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男子持有两张坐票,其中一个座位放行李并拒绝给要求他让座的无坐票人士让座? ?


道德和同理心好像都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要用来要求别人,只有法律可以用来要求别人。

二等座和无座价位是一样的,至于特等一等二等划分座位档次,这个只要不是空想乌托邦社会,每个人收入有差别,座位当然就有差别,这种等级划分应该是基本现象,没什么可说的。

很多人普遍的争议点应该是同样的价位,二等座和无座票价格一样而服务可能有区别。那这不是动车特有的问题,有铁路以来一直有这个问题,当然开始肯定卖票是有座位的,但是运力不够,(比如春运的时候那就不用说了)这时候,硬体不变的前提下,是选择停售呢还是卖无座位票呢,很显然公共的选择是卖无座位票,类似于抢购,你说同样的钱为什么他能买到我买不到,不公平吗,没人会这么说。这么讲似乎二等座和无座的不公平也无从谈起了,类似关系等同于于抢购成功与抢购不成功后你接受其他选择。

其实还有一个方面的考量,可能大多情况下这个方面的设计才是无座票出现的只要原因。

无座票这个名字有点low了,因为他不是无座票,平时大多数情况下,你都能找到座位,准确来说这应该是灵活座位票,而其他都得是指定座位票,其实欧洲日本这些国家都是有这种制度,有些票默认就是灵活票,随便坐,你要特定指定座为这才是有固定座位的票,有些情况可能还要收钱。

中国的叫法会引起歧义和不必要的误会,叫法不一样这也反应两地的思维模式,中国人认为我出钱了,我就是买了我的专属位置,而日本人可能会说,我只是买了同一种服务的权利,至于服务定量怎么样要按当时情况来定,按服务总量公平分配而已,每人分配的量不是事先确定的。说岔了打住


灵活票涉及到座位调剂安排的方案很复杂,我们都知道铁路都是提前买票然后上车,运力座为有限,每一段的人都不可控,怎么分配都是很庞大的工程,全车都是指定座位的会照成极大的浪费,比如本来留了十张第一站到第二十站的票,最后只卖出十张第十站到第十一站的票,这十张票运力浪费了95%,虽然会有系统实时调节各段余票,但是这种浪费肯定存在,铁路线路越复杂,这种浪费就越高。当然高铁地铁化,这确实会减少浪费,但是也影响旅客舒适度和铁路运营管理压力。所以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一个较优方案。既有灵活票也有指定票。

我的印象中,我有去过几个中部城市,他们的短途区间动车,百分之90都是灵活票,也就是无座为票,我当时很差异,不是高峰期怎么一张有座票都没有呢,后来上车才知道整个车厢都没几个人,大家都是无座位票。其实这么设计确实有其合理之处,毕竟短途区域动车在当地就和地铁发挥著同样的作用,公交化的售票方式也是适合的。


若两张位置都是他的实名,那他有权利处理另外一个座位!让不让看他意愿了,可能它花钱买座位就是为了放行李的!你也不能强迫人家让座,不可让所谓的道德绑架了。

但一般都是德位相匹配,物体自然不能跟人来比较,但凡有些同情心,也会给无座人让座的!

其次,无座有座应该票价不同吧,所以获取的服务也不同,要怪就怪列车公司为啥会分座位等级


小时候我妈带我做公交车,我妈抱著我我俩坐一个座买了一张票,售票员要求我也买票,我妈买了票后我们两个就坐两个座位。后来车上人多了,售票员说我小让我妈抱著我给别人让让,我妈就骂她放屁。


我好奇的是他一个身份证怎么买到两张票的


最近看到有人在空间里转这个,我想说说我的看法,第一眼看上去似乎他花了两张票的钱拒绝别人让座是可以的。但是随后思考了一下事情并不是能是这样,这不是道德绑架的问题。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1.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类比当今社会的很多现象,举一个例子,国家如果真的完全开放市场,只看资本的大小来决定资源占有的多少,那么资本就会疯狂夸张,占有更多的土地,导致你我都无容身之所。如果有钱人都像他一样可以肆意妄为凭借自己买的票多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座位,那么穷人高铁永远没有座位,这就违反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况且高铁座位不是私人物品,是公共物品,具有效应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高铁是公共产品,高铁买票坐座位也不是在处在自由的竞争市场。前面有人说是"搭便车",我认为完全不是一回事。搭便车也叫免费搭车是指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很明显这里别人也付出了成本,前提就不成立。

2.高铁站票也就是无座票,和二等票价格是一样,国家客运之所以会兜售额外的票就是因为会有人买票不上。站票并没有付出比二等座少的价格,只是因为购买时间的先后。甚至可以说是,因为他额外抢占了公共资源,导致原本可以买到坐票的人现在只能站著。

3.高铁有专门设置放行李的地方,座位是坐人的地方。

4.现在高铁实名制,一人一票,用别人身份证买票,买票没上车等于自动弃权,座位就可以被别的买了票的人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