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標北京,97年出生。都說科技迅猛發展,可是我的感覺除了手機電腦的配置更高了。其它東西幾乎沒有變化比如以前家裡的電餅鐺電磁爐或者空調,再或者外面的汽車。只不過是外形變了一些或者速度快了一點。完全沒有那種日新月異的感覺,請舉例打我臉反駁我謝謝大家


首先得承認你的感覺並沒有錯。

  • 從學科上來說,近十幾年來,科技進步最快的是計算機科學。其他大部分學科都處於緩慢甚至停滯的狀態。
  • 從工程和理論上來說,理論進步緩慢,工程技術進步很多都是在吃上個世紀老本。
  • 從地域上來講,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工程技術的飛速進步,給人以科技日新月異的假象,是因為前後狀態差距太大,而發達國家因為起點比較高感受更弱一些。

究其原因,那麼這種發展趨勢是因為什麼呢?

第一個,為什麼計算機進步快速而其他學科發展緩慢?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特徵,是多個領域學科交叉發展的結果。其依賴電子工程,應用物理,數學,機械工程,現代通信技術,半導體電子學等等多個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是發展方向廣泛而具有操作性。計算機技術暫時並沒有涉及物理學等基礎科學發展的壁壘,並且面臨人類生產生活的廣泛需要,其功能性的實現主要依賴通信技術和軟體編程的設計。而支撐起計算能力的諸多領域,大部分相關學科進展緩慢,以物理學為例,自從上個世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驅散了兩朵烏雲,理論物理的進步成績斐然,相對論解決了時空矛盾,量子力學加強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奠定了微電子學和當代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個老本還可以再肯幾十上百年)。但是當代物理學家主要集中在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發展新材料,理論物理和前沿基礎研究始終未能出現質的進步,大多在偏工程領域繼承和發展前人遺慧。

第二個,為什麼工程會吃老本,出現滯後的現象?

首先你得明白基礎研究決定了工程技術發展的上限,而工程技術的實現一般滯後幾十年,這是因為工程需要考慮成本,運營,市場化,多因素制約等等。舉幾個栗,最近幾年很火的無線充電技術,最早就是在1890年由物理學家兼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一個nb閃閃的名字)提出並實驗的;上海磁懸浮列車,其技術最早源於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的磁懸浮原理;而無人駕駛,人工智慧其概念提出更早,只是隨著近些年商業工程技術的發展有了實現的可能。

第三個,從地域上來講,為什麼差別地區感受不一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對科技進步感受最明顯的國家了,這得益於中國經濟實力在新世紀以來的迅猛發展,讓中國工程發展有了很好的經濟基礎。事實上,我們很多方面距離美、德、日等老牌發達國家的的科技仍然有較大差距,這不僅體現在工程技術方面,更體現在基礎研究領域。在基礎研究普遍緩滯的大背景下,這不失為我們實現趕超的絕好機會。

最後,科技進步是全方位的,從來都不是爆炸性的發展,馬克思早有預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螺旋式旋進的,科技爆發取決於前期積累,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基礎研究是鑽頭,技術進步是轉子。近年來,我們依然期待新興技術如可控核聚變,生命科學,量子科學,人工智慧,無人駕駛,超高速列車等可能直接改善我們生活的科技進步,但我們更應關注基礎研究如時空本質、統一場論、生命作用機理、意識產生機制、地殼演化、宇宙學、航空航天、質能轉換等等領域的突破。

畢竟,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小白撰文、部分錯漏求輕噴指正)


發展科技是一個緩慢的遞進過程,不會象現在中國科研人員拿到一個科研項目就會出一個大成果一樣,那是假的,不可能。就象前面有回答者說的那樣,今天做一個實驗,結果做參考,一步一步向理想值靠近,有些甚至十年幾十年才能達到更接近理想目標的實驗結果。並且在實驗過程中,理想的目標也會隨著研究的發展而提升和改進。隨著現代工具的進步,科研實驗的速度得到了很快的增加,科研進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等將來科研環境都與科研需求完全配套了,中國的科技發展就會突飛猛進,這是可以預期的。


IT技術的確在大幅進步,

也只有IT技術在大幅進步,

但69年去月球的火箭現在人類造不出來了,上世紀60年代的B-52準備服役到2050年。


嗯,可以說你所提到的科技都是量變。包括網路,都是速度快了而已。量變產生質變,能處理大數據,有區塊鏈等等。

你可能對科技有什麼誤解,對創新有什麼誤解了。科技創新不是工廠生產出來,也不是埋頭苦幹能出來,但是必須要做,必須要不斷試錯,結合,再試錯。目前科技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快的了,在工業革命前人類幾百年沒有什麼大改變,幾千年科技水平都差不多。如今車跑的很快,高鐵跑得更快,網路更快不是創新?

其實很多過去技術受限於科技水平,就像老斯塔克對鐵人說的,我受限於這個時代的科技。如今才得以實現,例如人工智慧,語音識別幾十年前就有人嘗試做了,那時數據量少,網路慢,處理速度慢所以無人問津。所以技術一開始都是被懷疑的,例如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但是符合人們需求的,等到一定時候就會爆發時增長。如果你仍然沒有感覺什麼大的變化,請你回憶10年前,你去一個陌生地方旅遊,找一個具體地方怎麼找?問人,然後看地圖,可能還需要指南針。如今這些都在一個小小的,比手掌稍微大一點的工具裡面了。還是沒變化嗎?


首先,我們在逐漸適應科技的高速發展。

其次,在信息時代我們可以從各種途徑第一時間的知道科技在各個領域的突破,不再像之前那樣信息閉塞,對科技發展速度的敏感度有所提高,新鮮感下降。

從心理上,當我們回顧幾百年的歷史,不過是薄薄的幾頁紙。所聽到的對那個時代的日新月異,其實也是幾十年的漫長經歷。電燈發明後,可能幾十年後普通家庭才用上,而這時已經歷幾代人了。而如果你設身處地地想想,還是很漫長的。

時間變快了,我是這樣感覺。


關於近幾年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你如果跳個4,5年對比就大了。還有我個人認為三次信息革命帶來的科技發展已經到達一個瓶頸,各國誰能突破瓶頸誰就獨領風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