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發現學了古文觀止,並沒有提高太多的古文水平,其實古文觀止在很大程度上並不適合學習古文。


為什麼古文觀止不適合學古文?我覺得就很適合。古文觀止的多數文章,並不難懂,趣味性強,讀得多了,就掌握了古文規律,容易找到學習古文的感覺,就像唐詩宋詞,背得多了就會有感覺了。
古文觀止屬於旁徵博引的精華所在,適合欣賞欣賞,如果入手學的話,起點太高。反倒是一般性文言文易於學習。

那什麼適合學習古文?——來自一個正在抄古文觀止的人的提問(抄到了《叔向賀貧》)


沒有提高?

要不從二十四史開始學習可能會好一點


《古文觀止》總被賦予這樣崇高的地位,但我個人認為這書最不適合學古文。核心原因是內容太雜。

有《鄭伯克段於鄢》這類左傳風格的敘事文

有《廉頗藺相如列傳》這類史記風格的人物傳記文

有《消遙游》這類莊子風格的文學性強的諸子散文

有《登樓賦》這類的韻文

有《典論·論文》這類的文學評論文

有《治安策》這類的奏對文

有《讀&》這類的隨口的讀後感

有《六國論》這類的論說文

有《登泰山記》這類的遊記

有《核舟記》這類的說明文

······

等等,不下十好幾類!

這樣對學古文有用嗎?


1.這樣舉一個栗子:

我出一本書,叫《中國百年文章百篇》,裡面有雜文、抒情散文、讀後感、小說選段、現代詩歌、說明文、新聞評論、新聞稿、財經評論、申論名篇、新概念作文名篇,等等······

你覺得這是一本什麼神書?

茶餘飯後,拿過來讀讀,在不同文體、不同語言風格、不同行文思路、不同領域之間隨機跳躍,不失為一本打發時間的好書。

然而,於學語言無益。


2.再舉個栗子:

從我的學習經驗來看,古文觀止就像一本六級英語閱讀理解200篇,不分類的那種。

正常學白話文長大的中國人,因為文字相通,有一定語感加上學習了幾十篇古文的原因,水平差不多和初中英語水平類似,和四級英語水平相差很大的距離,古文觀止相當於六級英語閱讀。類比,可想而知。

個人經驗,英語閱讀也是分類做比較有效,把時政文、科技文等分類來攻破,會好一些。

再說,英語閱讀理解做的好的同學,不訓練寫作,也寫不出好作文,作文需要單獨按體系練習。

學寫古文也是如此,亂讀了一通觀止,誤以為自己會寫古文了,可能連白話文都寫不好,漢語句子都寫不通順的人,能把英語句子寫通順?一個道理。

古文寫出來的東西,文體亂的,辭彙亂的,行文思路亂的,寫出來的能是什麼 東東呢?


3.總結一下:

學文言,像蓋房子一樣:語法是框架,文字是磚瓦,文體是裝修。

學寫文言:

先搭框架,按你要的裝修風格去用磚瓦隔牆,最後修飾文字,形成自己的房子。

學寫文言,要把同一類型的文章放在一起學,多讀多琢磨。

如,想寫傳統章節體的就讀章節體的文言小說;

想寫現代小說,就多讀近代翻譯體的小說;

寫文言鬼故事,可以讀下聊齋;(個人覺得聊齋水平很差,語文、文學性都差,只是可能文學史上有一點地位。)

寫人物傳記,讀史記、漢書;

寫評論,可以讀賈誼、蘇詢的議論性散文;

寫遊記,讀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的遊記散文。(不建議讀徐霞客,實在遊記寫得太差勁,也是文學史地位高。)

·······


4.下個結論:

古文觀止,不適合學習寫文言,這樣一本雜書,也不適合學讀文言,或許五花八門適合挑起閱讀興趣?另當別論。

要學寫文言,還是打好語法、辭彙基本功,分類深入學習、模仿。

不要學四不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