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男子持有兩張坐票,其中一個座位放行李並拒絕給要求他讓座的無坐票人士讓座? ?


道德和同理心好像都是用來要求自己的不要用來要求別人,只有法律可以用來要求別人。

二等座和無座價位是一樣的,至於特等一等二等劃分座位檔次,這個只要不是空想烏託邦社會,每個人收入有差別,座位當然就有差別,這種等級劃分應該是基本現象,沒什麼可說的。

很多人普遍的爭議點應該是同樣的價位,二等座和無座票價格一樣而服務可能有區別。那這不是動車特有的問題,有鐵路以來一直有這個問題,當然開始肯定賣票是有座位的,但是運力不夠,(比如春運的時候那就不用說了)這時候,硬體不變的前提下,是選擇停售呢還是賣無座位票呢,很顯然公共的選擇是賣無座位票,類似於搶購,你說同樣的錢為什麼他能買到我買不到,不公平嗎,沒人會這麼說。這麼講似乎二等座和無座的不公平也無從談起了,類似關係等同於於搶購成功與搶購不成功後你接受其他選擇。

其實還有一個方面的考量,可能大多情況下這個方面的設計纔是無座票出現的只要原因。

無座票這個名字有點low了,因為他不是無座票,平時大多數情況下,你都能找到座位,準確來說這應該是靈活座位票,而其他都得是指定座位票,其實歐洲日本這些國家都是有這種制度,有些票默認就是靈活票,隨便坐,你要特定指定座為這纔是有固定座位的票,有些情況可能還要收錢。

中國的叫法會引起歧義和不必要的誤會,叫法不一樣這也反應兩地的思維模式,中國人認為我出錢了,我就是買了我的專屬位置,而日本人可能會說,我只是買了同一種服務的權利,至於服務定量怎麼樣要按當時情況來定,按服務總量公平分配而已,每人分配的量不是事先確定的。說岔了打住


靈活票涉及到座位調劑安排的方案很複雜,我們都知道鐵路都是提前買票然後上車,運力座為有限,每一段的人都不可控,怎麼分配都是很龐大的工程,全車都是指定座位的會照成極大的浪費,比如本來留了十張第一站到第二十站的票,最後只賣出十張第十站到第十一站的票,這十張票運力浪費了95%,雖然會有系統實時調節各段餘票,但是這種浪費肯定存在,鐵路線路越複雜,這種浪費就越高。當然高鐵地鐵化,這確實會減少浪費,但是也影響旅客舒適度和鐵路運營管理壓力。所以兩者相結合才能達到一個較優方案。既有靈活票也有指定票。

我的印象中,我有去過幾個中部城市,他們的短途區間動車,百分之90都是靈活票,也就是無座為票,我當時很差異,不是高峯期怎麼一張有座票都沒有呢,後來上車才知道整個車廂都沒幾個人,大家都是無座位票。其實這麼設計確實有其合理之處,畢竟短途區域動車在當地就和地鐵發揮著同樣的作用,公交化的售票方式也是適合的。


若兩張位置都是他的實名,那他有權利處理另外一個座位!讓不讓看他意願了,可能它花錢買座位就是為了放行李的!你也不能強迫人家讓座,不可讓所謂的道德綁架了。

但一般都是德位相匹配,物體自然不能跟人來比較,但凡有些同情心,也會給無座人讓座的!

其次,無座有座應該票價不同吧,所以獲取的服務也不同,要怪就怪列車公司為啥會分座位等級


小時候我媽帶我做公交車,我媽抱著我我倆坐一個座買了一張票,售票員要求我也買票,我媽買了票後我們兩個就坐兩個座位。後來車上人多了,售票員說我小讓我媽抱著我給別人讓讓,我媽就罵她放屁。


我好奇的是他一個身份證怎麼買到兩張票的


最近看到有人在空間裏轉這個,我想說說我的看法,第一眼看上去似乎他花了兩張票的錢拒絕別人讓座是可以的。但是隨後思考了一下事情並不是能是這樣,這不是道德綁架的問題。我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我們可以將這種行為類比當今社會的很多現象,舉一個例子,國家如果真的完全開放市場,只看資本的大小來決定資源佔有的多少,那麼資本就會瘋狂誇張,佔有更多的土地,導致你我都無容身之所。如果有錢人都像他一樣可以肆意妄為憑藉自己買的票多就可以擁有更多的座位,那麼窮人高鐵永遠沒有座位,這就違反了以人為本的觀念。況且高鐵座位不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具有效應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費的非排他性。高鐵是公共產品,高鐵買票坐座位也不是在處在自由的競爭市場。前面有人說是"搭便車",我認為完全不是一回事。搭便車也叫免費搭車是指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很明顯這裡別人也付出了成本,前提就不成立。

2.高鐵站票也就是無座票,和二等票價格是一樣,國家客運之所以會兜售額外的票就是因為會有人買票不上。站票並沒有付出比二等座少的價格,只是因為購買時間的先後。甚至可以說是,因為他額外搶佔了公共資源,導致原本可以買到坐票的人現在只能站著。

3.高鐵有專門設置放行李的地方,座位是坐人的地方。

4.現在高鐵實名制,一人一票,用別人身份證買票,買票沒上車等於自動棄權,座位就可以被別的買了票的人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