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出的旗艦手機都同時支持 GPS、GLONASS、北斗三種衛星定位系統。那麼手機是如何確定使用哪一種衛星系統的?用戶需要關心嗎?手機上的應用需要做專門適配嗎?

據說北斗目前在亞太地區已經可以使用,那麼只要使用了支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手機就可以用上北鬥了嗎?


可用的定位衛星增多了,對普通用戶來說,意味著在室外定位不可用的可能降低了,定位精度提高


手機知道這些信號來自哪裡,手機收到的只是時間信息和坐標信息,不需要特別適配
多系統的使用可以使用戶的室外定位更為準確,可靠性更高。對於城市來說,高樓遮擋等都會造成可視衛星數目的減少,用單一的系統(例如GPS)可能會導致可視衛星數目小於必要的數目(5顆),從而導致定位偏差非常大。多系統的使用,例如增加了有GEO衛星的北斗系統,由於高度角高,使得上述問題得到有效的遏制。用戶不需要關心使用哪個衛星系統進行的定位,在手機端演算法,採用不同系統的衛星觀測值最後也會進行統一解算給出定位坐標。

手機的應用介面只要是統一的,應該就不需要進行適配。

最後,只要使用了支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手機就可以用上北斗,的確如此。手機接收到了北斗衛星的數據,內部進行解碼計算,就可以給出採用北斗系統進行定位的坐標結果。
對應用層都是NMEA 0183數據,你用的軟體都不需要關心,這活是系統層處理掉了.

首先,GPS、GLONASS、我大北斗,以及歐洲的Galileo都播發公開民用信號(在1575.42MHz).你說我能用人家俄國信號麼,敘利亞能用俄國信號麼,那你說我能上三環麼?每個人都能用咯,民用的衛星導航信號作為廣播信號就是這麼無差別無歧視。

民用信號的各種細節通過ICD(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公開發布,有了這些信息,手機中的「多系統定位晶元」已經將能做的都幫你做了:收下來自各個系統的衛星的信號,做了很多工作,解算出你的位置。也就是說,手機用戶、APP都不需關心有多少個導航系統、多少顆可見星,只管收下解算出的三維位置、速度、時間信息,帶領我的用戶走向勝利...

那麼,GNSS家族中不斷加入新系統(我北斗和歐洲的Galileo系統),新系統不斷發衛星,有什麼好處呢?這可是普天同慶的好事。可見星覆蓋率增加,使得用戶可見星分佈改善(降低DOP),從而提高定位精度。換句話說,我的頭頂始終有衛星了!尤其是在城市中常見的嚴重遮擋情況下,包括大高樓旁邊、天橋底下等,定位精度改善明顯。

Android用戶裝上GPS Test這個APP就可以看到你在用的衛星,能看到衛星來自多個系統,經常能看到我大北斗。是的,你用上了北斗,免費的隨便用。
手機是同時使用三種定位的信號的
精度更高,速度更快,導航更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