對不後悔。

還有幾個我沒看過的,不過推薦看的。包括《富蘭克林自傳》,毛主席和鄧小平相關的傳記。


嶽飛評傳。


張宏傑的《曾國藩傳》

本人很難說曾國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但讀此書,你起碼可以大概瞭解一下曾國藩的生平。


唐浩明的曾國藩三部曲


西行漫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